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这种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与应用,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 “知识经济”的提法由来已久。1962年美国的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首次对美国的知识产量和分布量进行测量和发展研究;1966年罗伯特·E·莱思在其出版的《知识社会中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衰落》中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思想;而丹尼尔·贝尔则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在此思潮下,不少西方学者对未来经济作出了种种预测。先是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A·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后工业经济”,后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J·Naisbitt)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认为,世界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或称为“第三次浪潮”。主要论著有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最近在我国已有中译本出版),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内斯比特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此前,还有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1973年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社会预测尝试》一书等。最近美国《芝  相似文献   

3.
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的形成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 ,战后以来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由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推动后工业社会来临的主要动因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官僚科层化、国际产业结构的新格局、消费结构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打破资本主义世界的困惑———读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杨永平“后工业社会”的构想者丹尼尔·贝尔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资本主义,感到失望。在他眼里,资本主义的天堂里虽然车来车往,繁华热闹,但指示人们命运的不是温情的福音书,也不是教堂里的赞美诗,而是...  相似文献   

5.
公共家庭:贝尔政治哲学的主要议程朱士群一个人或一个社会,能够同时在经济上主张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相倍自由主义,在文化上奉行保守主义吗?美国当代思想家丹尼尔·贝尔宣称,自己就是这么一个集三者于一身的人,后工业社会就应是这么一个三位一体的社会.他认为,经济...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科技革命与全球问题的出现近现代科技革命可以概括为两次思想大革命,一次是从素朴自然观到以机械自然观为核心的“经典的”抽象科学理论的提升。其特点是使人类认识离开直接的外观,而进人现象后面的本质。一次是从机械自然观到现代科学思维的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生了某些大的变化,开始在社会上起着非常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这也就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生动描绘的“第三次浪潮”,或者用美国另一个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更具学术性的话来说,就是“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这即现代科技革命,其实质是科学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社会预测的探索,"后工业社会"在丹尼尔·贝尔那里成为一个焦点问题。这一概念本身承担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并与反决定论的"中轴原理"方法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后工业"原有的理论色彩弱化,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渐成为一个被随意使用的术语。"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史包袱及其在全球化问题上的不足,提醒中国学者应审慎对待贝尔的这一特定概念。  相似文献   

8.
赵琴 《江汉论坛》2005,(8):139-141
本文对美国学者贝尔的社会理论,尤其是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作了初步探讨。在笔者看来,他关于“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的理论分别从不同侧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重矛盾,而他本人之作为“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经济上的社会主义者”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的三位一体也正是这些矛盾的某种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西方现代性的隐忧日益凸显出来,这些弊端并不囿于政治场域,而是蔓延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针对于此,丹尼尔·贝尔从文化诊断学的视角进行了剖析,他将资本主义社会化约式地解构为技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指出现代性的隐忧肇始于这种结构性矛盾,尤其是文化领域与技术—经济领域之间的断裂。为此,他认为问题的解决出路是建构公众家庭,不过贝尔的公众家庭并不是完善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流于一种"想象",也就是说公众家庭只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丹尼尔·贝尔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前工业社会的传统宗教说起 ,剖析了工业社会的宗教危机而导致的资本主义文化危机 ,展望了后工业社会的宗教回归并为之设计了一种“新宗教” ,从而揭示了西方宗教与资本主义文化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伦理整合的传统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伦理整合的传统资源任剑涛信息时代:伦理成了问题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一批西方学者撰写了以断定时代特质为主题的著作。在这些作品中,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以其严谨的学术性受到瞩目。而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首先遭遇的是确立研究目的的问题。确立什么样的研究目的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科学研究体系的价值建构 ,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水平的高低。由于目的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价值建构的特性 ,所以 ,在不加任何价值限定的前提下 ,它的存在就不可能是惟一的 ,而是多元的。因此 ,我们必须把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放到一定的社会形式或社会关系的价值限定之中进行考量。丹尼尔·贝尔把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三种形式 1 。不同的社会 ,社会科学研究应确立不同的目的观。前工业社会的社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走出后现代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研究,首先得弄清它产生的大致时间和基本特征,然后才谈得上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评价。 一般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30年代)中,并在二战以后与母胎分离而成为一个毁誉交加的文化幽灵,徘徊在整个西方文化领域。后现代主义的正式出现是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其声势震慑思想界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这一阶段,在欧美思想界引起包括伽达默尔、德里达、哈贝马斯、丹尼尔·贝尔、利奥塔德、理查·罗蒂、弗·杰姆逊、斯潘洛斯、伊哈希·哈桑等世界性大师级思想家之间的“后现代主义论争”。到了90年代,后现代  相似文献   

14.
以 1 990年的海湾战争为契机 ,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未来日本外交战略的争论 ,争论的核心与焦点围绕以下三个问题 :继续维持日美同盟 ,维持已有宪法 ,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脱亚入美”战略 ?还是回归亚洲 ,与亚洲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来共同对抗美国霸权 ?或是既亲美又入亚 ,与美国一起合霸亚洲 ?这场争论实际上是关于日本未来走向的争论 ,也是关于日本外交战略选择的争论 ,是冷战后日本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一、“回归亚洲”战略的提出及其背景   80年代后 ,随着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及日美摩擦的不断加剧 ,日本开始检讨其亚洲观及其与亚洲的…  相似文献   

15.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翥 《学术论坛》2001,1(5):135-137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以同马克思讨论社会发展问题为起点构建的,他运用知识中轴原理的范式,建立后工业社会的知识-技术决定论,试图总结与预测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后果.对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进行解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动态,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选择和未来计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辩论李庆余在美国现代化过程中曾伴随着三次关于现代化的大辩论,它们分别发生在建国初期,20世纪初与20世纪70年代,反映了美国如何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如何完善现代工业社会与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全过程。对这些辩论的论述会有助...  相似文献   

17.
试评马尔库塞的“文化工业论”吴海,周启杰一赫伯特·马尔库塞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哲学研究生崖中,他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及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在他的后半生,主要侧重于探讨“批判的社会理论”、这...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二次大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完成工业革命,农业社会被工业社会所取代,社会财富与综合国力得到惊人的增长,但这个工业社会的弊病也暴露无遗。垄断威胁了自由竞争的存在,贫富鸿沟剥夺了多数人的自由与生存保障。20世纪初就如何完善工业社会展开了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二次大辩论。1929年的大萧条给这次大辩论以新的推动力。终于罗斯福总统宣告实施“新政”。新政意味着美国以政府干预代替自由放任,政府不仅要全面管理经济,而且是人民福利的保证人。美国开始成为福利国家  相似文献   

19.
1973年,美国首席思想家丹尼尔·贝尔发表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1976年此书再版时,贝尔为之写了一个篇幅很长的新版序言。在这本书和新版序言中,贝尔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后工业社会”理论,这一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它包括: 1,贝尔认为社会的发展没有客观规律,只存在由人们假定的、可以从中产生模式和理论的图式。  相似文献   

20.
李荣荣 《学术探索》2013,(12):110-114
无家可归现象是后工业时代美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本文基于民族志田野调查,叙述美国民间公益组织及个体志愿者对无家可归者的救助,以及社会在救助过程中对“不羞辱”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文章借鉴个体化理论与“体面社会”的概念,思考多元的现代社会实现团结与和睦秩序的一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