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1889—1964),是集政治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人物。他不仅以其卓著的政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以其丰富的思想在世界理论宝库中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本文试就尼赫鲁思想的基本内容谈谈自己的管见,就教于诸位同行。尼赫鲁思想是当代印度民族主义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由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外交思想五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尼赫鲁外交思想形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的外交政策深受其开国总理尼赫鲁本人的印度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尼赫鲁的思想观念就像印度本身那样充满了矛盾,可以说是多种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混合体,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都在他的思想和实践中有所表现。尼赫鲁外交思想的形成既与他本人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同时也受到了印度独特的历史、社会和思想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尼赫鲁思想是现代印度在争取民族自由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历程中不断探索和形成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体系。笔者在《尼赫鲁思想的主要特征》一文中曾就尼赫鲁思想的特征问题进行过初步探讨,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不妥之处敬希先辈同行斧  相似文献   

4.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是现代印度杰出的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和政治家。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为印度独立和发展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尤其在印度独立后,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提出的一整套名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及其实践,对维护国家的独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初印度思想家罗摩·莫罕·罗易所宣传的理性-神论和启蒙思想,标志着印度古典哲学的终结,近现代哲学的发端。印度近现代哲学实质上是印度资产阶级的哲学。从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叶,印度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时代——由封建社会的瓦解到全面沦为殖民地,从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至民族的独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是这一伟大时代的主角。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也逐步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体系。本文试对十九世纪初到1947年印度独立这一历史时期的印度资产阶级哲学作一粗浅的探索,力求从中寻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研究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和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的东方哲学思想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印度模式及其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模式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即从印度独立至 80年代末 ,统称为尼赫鲁混合经济模式时期。第二阶段从 90年代初开始后至今为走向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时期 ,即印度模式转型时期。两个时期特征有着明显差异。一、90年代前印度模式基本特征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特征 :尼赫鲁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公营企业、消除贫困 ) 混合经济体制 土地改革、绿色革命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1 )以尼赫鲁式的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方针尼赫鲁自 5 0年代开始 ,便大力宣传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1 95 6年 1 2月 ,尼赫鲁宣称 :“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三尼赫鲁新的思想和政治态度,特别是在国大党勒克瑙年会上主席致词中的清晰发言,使印度资产阶级感到惊恐。当这个阶级中占统治地位和具有远见的支持国大党的领导人开始采取防护措施牵制和限制尼赫鲁时,更多的保守的、反对国大党的派别则决定发动正面的攻击。 1934年4月28日,孟买的印度商会副主席A·D·什罗夫(A·D·Shroff)打响了第一枪。三个星期之后,在5月18日这一天,孟买的二十一名主要商人发表了报纸上所谓《反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孟买宣言》。随后,发表了一系列个人署名的声明,即:A·D·什罗夫在5月20日《印度时报》上再次发表的声明,奇曼拉尔·塞塔尔瓦德(Chimanlal Setalyad)先生在5月23日《印度时报》上发表的声明,科瓦斯吉·杰汉吉尔(Cowasjee Jehangir)  相似文献   

8.
M.F.胡赛因(Maqbool Fida Husain)是当代印度艺术折衷主义的巨匠。他从50年代中期起名声大噪,至今仍雄踞印度艺坛。印度当代艺术批评家吉塔·卡普尔在回顾印度独立初期尼赫鲁时代的绘画时指出:“马克布尔·菲达·胡赛因,印度艺坛的骄子,驰骋他的折衷主义想象更直接地服务于新印度——‘尼赫鲁的印度’,使农民成为社会转变关头的吉祥人物。自由的先锋走向农民也许显得名不副实,但必须承认胡赛因用来处理农民的那种喜庆的乐观主义多少与农民赖以生存的勇敢  相似文献   

9.
一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上半期,到六、七十年代,各主要地区都已建立了区域性政治组织,并趋向实现全印统一。这是资产阶级民族改良运动方兴未艾的时期,要求改良是主调。然而,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印度最早的一批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们开始宣传民族革命思想,进行革命活动。六、七十年代,印度民族资本发展的特点是,近代大工业和小企业、手工工场同时并举。前者量少,后者量多。遍布城乡的大量小企业资金微少,设备简陋,比大工厂更加突出地感受到英殖民当局重税政策的压力和英国货的排挤。这些小企业在原料、销路上常常仰赖英国  相似文献   

10.
比较尼赫鲁时代(从1947年印度独立到1964年尼赫鲁逝世)与90年代的印度政局,最显著的区别是稳定与不稳定。在尼赫鲁时代,曾经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国大党,是印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政治力量。90年代刚一开始,印度就出现政治剧烈动荡和严重经济危机。拉奥的少数派政府一直在与党内党外的各种反对势力周旋,十分艰难又小心翼翼地将统治维持到了第十一次大选。大选结果表明,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得到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宗教和种族选民的普遍支持。  相似文献   

11.
莫达汉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现代史上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的人物。甘地的阶级性问题是评价甘地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分析其阶级性时,必须把握住基本的东西,即揭示甘地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活动的阶级内容,特别是甘地的活动和思想在客观上所起的影响和作用。从甘地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活动反映的阶级内容看,甘地既不是印度资产阶级的代表,也不是印度地主阶级的代表,而是印度农民小生产者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主义的出现一般应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那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在这新旧世纪转换之际,中国由封建专制主义急速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转变,知识阶层的世界观发生了明显变化。思想领域在对国家的非独立状态不满的基础上趋向一致,以致于当社会主义学说传到中国时,社会各阶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民族主义的每一发展阶段都与民族主义思想家联系着。早期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等)和革命派(孙  相似文献   

13.
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杰出领袖,他领导印度国大党和广大群众,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赢得了印度独立,为民族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建立独立国家是印度资产阶级的要求。甘地的领导适应了这个要求,并确保了资产阶级在运动中的领导权。因此,说他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政治家,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史又会看到一种非常醒目的现象:甘地是国大党领袖,却中途退党,此后,作为国大党领导人,他自己并不是一个国大党员, 自从1920年他  相似文献   

14.
论伊克巴尔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伊克巴尔民族思想的发展和构成:他对印度穆斯林作为一个民族的理论阐述;他通过揭示民族主义与西方历史及基督教的关系批评印度穆斯林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倾向;他的民族思想中的宗教、政治意味;他的民族思想对巴基斯坦国家理论的影响。这些探讨都是在对伊克巴尔本人作品的细致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江 《南亚研究》2010,(2):62-71
本文解析了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认为穆斯林缺席印度民族主义的想象、穆斯林建构了自己的教育朝圣之旅、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巨大的宗教和文化冲突、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存在严重的利益之争、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结合导致印度穆斯林产生了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理解1949~1962年印度尼赫鲁政府的对华边界政策需要一个整合性的分析框架。它涵盖三条线索:当时在中印关系中日益凸显的西藏问题、印度国内政治和反对派,以及主要决策者尼赫鲁的认知与心理。上述因素交织在一起,直接催生了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变化的立场、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途径和行为方式。中印争议边界至今仍然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显示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对此既应该从各层面、更需要整体地认识和理解其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在近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常利用的思想武器,它在“全民族利益”的名义下推行资产阶级的政策和纲领,追求国家的统一、独立或向外扩张等目的。民族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需要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在日本近代历史上,当两方殖民主义者用炮舰威逼日本开港时,反幕府势力曾经掀起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尼赫鲁政府认为,1954年与中国达成的《中印协定》已全盘解决了中国与印度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该协定及其谈判均未涉及边界问题,因此中印间不存在边界问题。尼赫鲁政府对协定的这一解读是其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施展外交谋略蓄意制造的,其目的在于将印度关于边界问题的单方面主张强加于中国,将其对"麦克马洪线"以南争议地区的侵占合法化。  相似文献   

19.
陶亮 《南亚研究》2010,(4):50-61
印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深度现实考虑,一个友好的中国有利于印度的国家安全;印中建交是印度外交发展的重要事件,它使尼赫鲁不结盟外交进一步趋向中间道路,体现了印度对外政策的独立性,扩大了印度在亚非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代兵 《南亚研究》2014,(4):86-97
尼赫鲁政府时期印度的核政策具有兼顾民用与军用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公开宣布印度决不把核技术用于核武器制造;另一方面,在发展核计划时暗中为制造核武器做准备。此间,印度的《原子能法案》高度强调保密性,科学家得以自由地实施兼顾军事目的的核计划。同时,印度获得了高浓度的武器级钚,并保留了自由使用这些钚的权利。此外,尼赫鲁总理从未放弃在极端条件下印度可以制造并使用核武器的权利。在核裁军问题上,印度的政策也是实用主义的,既积极参加国际裁军议题,主张全面、彻底裁军,又表示如果全面裁军不能实现,印度也应保留包括发展核武器在内的充分的核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