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初期,丁玲的写作显然呈现出有别于30年代的个性气质,这是她对自己在20年代的写作个性的一次回归.在丁玲个人的写作历史上,这次回归再次印证着她真正的文学禀赋对女性个体生存困境的揭示,以及敏感而细腻的传达能力.但由于当时的文艺气氛和丁玲的特殊遭遇,这种个性化写作很快中断.  相似文献   

2.
评价丁玲及其成就不应局限于“纯文学”的狭小视野,对这样一个“现象级”人物应以大文学乃至文化的视野予以研究和评价。丁玲一直是将精神追求看得高于物质享受、追求最大限度精神上自我实现的人,加入党的事业使其找到了突破和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方式。丁玲的人生追求体现于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给这些作品带来不同于他人的思想蕴含、精神气质、文化价值与文学价值。“中共党员”这一身份对丁玲的人生与创作来说都至关重要,应从丁玲的党性与政治信仰、从她对文学功能的理解来解释其晚年言行。靠近政治给丁玲的人生之路带来了曲折和磨难,极“左”路线使她失去了二十多年宝贵的创作时间,但另一方面磨难与底层体验也成全了她,给她的作品带来独有的内蕴和意味。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性格是复杂而多元的,与越人的性格原型、越文化的精神气质上存在着沟通和承传.而越地文化的复杂内涵孕育出的越人,总是以矛盾的形式表达着自身的性格魅力.对这种矛盾复杂性的原始基因的追溯需要从多个层面的展开,尤其应注意从地理环境与历史变迁对于越人性格、越文化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来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4.
丁玲,在常人的眼里,更多被提起的是其作家身份,《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沙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大手笔。然而,石潇纯编审在其装帧精美的《缘定今生辙—丁玲与她的编辑生涯》一书中,首次从编辑家的角度为作为文学家的丁玲立传。作者虽为人物立传,却不拘泥于现存史料,她遵从历史的真实性和差异性原则,从不同的历史维度,选取不同的视角对历史进行“反观”与“重构”,使其笔下的丁玲有异于他者的立体的显示。全书在政治,文化,文学,出版的广阔视阈下构筑丁玲与中国文学出版的全景图,将她的编辑方针、编辑思路、编…  相似文献   

5.
古城苏州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旨在透过历史的寻根,剖析历代姑苏怀古词的丰富内涵,揭示苏州城市文化刚强、感伤、隐逸、缠绵等多层性格,展示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每当历史发生转折,就会导致人们思想和追求的大变动,进而社会思潮和人的内心世界就必然出现程度不同的纷然陈杂和混乱不堪的状态。这时,作家的政治敏感和艺术敏感就大有用武之地:这正是他们创造高级文学典型的好时机。丁玲,似乎注定了要在深刻的社会变动中被认识。二十年代末,她的莎菲女士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一样”,顿时撼动整个文坛的沉闷和死寂。这是一个求学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幻想但又被爱情失意和肺病缠身折磨着的孤独女郎,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地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因此,对于莎菲形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五四”前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酝酿和自觉的历史过程,我们显然无法忽视当时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相互交织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文化现实。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文化现实最直接地构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拓荒者们从事研究工作的具体人文背景,而且还因为这一背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当时儿童文学研究所可能具有的时代内涵和理论面貌。因此,循着这一背景所提供的学术思想脉络,我们将有可能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寻求和认识早期儿童文学学说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特征,进而更科学地理清和把握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选取了“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这一论题。在我  相似文献   

8.
应该说,肖红的一生是十分悲惨的。小时候在家倍受没有人性的父亲的打骂,歧视和冷落,也没有得到母亲和祖母的慈爱。成年后,个人感情上一挫再挫,饱尝流离迁徙的战乱之苦;逝世前,贫病交加,极度痛若和失望,以三十岁的英年过早地离开了人间。肖红的文化心理具有哪些内涵呢?她的悲剧包含有哪些文化因素?她的悲剧主要是性格所致还是环境使然?认识她的悲剧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本文就此作些初步探讨和梳理,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绿茶书情     
正《沈从文与丁玲》李辉著大象客|大象出版社2019年6月这本书2005年曾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4年后,大象出版社大象客修订再版。对我们了解沈从文和丁玲是绕不开的著作。在丁玲的生活中,前后两段"三角关系"构成了她的情感特征。前期是沈从文、胡也频、丁玲;后来是胡也频、丁玲、冯雪峰。丁玲的情感生活,呈现出五四新知识女性的真实内心。在她后来的回忆录中,她袒露了对冯雪峰的感情,不仅仅是文学才能,更多的是政治思想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做研究,或做普及性宣传,其目的都是为了今天和明天服务,不是为古而古,于是从这里便引出一个大家熟知的讨论课题,即: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如何?简洁的表达就是“古为今用”。这一提法在“文革”期间曾经被曲解,暂且不论,今天正确地加以理解,用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思想资料,以此规定“古为今用”的内涵,我们是要加以坚持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认识的科学性及其实现途径问题是欧阳康教授为开展社会认识论第二期研究提出的主攻方向课题之一.围绕这个课题,武汉大学哲学系原理专业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先后举行了两次研讨.讨论中涉及到社会认识客体的内涵及其特点、社会认识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社会认识科学性的实现途径诸问题.现将这些问题的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社会认识客体的内涵及其特点博士生倪勇认为,确定社会认识客体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从客体上才能把社会认识与一般认识区分开来,使社会认识论能够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但社会认识的客体,既不能解释成“人”,也不能解释成“社会性的存在”.因为社会认识的客体即是社会本身,而“人”或“社会性存在”在本质上与社会是一回事,用“人”或“社会性存在”去规定社会认识的客体无异于同义反复.因此对社会认识的客体的说明只能从社会与自然的区别入手.外在于人及其活动的自然界与社会的区别是不言而喻的.但一旦进入实践领域,自然与人及社会就交织在一起.作为人类实践的对象之自然,不再外在于人及社会,而是与人及社会相互关联,甚至是人类活动的结果,马克思把这种“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称  相似文献   

12.
认识现实不能忽视历史,只有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地把握现实.费正清从认识中国的历史传统出发,揭示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进而认识中国的革命过程和中美关系.他把中美关系置于世界历史中去思考,分析了中美关系矛盾冲突的根源.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模式并非一元,而是多元的.在多元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应该加强制度、文化和心理上的理解,不能无视其历史传统,加强认识与理解是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具有审美魅力和艺术生命力,这是论者所公认的。但王熙凤这一人物究属何种性格,说法颇不一致。或说她是“大凶大恶之人”,或说她是“擦了脂粉的曹操”;或说她是“没落地主阶级的代表”等等。我们认为,王熙凤的性格是属于市民性格。“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还是封建社会。”曹雪芹正是把握了这一时代市民属性的特征,把  相似文献   

14.
二十年代后期,丁玲小说的出现,是一种崭新的文学现象。《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小说一发表,“便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了。”丁玲小说之所以一开始被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就因为它表现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既表现在开拓题材、挖掘主题和刻画人物等方面,也表现在作品的结构方面。 法国十六世纪“七星诗社”的领导人沙龙曾经说过:“在相当高妙的创造之后,美丽的结构跟着会出现,因为结构与作为一切事物之母的创造相随,有如影之随形。”这就告诉我们,作为艺术形式的结构,是为艺术内容服务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最终要通过它的艺术结构才得以完美的体现。 丁玲的短篇小说,在艺术结构上兼收并蓄,博采众家,形成了她自己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与“爱”是“五四”以来女作家创作的一个基本母题。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女人,再也没有什么能象在爱情领域中那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生动而深刻、毫无保留地把她的人格内涵显露出来。因此,现代的冰心、绿漪、源君、丁玲到当代的张洁、张抗抗、张辛欣等的作品无不贯穿着爱情这条主线。其中,现代的丁玲,当代的张洁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对知识妇女内心世界真实而细腻的刻画成为这两个时代的代表。 丁玲同莎菲一起为世人瞩目;张洁以对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被定义概念与定义概念的关系,这是传统逻辑的定义论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就不会有正确的定义规则,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定义的实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之一直抱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被定义概念与定义概念是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针对这一说法,张天敏同志曾正确地指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根本不是什么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而是内涵相同而语言形式不同的同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丁玲述评     
我在中国期间,曾访问了西安,并和著名诗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创始人之一的柯仲平进行了长谈.柯仲平对丁玲十分了解,并向我介绍了她的情况.柯仲平对丁玲,是早在延安见面以前就很了解的.20年代末期,有一批青年诗人和作家到了上海,丁玲便是其中之一.鲁迅当时成了他们的导师和精神之父.丁玲的命运很不一般.她出生在鱼米之乡的湖南,并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刚满17岁,她就到了上海.当时中国社会的资产阶级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分化,父子关系问题日益尖锐.妇女们不满于无权的地位,反对不平等和压迫的呼声越来越高.姑娘们为了追求理想,而由家庭出走,投入到都市生活的激流中去.丁玲便是勇于追求和探索的典型.她抛弃了本家的姓氏,起了“丁玲”的笔名,用以表示对家庭宗法传统的反抗.  相似文献   

18.
杜奋嘉 《南都学坛》2003,23(1):49-5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冷美人”。冷是她性格的基调 :从她的冷出场开始 ,她的住所、服饰 ,甚至生病吃的药 ,都与冷有关。她深谙关系学的奥秘 :对上 ,讨好贾母、王夫人 ;对同辈 ,关怀教导 ,济困扶危 ;对贾宝玉 ,若即若离 ;对丫头拉拢收服。薛宝钗性格形成的过程 ,是以理抑情的过程 ,最终是情的冰结 ,这是社会家庭环境与个性气质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内涵特点,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抓住认识根源,把握内涵的历史性,了解历史因子;抓住认识能动性,创造性,把握内涵层次性,了解文化因子;抓住认识目的,把握内涵价值性,了解理论因子,从而增加培育践行的自信心与自觉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一个时代课题 ,关系党、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大局。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不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刻认识 ,而且要从党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历史智慧 ,深刻而全面地把握党性的本质内涵 ,尤其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理论武器 ,锻造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当代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