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绘画美。把绘画艺术的一些法则运用到文学创作中,读者从中感受到绘画的浮雕的立体美感和形象的可视感,是《水浒》艺术成功的一个因素。《水浒》的作者是用绘画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创作的,他说这些英雄“虽然不上凌烟阁,只此堪描入画图”(第十四回),因此《水浒》在总体结构上,具有连续出现一幅幅画面,而又具有动态的特点,能够给人以“彼此相生而相应,浓淡相间而相成,拆开则逐物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的图画美。它为其他艺术门类如雕塑、绘画、戏剧对《水浒》的“再创造”与“转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数百年来,产生了那么多“水浒戏”、“水浒画”,这不能不说同《水浒》本身所包含的绘  相似文献   

2.
严铭 《学术探索》2014,(5):127-131
《水浒传》的伟大,不仅在于它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替天行道"的男性英雄好汉,也在于它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一些史料和话本、杂剧艺术的梳理分析,说明《水浒传》中的主要女性多数在《水浒》成书之前有一定的来源和形成基础,这些来源和基础,使《水浒传》的作者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有了更大的超越空间,艺术地彰显了她们在男性英雄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所撰《水浒》人物论中的一篇。文章具体分析了杨志、鲁达、武松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并进而认为《水浒》是一部“为市井细民写心”之作,对一向占居支配地位的“农民起义”说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4.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金圣叹点评《水浒》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把鉴赏作为个人心灵的一种寄托形式,使评书成为自己的艺术再创造,表现了显著的“创造性的背离”倾向,在阅读和点评《水浒》时表现出“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容与其间”、率性而为、潇洒随意的才子品性。金批《水浒》中三个问题的出现并非金圣叹有意为之,而是其率性任情、狂放自然的个性使然。  相似文献   

5.
刘杰超 《学术研究》2004,(12):132-135
金圣叹是从整体的角度点评《水浒传》的: 一是他善于把握全局, 从宏观上感受作品的整体美; 二是他善于在整体性比较中鉴别作品整体价位, 在对水浒人物群体的比较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美; 三是善于从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角度, 从研究整个艺术方法体系的角度, 感受作品的艺术方法美。  相似文献   

6.
道德价值是评判《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重要尺度。水浒英雄们的诸如道德取向如视杀人如壮举、将生命当儿戏,为某种目的不计运作手段以至仗义疏财等等均具有反道德的倾向,至少体现的是模糊的道德观念,这是当时社会道德缺陷的反映,同时也限制了其艺术审美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春秋笔法"是孔子修订《春秋》时所体现出的书写原则和思想法度,司马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于《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春秋笔法"的新境界。司马迁从"春秋笔法"的角度处理材料、描写人物、传达道义,不但使《史记》中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更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史记》中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对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小花 《南方论刊》2011,(3):92-93,91
《水浒传》是非常经典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最大的艺术魅力是刻画出了几十位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金圣叹作为明末清初小说评点家,他把水浒人物划分为上中下四个等级,本文从他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点入手,总结出他划分人物等级的依据和标准,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浒》)诞生六百多年以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这不仅是由于《水浒》场面广阔,人物繁多,构思蕴藉巧妙,形象鲜明生动,而且还在于对水泊梁山起义军的兴起、发展及其失败全过程的描写,赋予了《水浒》强烈的反皇思想。我们认为:《水浒》之所以反赃官,而是为了证明“皇帝昏昧”;揭露“皇帝昏昧”,铁证是庇护赃官。金圣叹所说的“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虽是站在反动立场上对《水浒》的诋毁和攻击,但在客观上是极符合《水浒》实际情况的,也是《水浒》具有反皇思想的最好说明。 可是,自七五年以来,《水浒》只反赃官,不反皇帝,在学术界好像是已经作了定论。若如此,《水浒》既然不反皇帝,当然也说不上具有反皇思想的问题。我们的看法则与此完全相反,认为《水浒》不但反赃官,而且也反皇帝,甚至还富有较深刻的反皇思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不妥之处,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10.
《水浒》这部书,宣扬投降路线,歌颂投降派,把以李逵为代表的反投降派,作为错误路线的陪衬,加以诋毁与丑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为了有助于对《水浒》的评论与批判,我们摘录了这份材料,供批判时参考。材料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水浒全传》。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古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水浒》,以“结末不振”(鲁迅语)而告终了。所谓“结末不振”,指的是宋江等“受招安”征方腊,及其悲剧的结局。但是,在《水浒》的“结末不振”之余,还有另外两种《后水浒》本子(不是《征四寇》),似乎没有被人注意。这两种不同的《后水浒》都表达了它们的人民性,是描写梁山泊斗争精神犹存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在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著作中是不可忽视的。这两种《后水浒》,大约都是清初写的。一是陈忱的作品,另一是久已埋没的青莲室主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对于金圣叹腰斩《忠义水浒全传》,一般论者只注意到他是出于思想方面的需要,而很少注意到他也是出于艺术方面的需要,这是一个缺陷。金圣叹是杰出的文艺批判家,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要求很高,当他对一部作品动大手术,砍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使之成为“全本”时,他不可能没有艺术着眼点,没有艺术构思。实际上,他非常重视自己评定加工的七十回本《水浒》的艺术性,认为凭这种艺术性,他的“古本”完全可以压倒《忠义水浒全传》。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水浒》学会筹委会及湖北省《水浒》研究会、北京市《水浒》研究会、浙江省《水浒》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全国第三届《水浒》学术讨论会于八五年七月三日至七日,在秦皇岛召开,到会的有全国知名的学者、教授、以及研究工作者、编辑工作者近二百人。收到论文一百多篇。大会讨论了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1、水浒的成书年代;2、“施耐庵文物”、传说的真伪与“托名”说的是非;3《水浒》的版本问题;4 水浒的作者、主题思想、著作权等诸问题;5 《水浒》艺术的面面观;6 金圣叹评改《水浒》的功过问题;7 《水浒》及《水浒》研究工作与其他小说的比较等等。讨论中有的学者提出:近年来,对《水浒》著作本身的研究较多,今后,对这部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4.
环境雕塑与环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雕塑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的,是环境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环境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美化周围环境,同时,它又以周围环境和氛围作为背景,力求与环境融合为一体,从而产生和谐美。  相似文献   

15.
三浦绫子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1922年生于北海道旭川。1964年,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冰点》在《朝日新闻》全国征文中得奖。她由此一举成名,此后一直从事专业创作。本文仅想以她的中篇小说《逃亡》、《临死还害人》、《在污秽的浊流中》和短篇小说《尾灯》、《壁音》为例,谈谈她用鲜明的对照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方法。有比较、有对照,才能有鉴别。比较、对照原则是人类生活本身存在的一种规律,又是人们认识和评价生活的一种方法。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总是相比较、相对照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雨果在谈到艺术的对照原则时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古典名著走上电视屏幕,象《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纷纷被改编为电视剧,使千百万读者欣赏到了荧屏上的艺术再现美,这确是影视事业中值得重视的新景象。古典名著改编,是一个意义深长而又复杂艰难的艺术再创造过程.前人和今人大量艺术实践证明,愈是著名的作品愈是难以改编。因为名著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出一个时代的历史和生活,情绪上表  相似文献   

17.
《水浒》是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中,成书的时代最早,艺术上又有高度成就的名著,对我国近几百年的农民起义和人民生活有显著的影响。在国外,它也很受重视。可是对《水浒》的研究过去在我国一直还是处于沉滞的状态,没有能够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水浒》学体系。1975年“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搞起的“评《水浒》运动”,更在《水浒》研究领域造成了重大的混乱,流毒至今尚未肃清。这就要求我国《水浒》研究工作者,加  相似文献   

18.
<正> 林冲是《水浒》中所描写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者从正面描写最早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多年来,论者较多,并被视为逼上梁山的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但是从林冲典型性格上着墨较多,至于林冲为什么会从封建统治阶级营垒里分化出来(包括分化的困难性和必然性);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社会意义,对《水浒》主题思想的深刻揭示,以及在揭示《水浒》所描写的水泊梁山起义军产生的社会原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着墨不多。  相似文献   

19.
王怀义 《江海学刊》2022,(1):249-254
《红楼梦》中的兼美思想及其表现形态,是中国文化兼性智慧的体现之一。兼美思想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表现在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编织故事情节等方面。作为人物描写之方法,兼美指的是不带伦理偏见、尊重人物个性的描写方法;作为叙事架构之方法,兼美则体现为作者将各种原型性的事件模型组合镶嵌以形成叙事之整一性的叙述方法。曹雪芹文化身份的兼性特点,使各种文体、文本、艺术形式相容互通,《红楼梦》文本体现出鲜明的兼性特征,其中尤以诗画交叉叠置之设计最富代表性。作者既努力用各种方法实现兼美理想,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美中不足”的广泛存在,使其兼美思想具有丰富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20.
由湖北省《水浒》研究会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及一些高等院校中文系联合筹备的首届《水浒》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14日至18日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六十多位《水浒》专家和研究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共收到专著和论文一百一十多篇。现将大会讨论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于下。一、关于《水浒》的祖本与作者关于《水浒》的祖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