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传染性疾病暴发与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各类传染病的出现对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加强区域合作、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选择。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传统医药合作和卫生治理合作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但在公共卫生风险不断凸显的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卫生健康合作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因而亟须在理念意识引导、法律机制重塑、专业人才培养和区域协调合作路径上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以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消除潜在健康隐患,实现区域卫生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逐步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体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推进线上教学,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但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观念更新延迟、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有限、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一...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器乐教学带来了严重影响,导致器乐教学中一直被人们广泛采用的师傅带徒弟、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正常进行.在对疫情中在线教学的适用性以及个性化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提出了后疫情时代通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师生关系和评价方法等范式转移的器乐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国家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近年来,网络空间逐渐成为新时代大众爱国主义表达的重要平台,通过网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和创新路径文章通过对疫情时代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研究,发现在经历了疫情防控的洗礼后,通过网络表达爱国情感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这对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需要树立专业意识,着眼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建构,将学生的媒介技术运用能力视为入职基本素养,提升学生的多媒体内容整合能力,将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视为根本。师资建设上的"派出去"和"请进来"策略,硬件建设上的数字媒体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上大胆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是数字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专业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对全球大部分产业、供应链、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银行业也遭受到一定影响.为加强银行风险管控,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等方面,讨论了我国银行业在后疫情时代应对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以及线上线下实质等效的教学目标,高等院校均大规模地采用在线课程教学方式,这既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应急之举,也是大范围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高等教育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课程作为面向大学生选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依据问题或任务教学模式(PBL)的教学理念,对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在线教学内容的更新、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及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与改革,帮助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课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调科教赋能、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文科建设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给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改革指明了政策方向。数智时代的变革使教育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应用数智技术赋能新文科人才培养,是协同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与数智趋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通过明晰数智化时代对管理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厘清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定位,梳理其人才的培养现状,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优化途径,从重构数智时代的培养目标、搭建理实融合的育人机制、构建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双线并行的教学方法、强化数字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推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学本科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10.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是一种新型高校,担负着高级人才培养职业化、多元化的历史使命。但人们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尚存在概念不清、认识模糊的现象。因此,必须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从理念澄清、夯实前提基础、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构筑坚实的产学研平台出发,创新突破构建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