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
黄庭坚创作的《演雅》全诗四十句,以以赋为诗的方式描写了四十多种禽鸟昆虫,几乎每句都出现动物之名;并且用以物为人手法结合这些动物特性,对大多数动物都进行了批判。《演雅》在东亚汉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汉文学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本中世时期的五山禅林嗜读山谷之诗,产生多部山谷诗的集注本,以万里集九的《帐中香》与月舟寿桂的《山谷幻云抄》最为知名,其中有日本禅师对《演雅》的详细阐释。日本江户时代则产生了数部用假名写成的《演雅》诗注的单行本。综观日本《演雅》的诗学阐释,更注意发挥《演雅》诗中所写动物意象背后的讽寓之意,以至于有的诗句显得阐释过度,甚至有误读之处。不过,这也体现了《演雅》在东亚汉文化圈中的不同接受,展现了《演雅》阐释的开放性,揭示了其意涵解读的多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原本《玉篇》残卷中有73条书证材料征引《史记》,其中有27条材料涉及《史记》相关的先唐古注,经比勘判断这些古注是裴骃的《史记集解》的片段,且这些写本材料的底本来自南朝梁代。这些书证引文弥足珍贵,其价值不容忽视,对于《史记》的校理和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赵建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24-133
李善《文选注》征引《论语》汉魏古注8家(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何晏)。立足于《文选》与《论语》文本及相关文献,经过细致的考证,可以考定李善对这些文献的征引并非皆出于原书,除郑玄注(或其部分内容)外,其余7家注释皆来自何晏《论语集解》,故其实际引书仅为单注本郑玄《论语注》与何晏《论语集解》二种。这一考察对李善《文选注》引书来源问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从南北朝迄隋以至唐初,《论语》注疏类著作众多,但占据主流地位的只有郑、何二家,李善注对这两部著作的征引与当时的学术形势完全一致。这也可以从与李善同时或其前后学者之著作征引《论语》注释的情况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
《中州学刊》2016,(9)
《文选集注》在校勘《文选》刊本正文及注释方面的价值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从《文选集注》和宋代《文选》刊本的文本关系中找到《文选集注》在我国流传的蛛丝马迹。在以北宋本为首的刊本李善注本系统中,其李善注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刊本李善注本中混有《文选集注》中所存《钞》和陆善经注的内容;同时,刊刻于南宋的《文选》尤袤刻本李善注也有与《文选集注》写本相一致的地方。众多迹象表明,北宋本校理者及南宋时期尤袤刊刻李善注时,应该看到过类似于今天所见《文选集注》残卷的集注本子,并参考吸收了《钞》、陆善经注以及类似于集注本的李善注。这反过来说明,《文选集注》是我国唐代人所编撰,在宋代仍有流传,有些部分被吸收编入李善注。 相似文献
5.
《老子想尔注》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则"托遘"《老子》达到"以训初回"和"济众大航"的目的。它通过增删、篡改、曲解等手段系统地改造了《老子》,将"道"神格化,突出其"布道诫"的训示意义,引导人们追求长生成仙的道教理想。通过这样的诠释,将哲学文本改造成了宗教经典,为道教的形成及传播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是道教创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西学中源"说是甲午戊戌时期流行的一种讨论中西学关系的观点,王仁俊的《格致古微》即为其代表。该书以"表古籍之微,发西学之覆,将以严华洋之辨,大中外之防"为宗旨,既要沟通"古籍"和"西学",却又同时区分中西,本身即潜藏着悖论。从中西学异同的视角看,"西学中源"说不仅关涉促进或阻碍西学引进的问题,更是一种介于中西相通和中西相异之间的独特认知,既暗含着中西学本质上的贯通,又强调二者现象上的区别。在近代思想光谱中,"西学中源"说有其独特的位置,既不同于严复所主张的中西各有体用,也不同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证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学的尝试,还异于张之洞以中西之别为基础的"中体西用"之说。它反映了一种以中学为主的融通中西的努力,这种努力在中西竞争的一面日益彰显时逐渐退隐。 相似文献
7.
宋元之际,于济、蔡正孙所编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是一部既有集成品格又有鲜明特色的七绝选本.它的宋学背景、内容取向和诗法诉求,既符合日本汉诗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契合日本五山时期的思想及文学潮流.它在五山时期东传日本,具备充分的文化机缘和文学机缘.《联珠诗格》对于五山时期日本七绝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结构上,它提供了多种一唱三叹的句法、字法,为日本诗人逐渐掌握.在内容上,室町七绝涌现出题画诗、托物讽刺诗、人文化咏物诗等新题材,也是其影响所致.它的传播与影响史,能够显现中国文学经典海外传播史中的普遍规律,即:多采取“断片传播”的方式,多遵循“思想先行”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