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天津城市地下空间立体综合开发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佳 《城市》2007,(2):62-64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交通需求急剧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态环境下降和城市历史文脉被破坏等城市问题.城市问题的实质是城市空间问题,即要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文脉延续等复杂交错的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3.
尹子伊 《城市观察》2021,(1):152-164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在缓解城市拥堵、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具有城市传播的潜力.以广州地铁和广州有轨电车为例,关注轨交运营主体规划设计的"后台"行为和城市实体空间的多重属性,考察轨交如何连接市民与城市,建构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研究发现,广州轨交通过实体景观改造形成层次鲜明、极具地方特色的立体城市空间景观,同时在动态的空间实践中满足了受众在视觉、行动和情感上的需求,将轨交空间与城市、市民联结起来,又利用文创产品和文创空间将轨交元素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相结合,无形中实现了轨交空间在城市中的扩张.基于广州轨交的城市传播实践,未来其他城市的轨交空间和非文化公共空间可以引入"国家"和"地方"双重文化元素,连接城市其他主体,加强不同空间之间的联动,寻求实体空间在传播都市文明上的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4.
李麦产 《城市》2012,(6):58-61
一、旧城区公园重塑与公共空间重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于快速推进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空间的建设和维护一度被遗忘和忽视.尽管城市轮廓在不断变大,城市实力在日益变强,城市道路在变宽,城市整体容貌更加具有可欣赏性,但城市的人本价值取向却在不断地萎缩.一个例证就是包括生态空间在内的城市公共空间受到挤压和逼退,市民间的交流、沟通、休闲、娱乐等社会活动缺乏平台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装置艺术是人类思维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需求,展示了多种艺术形式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当前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开始不断追逐精神层次的文化需求,这为装置艺术的发展以及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自由的艺术创作法则为广大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模板和空间,有效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为新颖的艺术体验。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装置艺术具备可行性,然而当前阶段此项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保证应用效果,相关人员必须深入研究融合原则,积极设计相应策略,以确保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空间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峥 《城市》2012,(1):35-39
一、空间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比较城市是具有一定空间形态的经济集聚体,人口和产业集聚是城市的基本特征.生产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经济社会对空间集聚程度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空间城市化是人口与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集聚效应的过程.而集聚效应的产生又依赖于空间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一般而言,最优的空间城市化发展模式将可以产生最大的空间集聚效应.相比小城镇发展模式而言,从集聚形式、规模经济、"增长极"作用的角度来看,大城市、城市群发展能够发挥集中集聚优势,代表着空间结构演变的发展方向,在规模经济方面优势明显,更是现代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空间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新冠疫情之下,街头摊贩活动对提高城市居民就业率和增强城市活力的价值被突显出来,但其管理依旧是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工作.通过对城管部门访谈、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各城市街头摊贩空间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摊贩临时疏导区选址不当、街道公共空间承载力有限和摊贩空间治理主体多方参与中缺乏权力运行保障制度等难题.这...  相似文献   

8.
张引  庞景超 《城市观察》2010,(4):134-143
研究韩国城市空间拓展的模式、特点以及不足,综合分析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趋势,在中国现有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韩国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构建中国未来城市化战略和城市空间设计,力求为提升中国城市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公共空间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居民提供的公共空间缺日渐匮乏,其中生活性街道空间的消失最为典型。本文以兰州市十二条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使用视角入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城市街道生活空间景观的评析,概括总结了当前兰州城市生活性街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可识别性、舒适感、安全感与可及性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人性化生活性街道景观的优化建议,力求通过增加空间节点在居民生活中的互动特性,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人居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王超  夏吉祥 《城市》2009,(8):59-62
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问题逐渐突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增加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地铁等大规模地下工程在全国各大城市广泛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管理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地下空间资源管理.建立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库.实现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成为许多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人居环境中边缘空间的分析,可以得出:处理好公共空间的边缘,空间的品质才能从细节处得到提升。本文从人本理念出发,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多维度城市公共空间的边缘设计要旨。  相似文献   

12.
杨东荣  石文华 《城市》2013,(9):50-52
一、引言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的相关规划理论已成为当前许多学科关注的对象,凯文·林奇曾描述过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的概念: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性公共空间。城市开放性公共空间是城市接受各种事物、吸纳各种外来物质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购物、休闲及娱乐等必不可少的场所。另外,开放性绿色公共空间对提升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局部小气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19世纪,美国景观专家唐宁就指出城市公共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机会空间的营造——以B市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芸卿 《社会学研究》2007,22(2):80-110
本文从西方社会运动理论、行动社会学理论及公民权和公民的勇气三条理论脉络出发,探讨了当前社会转型期都市运动的一个关键个案。围绕该集团诉讼为何在党政权力最为集中的B市出现及其出现后如何建构所需的机会空间进行自我再生产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三个观点首先,B市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所具有的特殊权力结构,是营造机会空间的一个潜在资源,而90年代以后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则为其提供了初始动因;其次,这些客观机会结构只有经由行动者的积极建构,才能成为维权运动真正可以利用的机会空间;最后,行动者的积极建构体现为公民权利的争取、“生活智慧”的积累,以及“以法维权”的策略建构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明浩  李灵芝 《城市》2014,(2):46-49
正城市景观反映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记载、发展、弘扬着城市文化,是城市容貌的展示,是城市特色的体现,是城市各种空间艺术的表征。城市景观是指由各类建筑、建筑小品、构筑物、道路和广场等硬质界面所形成的硬质景观,由湖泊、河流、水体、公园和城市绿化等自然界面所形成的软质景观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在这里,就城市空间与城市景观的关系作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简述现代博物馆定义及城市公共空间的狭义与广义概念,认知促进公共空间多元化需求的三方面城市公共文化艺术动力基础,初步探析基于公共空间多元化需求的集聚共享、混合使用、走向开敞、转化消极这四种类型的博物馆整合发展策略,以及其相关的典型案例,并藉此思考博物馆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现代环境陶艺,承载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民俗风情、文化传统以及民族艺术精髓的具体表现。本文对环境陶艺介入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其在创作之初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并以锦绣昌南公园为例,论述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的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空间既是物质的空间,也是行动和意义的空间,它并不仅仅是城市活动的载体和容器,而是成为浓缩记忆和情感、包含历史和文化、传递思想和价值的具有社会属性的公共文化空间。以TX淮海年轻力中心为个案的研究探讨了青年文化空间的公共性建构、场景构成要素和用户行为的发生机制,认为青年公共文化空间是在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相互交织中动态生成的,在推广过程中要注重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融入时尚元素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如何准确界定城市空间关系对城市战略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在总结前人对城市空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城市空间关系分为依附型、竞争型、共生型、异质型四种。进而在此基础上以黄冈为案例,研究黄冈与武汉城市圈内周边城市的关系,并提出黄冈的定位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段兆广  朱跃华 《城市》2007,(9):54-56
一、引言 一般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是由各种实体(道路、街区、建筑物、树木、广场、绿地和其他设施等)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李武斌 《城市观察》2015,(3):78-86,99
空间是城市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空间重构是转型期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转型期西安城市空间重构出现了郊区化、垂直化、景观化和贫困化四个明显的趋势,历史传统与旧工业布局、土地与户籍制度变革、经济增长模式、结构变动、城市规划与城市自组织构成了转型期西安城市空间重构的驱动机制。对于转型期西安城市空间重构的研究可以为西安建设可持续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