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沈从文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在教育领域也有独特的思考。在沈从文的视野里,教育的主要形态是“人生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做人”;“大书”、“小书”组成了“人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自我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方法。沈从文“人生教育”是中国做人教育思想链条上富有特色的一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蚩尤在中国远古神话里占有重要地位,但自《山海经》开始,其叙事模式几经变化。《史记》塑造的“乱神”与“战神”双重形象,延续千年。清末至民国,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进入,蚩尤成为统合以“苗”为主体的边胞人群的象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蚩尤不仅是苗族身份认同的符号,而且与黄帝、炎帝构成中华“三祖”,成为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标示。但在各种力量驱动下,它也同时成为可资利用的文化品牌,引起争夺。在此过程中,作为“遗产”的蚩尤经历了多重阐释,也数次重塑了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3.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然而,数百年来,人们很少注意他的哲学思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 宋代哲学家周张程朱的哲学思想,大都出自《周易》。生活在宋末时期的文天祥,其哲学思想亦渊源于《周易》,并来自《中庸》。文天祥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讲不息之理,而“言  相似文献   

4.
“脱亚入欧”思想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福泽谕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全盘接受了近代西方的“文明史观”及“欧洲中心论”,形成了“文明=欧美”、“野蛮=亚洲”以及“脱儒=脱亚”的思维模式,为“脱亚入欧”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福泽谕吉于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不仅标志着“脱亚入欧”思想的正式出台,而且把这种思想推向了对外侵略的方向,在客观上对甲午战争的爆发发挥了舆论先导的作用。探讨和分析福泽谕吉形成“脱亚入欧”思想的认识根源、逻辑前提以及《脱亚论》发表的影响等问题,将有助于认识近代日本多次对亚洲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5.
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不题词、不受礼、不吃清、不剪彩、不批条子。但我们发现,他在"自律"和"公益"方面也曾"破例"题词。这里仅举4例。题写"清正廉明"1989年8月,在日本友人的一再要求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为上海与大阪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还写上"录以自勉"),足见清正廉明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为官清正  相似文献   

6.
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中国史学走上了“科学化”的行程,但从20世纪20年代起,随着《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以及40年代《思想与时代》杂志对新人文主义的传播,在中、西人文主义思潮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史学界力图矫正“科学化”之弊端,从“科学”与“人文”兼重的史学观,到逐渐萌生出“科学人文主义”史学思想,提倡义理与考据并重、科学“实证”与人文“虚会”方法结合、主体与客体交融互渗、知识追求与价值意义兼顾的治史新趋向,使中国史学走上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新史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无”为美的思想,由老、庄发端,《吕氏春秋》、《淮南子》发展,王弼集大成,自魏晋起,成为人们生活践履和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追求。中国美学因而出现了“无为”之美、“无声”之美、“无形”之美、“无言”之美、“无味”之美等一系列“全美”、“大美”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传世的比较典型的诫勉诗,主要有《诗·邶风·谷风》、《卫风·氓》、《齐风·鸡鸣》、《秦风·终南》、《大雅·抑》及逸诗《暇豫歌》、《祝辞》(二首)。就诫勉对象而言,可分为他诫与自诫两大类;就诫勉内容而言,关注点聚焦在天子、诸侯、卿士、大夫、士等不同社会阶层贵族之“德”上,这是因为是否有“德”,是关系到国家存亡与个人祸福的重要因素。由于自西周初期开始,“德”观念逐步完成了由“天德”向“人德”的转变,“敬德”思想观念相伴而生,成为诫勉诗创作动机生发的思想根基。而作为实现“敬德”基本途径的“诰教”与“慎独”方法,则分别对他诫类诗歌与自诫类诗歌创作动机的生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覃思于《易》”,著成以“致用”为务的《苏氏易传》。《苏氏易传》深深影响到苏轼的黄州词创作,其影响是建立在创作主体的实践精神与心路历程之上的。苏轼撰写《易传》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身处“命与志不相谋”的困境中如何安顿人生的问题。其中对“道”“情”“性”“命”之关系的思考,以及在思考中形成的刚中柔外、内足而自在的理想人格和性命自得的人生境界,不仅作为学理层面的思想形态而出现,更重要的是作为谪居生活中的实践形态而存在,并转化成为苏轼黄州词创作的内在动力和抒情言志的基本元素,尤其是通过“醉”“梦”“舟”等意象,将其《易传》中的“无心”思想艺术化,创造出别具内涵且又情理圆融的词境,“新天下耳目”,在唐宋词史上全面确立了“士大夫之词”。  相似文献   

10.
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自汉代以后人们多理解成《诗》和《春秋》两个文本的依次出现,无论怎么界定“亡”与“作”的时间,都纠结难通。究其原因,是后人把“《春秋》作”的“作”误解成孔子对《春秋》文本的撰作或编次。从《孟子》及先秦语境考察,“《春秋》作”之“作”是开创、兴起的意思,指孔子以评论《春秋》的方式开启战国“处士横议”的新时代。他以《春秋》“正名”的历史担当和革新精神为战国诸子所继承、发扬,其“见之于行事”直接影响了诸子散文的论辩方式。 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围绕我国为何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及如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逐步构建出内涵丰富、体系完整且颇具特色的科教兴农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广泛而坚实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和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主要是指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人召开的十三年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对外关系领域内的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计划与策略。其形成与发展有个初步形成、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并不断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经历了萌芽、形成和成熟三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既坚持又发展,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论述,在发展地位、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速度等方面,实现了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创造性的工作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所作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从理论、制度和实践层面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进行了创新与发展,从而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坚持和发展这一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3):27-31, 37
衢州之江汉与句容之江汉实非同一人。考衢州之江汉,字朝宗,浙江衢县人,曾任大晟府制撰官,学界所称“大晟府词人”者即此人;而句容之江汉为绍兴十二年进士,江苏句容县人,与秦桧为同乡。衢州之江汉因于政和六、七年间任密州通判时与秦桧有同僚关系,故学界误以衢州之江汉与句容之江汉为同一人。又学界常误以衢州之江汉、句容之江汉与南宋江朝宗为同一人。今考南宋名“江朝宗”者实有三人,即“括苍江朝宗”、“临海江朝宗”、“临川江朝宗”。括苍江朝宗主要生活于乾道、淳熙间,浙江丽水市人,曾任剡县主簿,吴芾、范成大均有诗送之;临海江朝宗,字平仲,浙江临海市人,嘉定十三年进士,嘉熙三年任平江府教授;临川江朝宗,名江汇,字朝宗,江西临川市人,绍兴六年左右任荆州教官。    相似文献   

17.
论江泽民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风云变幻,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战略的新思想,包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当今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等,发展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不仅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导向问题,明确要求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必须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本原则,而且对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引导,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为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导向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江泽民系统分析了世界格局结构形态的新调整,精辟论述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表现,深入阐明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动,正确认识了世界格局变化进程新状态,科学揭示了中国与世界格局关系的新进展,对邓小平世界格局理论作出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晟府词人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申崇宁五年(1106)九月至大观元年(1107)任大晟府乐令,大观二年(1108)十月出知常州,任典乐则在大观二年十月前。晁端礼于政和三年(1113)六月下旬赴大晟府,以谪散官而任制撰文字职事,一月后叙复,命官为按协声律,未及上任即卒。万俟咏、田为、江汉于政和三年五月后任制撰文字,后各有升迁。江汉政和六年至政和七年间(1116----1117)离开大晟府任密州通判,万俟咏宣和元年(1119) 八月前离开大晟府任秦川茶马司干当公事。田为自政和四年(1114)正月后至宣和元年十一月均在大晟府任职,先后任燕乐所制撰、修制大乐局管勾官、典乐、乐令、典乐、大司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