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天问》“舜服厥弟”节确诂龚维英屈赋《天问》:“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体(豕),而厥身不危败?”此条两问,王逸《楚辞章句》释之最早,曰:“服,事也。言舜弟象,施行无道,舜犹服而事之,然象终欲害舜也。”又曰:“言象无道,肆其犬豕之心,烧廪填井,欲以...  相似文献   

2.
对于《天问》“问地”奇特的开局,前人曾有五种不同解说,多数人认为主要是因地形与鲧禹治水有关,故“问地”就要先问鲧禹治水。实际上,这个奇特的开局,不仅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更是强烈地表现全诗主题的需要,也是继承以往地理经典托名于禹这个传统做法的必然选择。其“笔机飞舞,墨势淋漓”,貌似奇特突兀,实乃顺理成章。这个奇特开局再次证明《天问》是屈原良苦用心之作,可谓千古奇文。  相似文献   

3.
《楚辞·天问》曰:“东流不溢,熟知其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谁都知道江河滔滔、日夜东流,可是大海为什么总是不满不溢呢?屈原在《天问》中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诗人不但观察细微、善于思考,而且富有探求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大约在很早以前,人们已经注意到“东流不溢”的现象,但谁也说不清这其中的原故。《列子·汤问》曰: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对“斡维”“天极”“顾菟”的解读,并非新解,只是沿用前人之说。他的“‘女歧’为尾星”“‘伯强’当为箕星”的说法倒是别致,但不符合文本原意,也不符合全诗主题。“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句中之“利”当读若“黧”“黎”。《天问》中“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二句是针对前人关于“氐”星和“亢”星“以合时应”占语的质疑,实际也是对前人制定的金科玉律的怀疑。离开了全篇主题和层次,单纯的训诂是不能准确解读楚辞的。  相似文献   

5.
论《天问》     
(一)《天问》:放流中泄胸中块垒之作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四《屈原面生列传》中说;“余读《离骚人《天向》、《招魂》、《哀郢》,悲其志也。”史家著录,理当可信,说明《天问》的作者的确是屈原。太史公亲自读《天问》,悲其志,得骚人之心,可见《天问》不单单是形式上的问难之作,还有着精神的自然历史过程。只是年代久远.今人已很难拣出他的志向,明其骚人之心了。对《天问》的写作环境和文心,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天问序》中,有一段比太史公悲其志说更为形象具体的阐述:《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忧心愁停,…  相似文献   

6.
《天问》:“屏号起雨,何以兴之?”王逸注:“屏,屏翳,雨师名也。号,呼也。兴,起也。言雨师号呼则云起而雨下。” 那么,这位雨神(师)为什么必号呼才下雨呢?屈原所问,大约也是这个意思。 原来,古神话传说中,云、雨、风、雷诸自然神祗,往往是不可分的。所以《九歌·云中君》王逸注云:“云神丰隆也,一日屏翳,已见《骚经》。”翳本意为遮住光明,云正起着翳日的作用,因而说屏翳是云神,是有道理的。俗语:“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云雨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屈原在他天才的著作《天问》全文要结束的时候写到:“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 对“伏匿穴处”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王逸云:“君将退于江滨,伏匿穴处耳,当复何言乎?”黄文焕云:“伏匿穴处’,原之自斥,以斥楚也。仇不可复,怨不可申,生在世间有愧天日,逃遁而为穴处之物类,毋比于人类足矣,复何所云乎?”贺宽云:“‘伏匿’云云,盖自叹也。既见废于君,伏处崖穴可矣,何  相似文献   

8.
《天问》解题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问》中的“天”应当训释为“大”,《天问》即“大问”,是屈原身处绝境的忧愤之作,其中带有一种强烈的怀疑和与世决绝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天问》是说不尽的。这不仅在于它的句读艰深,神话传说的本事难寻,错简严重,而且在于有两个不同的《天问》,即屈原心目中的《天问》和后来的人们所理解的《天问》。《天问》是历史的,因此,每一代人也都有每一代人的《天问》观。这样一来,《天问》也就说不尽了。 从信息量的角度来看,《天问》又是包罗万象的,这更引发出当代人对它的各种不同的解释。有认为它是学术问题诗的;有认为它是大胆怀疑,追求真理的;有的则认为它根本就不是诗:它既不是抒情诗,也不是叙事诗,甚至连哲理诗也算不上。总之,许多人都把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天问》中,针对古代神话传说,提出许多疑问。其中的神话传说有些见于其它古书,可资参证,还可以理解;有些是本事失传,虽然经过历代儒者的考索,也得不出圆满的解释。然而,如丁晏的《天问箋》,刘弘度先生的《天问通箋》,刘盼遂先生的《天问校箋》,各有些创造性的新说,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我很喜欢读  相似文献   

11.
《楚辞·天问》有句云:“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一、二句叶韵(宵部),三、四句叶韵(阳部),而二、四句不韵。游国恩《屈原作品介绍·天问》云:“(《天问》)亦有两句为一韵者,其例绝少。”(载《楚辞论文集》)盖即指此。然此绝少之处,实有乖于《天问》叶韵的通例,疑有错简。  相似文献   

12.
《天问》是楚辞中最难理解的一篇,它因为文理杂乱,内容深僻,二千余年来始终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难猜之谜。 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天问》注解是王逸作的。王逸于序中说: 《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倘桅,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  相似文献   

13.
王汝弼尝论屈原所任左徒是左史。今考《哀郢》所言“去终古之所居”的语法结构与“从 彭咸之所居”等句全同,“终古”当为人名,即夏代史官,屈原借以自指。“去终古之所居”是指屈原被 贬离左徒的史官职位。古代史官所掌图册中有丰富的绘画作品,终古且有泣图出亡之意。《天问》正 是屈原作为史官离职时的泣图之作。  相似文献   

14.
吉家林 《云梦学刊》2007,28(6):38-41
古人“天形态观”,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宇宙时空观”。屈原对古人“天形态观”有许多不解和怀疑之处,故而在其代表作《天问》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述问。屈原的这些述问表明了古人“天形态观”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15.
《天问》“鸱龟曳衔”的底蕴龚维英《天问》号称难解,而“鸱龟曳衔,鲢(鲸)何听焉”一问,向无确访。纵观上下文,知此问与鲸治洪水有关。但仅仅知道这一点,自然是很不够的。游国思《天问纂义》对此的访解,收辑了自东汉王逸而下计25家言(加上游氏“谨按”则是26...  相似文献   

16.
《天问》“兄有噬犬”节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天问》:“兄有噬犬,弟何欲?——易(夷)之以百两,卒无禄!”《天问》关于人事的部分,疑据楚史《梼杌》或《坟》、《典》之书,作节略并加以艺术的再创造,故叙古史特详。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引贾逵曰:“梼杌,……谓鲧也。”夏、楚同为龙图腾族,故楚人视鲧(舷)犹本族的英雄,并进而以鲧名其国史。《天问》特详“夏史”,盖由此也。  相似文献   

17.
《天问》主旨探析鲁庆中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一个作家心灵的象征,作家的心灵就表露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屈子的心理矛盾———天命观念和理性的冲突———反映到《天问》中就成了《天问》的主要文本意旨①。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天问》的主题。我们也按照一般的对《天问》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天问》向来被认为是一首非常难读的奇诗。该诗内容庞杂,由神话、传说、历史交织而成,涉及天文、地理、四方奇事、上古历史等诸多方面,整首诗却由极其简短的问句来表达。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天问》的诸多内容当时的学者已不能明了。自汉以降,不断有学者进行探颐,但是由于资料匮乏,仍遗留了大量聚讼纷纭的义训症结。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出土文献又为我们重新解读《天问》提供了线索。今择其一则,不揣浅陋,就教于方家。《天问》云:"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其中"夜光"乃月  相似文献   

19.
屈原《天问》结尾处的几句话写到吴王闔闾的生平,包含着春秋时期一段佚史;由于旧注作祟,近人研究又不深入,弄得支离破碎而又混乱: 勋阁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厉,能流厥严?…… 荆、勋作师,夫何长〔先〕?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主要问题出在“勋”上。一般注解都把它说成“功勋”,先入为主,望文生义,弄得索解为难。只有〔清〕孙诒让《札移》提出“荆勋”之“勋”应读为“阍”:  相似文献   

20.
董平同志一反前人成说,断言荀子《天论》篇“强本而节用”一句中的“本”非指“农业生产”,“只能理解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见《河北学刊》1987年第1期。)这种理解令人难以赞同。荀子的原文如下:“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移,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信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荀子·天论》)这段话语意明显,并不费解。首先,“强本”与“节用”对举,表明“本”是与“用”(消费)相对的生产。荀子的意思是,只要增加生产和节制消费,天(自然界)就不能使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