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杜鲁门政府未能承认新中国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国会和舆论的压力,而在于那个时期由反共主义和中美关系神话构成的独特的对华意识形态。正是这一意识形态使杜鲁门政府无论在信仰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无法接受新中国,对新中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愤怒和远远超出其他国家的敌意。艾奇逊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根本没有考虑承认新中国,他并非过去学者所认为的灵活的现实主义者,所谓的“失去的机会”说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和错误的逻辑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罗廷莲 《中文信息》2013,(6):127-128
新中国诞生后面临着得到世界的承认与建交的难题,新中国的一代领导人历尽艰辛,克服重重苦难,巧妙地处理外国旧使领馆的问题,灵活地解决建交活动中的意见分歧,经过不懈的努力、鞠躬精粹的奉献,为新中国的外交谈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09年几经变迁,变迁的最主要内容是缩短了出租人通知的期限以及承认出租人与第三人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和城市住房改革时期该制度充分体现了追求公平和保护弱者这一目的,而在社会生活急速变化、房价日益攀升的今天,该制度的实施却产生了高成本低效益的后果。经过2009年的“完善手术”后,该制度既体现了法律保障居者有其屋的公平价值又表达了法律制度对效率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人学”,文学创作的任务是真实地展示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塑造出丰满、多样、复杂的人物形象。应该承认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的文学艺术塑造了一批光  相似文献   

5.
近来双重国籍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保护华人华侨的利益,采取了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现在各种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的国籍政策应该与时俱进加以适当改革,可采取不再取消中国国籍的模糊政策,双边对等承认以及施行中国“绿卡”制度等折中的作法。  相似文献   

6.
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建交初期两国关系较为冷淡.政治上,彼此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中国认为缅甸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走卒,缅甸担心新中国威胁其独立和国家安全.经济关系与文化往来上,双方也十分疏远.这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国外交政策及对彼此的认识所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已有三十七年了。在这三十七年中,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了解增长了许多,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也较前深刻和成熟得多了。只有相互了解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友谊。新中国的朋友现在遍于全世界。但是,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朋友是很少的。到一九五四年年底,在新中国成立已达五周年时,承认新中国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国家,只不过二十个。那时,世界各国(包括已建交国家在内)对新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多的,而新中国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也还很不够。国家同国家之间要建立友好关系,除了要相互了解以外,还必须双方共同遵守一些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特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国家如果不严格遵守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相互遵重领土主权的完整等基本国际关系准则,是不可能同另一国  相似文献   

8.
运用承认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问题,应当秉持承认的主体性、主体间关系、承认的共同体的基本视角,分析社会工作群体和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的承认内容及形式,给出承认的基本框架.从形式的承认向实质性承认,是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发展方向.对社会工作的承认反映了社会工作群体与政府部门的差异性及合作的承认关系.从“责任共同体”、“功能共同体”的角度看待二者的承认关系,是承认理论运用的一种尝试.故在促进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向度上,既要重视在承认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政府的责任,更要强调社会工作群体的自我承认问题,而后者或许在对承认理论的使用上更具有一些新意.  相似文献   

9.
承认政治是差异政治的理论基础,是对差异化时代文化多元性与差异性的包容。承认政治的关键是弄清楚为什么承认、承认什么和承认谁三个问题,承认政治的核心主张是对少数族群分别给予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承认,而承认的表现就是平等参与、再分配与包容。  相似文献   

10.
社会承认作为一种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方式,以实现社会正义为鹄的。社会承认是社会治理正义的基本要求,因为对社会承认的漠视折射出社会治理正义的缺位,以对人格、尊严、权利、价值的承认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承认构成了社会治理正义的实质性架构,社会承认的价值诉求契合社会治理的正义要求。在社会治理中实现社会承认,一是要弥合社会阶层的断裂,在社会治理中消除社会承认的制度困境;二是要约束权力以保障权利实现,在社会治理中去除社会承认的结构障碍;三是要对伪善进行抨击,在社会治理中化解社会承认的利益难题;四是要促进利益认同,在社会治理中纾解漠视社会承认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对爱的关系的理解有三种不同的视角。第一种是从相互承认的角度来理解爱的关系。对黑格尔来说,人和人之间存在着永恒的争斗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克服手段之一就是爱。爱意味着爱的双方彼此都要自我否定从而达成和对方的同一,只有这样完全的同一,才能彼此相互承认从而消除战斗。对拉康来说,爱的实质是自爱,爱对方从根本上是要操控对方,不是要承认对方,而是要让对方承认自己。爱就是要让自己成为对方的主人。爱在这个意义上还是对主奴关系的确认。与拉康截然相反,列维纳斯认为,爱是绝对地爱对方,就是要承认对方,在最大限度上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主人,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被动之爱。相互承认、让对方承认自己而不承认对方、自己承认对方而不求对方承认自己,这就是爱和承认的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潜人才的社会承认,早在1986年笔者就进行了研究。[1]1989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拙著《潜人才学纲要》。该书辟有专章《潜人才的社会承认》,专门论述社会承认对潜人才成长的影响,这一章是笔者研究潜人才学的原创性核心创新成果之一。近年来,对社会承认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笔者又作了新的思考和研究。一、极具潜质的准人才和显人才的社会承认极具潜质的准人才的社会承认是一件困难之事,但这些人才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显人才是已被社会承认的人才,似乎无需社会再去承认,但现实生活中确有不被社会承认的可能。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3.
吴德成 《天府新论》2004,(Z1):156-158
当事人的承认在国外又称为"自认",具有程序价值和实体价值的诉讼功能.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承认包括对民事实体权益和诉讼程序的承认.当事人的承认一般指对"不利于自己的事实"的诉讼上的承认,有约束法院裁判的效力,但这种效力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例外.  相似文献   

14.
刘昊 《天府新论》2020,(2):61-66
认同危机是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承认哲学立足于主体间的相互承认以求化解之道。黑格尔、霍耐特和泰勒从不同的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黑格尔从抽象的主体出发,提出精神承认哲学;霍耐特站在社会批判维度,赋予承认以伦理意义;泰勒则从文化入手,提出"承认的政治"。然而,这三种承认哲学都未能揭示认同危机的根源,本文认为经济承认才是化解认同危机的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因为在执政基本思想、执政理念、路线方针和管理手段上的差异,不同时期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的表述也不尽相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就是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为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并用"社会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正是通过他的承认理论为批判理论注入了更具规范内容的社会理论维度.在霍耐特看来,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所阐发的承认思想,为自己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最好的思想资源,而米德社会心理学又恰好为重构和转化黑格尔承认思想提供了嫁接的经验手段.基于此,他详细阐述了三种承认形式:爱、法权和团结,以及相应的三种对承认的否定形式(蔑视):强暴、剥夺权利和侮辱,从而构筑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承认关系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纪念话语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嬗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比较紧张,抗战胜利纪念话语围绕反对"美国非法对日媾和"、"美帝国主义"及亲近苏联展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善中国与世界、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中国面对比较平稳的国际国内形势,抗战胜利纪念渐渐趋于理性,国民党的抗日贡献得到承认,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也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进入新世纪,抗战胜利纪念的政治色彩渐趋淡化,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民族情感,越来越强调历史本身及其意义与作用,希望通过铭记历史、纪念历史有益于未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因应时代的需要,不同历史时期的抗战胜利纪念话语展示出不同的主旨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对于这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未解决之前暂时维持现状。 那么,如何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呢?邓小平同志为维护祖国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超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7,(3):162-171
各国承认与执行外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的态度不同,主要因为他们对惩罚性损害赔偿金额的具体数额存在较大争议。有的国家对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全部承认与执行,也有国家全部拒绝承认与执行,还有国家部分承认与执行。随着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自我完善,比例原则和分割方法的运用对赔偿标准产生了新的影响,为部分承认与执行此类判决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建议我国法院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采用分割方法承认与执行判决中与实际损失相符部分,对超出实际损失部分可以按比例承认与执行。  相似文献   

20.
沿着哈贝马斯的路线,霍耐特以“承认”范畴来定位自我与他者的主体间关系.在“承认”理论框架之内,艺术家与读者在旨趣、想象力、品味、审美力等方面给予对方以“预先承认”,对艺术作品共同进行”创作”,从而推动了哈贝马斯、伽达默尔所提倡的关学主体间性.凭借承认与蔑视之间的辩证关系,霍耐特对马克思《手稿》中的劳动美学思想进行了反思和重构.但霍耐特并没有将”承认”仅仅视为思辩领域的抽象概念,而是将其植根于日常生活之中,从一个侧面弥合了存在于生存关学之中的个人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