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拟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译者的主体性;论述了关联理论视翻译为一种涉及人的大脑机制推理的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指出译者作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人,要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成功地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2.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过程主要为理解和表达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或作者的意图, 就得依赖于译者的认知在原文语境中进行判断和推理;恰当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神似与形似的表达效果, 取决于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和世界知识结构认知程度,因此译者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翻译实践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关联理论基础上,Gutt所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是:将翻译看成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活动".作为一个双重交际者,译者的职责就是寻找原文作者意图与译文读者期待的最佳关联,努力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语境效果.在赵彦春提出的六个翻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更概括的模式,并以此模式为指导探讨了效度和信度的优先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关联理论的观点,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语际转换。而译者的任务是寻找译文与原文在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上的最佳关联。其中,文化缺省是跨文化翻译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最佳关联原则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可用来探讨文化缺省和翻译的方法,以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以电影《英雄》的字幕英译为例,拟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关联理论视翻译为一种涉及人的大脑机制推理的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认为译者作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人,要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成功地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论视角看应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过程是一个三元明示推理过程,要求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达成认知上的互明,因而,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应用翻译强调顺应的语文化规约,译文要符合译语读者的期待,以有效实现翻译目的,二者可谓不谋而合。鉴此,根据关联理论的原理,可以提出应用翻译中“归化”性明示和“异化”性明示两大处理手法,化暗含意图为明示信息,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语用学理论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已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翻译研究之中。语用翻译认为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向译文读者传达出原文作者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意图,使译文与原文实现最佳关联和语用等效,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汉英公示语在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公示语翻译存在不少问题,如表达不当、语义含糊、可读性差、译名混乱、误译等。关联论和顺应论为规范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必须根据原文作者提供的种种明示,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在翻译过程中顺应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简洁、贴切的译文,最大程度地减少读者理解译文时所付出的心力,以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顺利传递公示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实现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视角转换、视角越界在构建语篇连贯方面的作用,及叙事诗词翻译中的视角转换、越界现象与所体现的翻译距离,指出译者的职责也应包含在语篇层次上把握原文,最大程度传递原文视角,使译文读者也能真正体会原文作者的意图,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对等,缩短翻译距离,保持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11.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的核心,也为人们理解翻译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翻译的多重对话性。本文从对话理论角度,详细阐述了林纾在翻译过程中,与合译者、作者/原文、读者及时代语境的对话关系。这也证明,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共同参与的以文本为主题、以文化语境为背景的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与诠释均以意义问题为核心,是融合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有机整体.在解构主义的思潮中,翻译与诠释领域出现了“过度翻译”与“过度诠释”的现象.艾柯关于诠释与过度诠释的论述以文本意义为中心,分析诠释过程中“作者意图”、“作品意图”和“读者意图”三者之间的矛盾与联系.这一思想给予翻译研究重要启示.全面系统的翻译研究应以“作品意图”来限制译者诠释的限度,综合考量翻译内外各项主客观因素,避免“过度诠释”对翻译研究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Claudy对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的分类及阐释,分析了翻译中强制性显性、选择性显性、语用显性和翻译固有显性的含义和特点。以唐长安城(今西安市)双语简介为研究文本,对旅游文本的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特别是显性翻译进行分门别类重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文本翻译主要为显性翻译,翻译过程中各种显化手段同时使用,以实现译文的忠实与通顺。旅游文本显性翻译的根源在于其目的、原语和目的语语言特征的差别,以及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探讨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问题。通过论证发现,目的论不宜被直接"拿来"运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方法。文章认为:首先,目的论可以用于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但不可以用作儿童文学的TQA标准;其次,目的论必须与文本类型相结合才能用来指导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了文献研究、质性研究、实证研究层层递进的研究方法对翻译生态系统要素结构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和焦点团体访谈,找到构成翻译生态系统的23个项目和70个词条,然后进行了问卷调研、因子分析与因子命名、路径分析和T值检验等一系列实证研究,最终建立了由5个类别21个要素构成的翻译生态系统。其中,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支持环境因素包括翻译资源、行业环境、翻译研究和权力因素;作者因素包括作者理念、作者语言和文本因素;译者因素包括价值理念、翻译动机、译者情感、专业能力、语言能力和创造能力;读者因素包括读者理念、读者语言和读者情感。  相似文献   

16.
厚翻译述评     
分析了厚翻译的成因,作者认为:语言文化差异、文化取向不同和译者主体性有别是导致厚翻译的主要因素。翻译实践中的厚翻译现象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译文的信息量不应大于原文的信息量;过度过滤源语文化的异质成分是译者主体性的过度表现,是一种文化自恋倾向,往往会导致厚翻译的信息量超额,从而使译文的关联度大于原文的关联度,降低译文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科普著作具有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及趣味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科普翻译工作者在遵从传统的"忠实、通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另辟蹊径,研究译文如何同时表现出这些特征。威尔逊在研究圣经箴言的翻译中建立了翻译模式,将翻译活动看作分析源文本组成要素并将尽可能多的要素映射到目标文本中的过程。基于科普与箴言的相似,可采用威尔逊翻译模式的框架,结合翻译实例分析科普翻译中译者面对的各个要素,研究各组成要素的映射过程,以期为科普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典籍英译译者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文体选择的过程。译者基于自身的背景知识.采用相应的翻译把自己的信息意图通过文体选择传达给译语读者。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并不重.重的是译语读者基于译者的文体选择进行逆证推理所获得的关于译者信息意图的一系列设想与原语读者基于原作者的文体选择进行逆证推理所获得的关于原作者信息意图的一系列设想是否一致。如果译者不仅保留了原作者的信息意图,而且其文体选择给译语读者的推理距离与原作者文体选择给原语读者的推理距离基本一致.其译文即可被认为是忠实于原交际行为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回译是把翻译成目标语的文本又重新翻译成源语的过程。作为一种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回译有着非常实际的用途,但是很少有研究者探讨回译在教学中的价值。本文将再次审视回译在应用文本翻译教学中的价值,探讨回译作为特殊的翻译教学策略可以在应用文本翻译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传统翻译研究以文本阅读为主要内容,强调对原文和译文的充分理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的文化取向研究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但缺乏个案研究、没有数据和材料也难有立足。文章以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例,探讨意义空白在原文和译文中的填补策略、语言认知和分析、理解及填补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