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官渡之战是袁、曹争霸的关键一战,曹操以少量兵力用计战胜了兵力远远超过自己的袁绍,为后来彻底消灭袁氏集团,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把它列入“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典范。《三国演义》的作者主要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及《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等文为依据,经过艺术加工,艺术再创造,用典型化的手法,再现了官渡之战的概貌,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写得成功的战例之一。下边,我们便对《三国演义》官渡之战的描写作一初步分析;同时,勾勒一下袁、曹争霸的始末。东汉末年,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朝廷政治极端黑暗,桓、灵二帝重用宦官,更使朝纲日  相似文献   

2.
<正>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袁绍率“精卒十万,骑万匹”南下攻曹,而曹操投入此役的兵力则“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兵力对比约为十比一。因此,官渡之战被誉为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曹操则仅得兗、豫三州,况且后方又不稳定,总的力量对比,曹方处于劣势,无庸置疑。曹操说得十分明白:“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而诸葛亮也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将寡。”不过就官渡战役而论,《三国志》记载曹操兵力如此少,恐有失实之处,且与有关记载亦有矛盾。对此,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曾经指出:“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根据有关记载分析,我以为袁曹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其根据是:  相似文献   

3.
公元二○○年,曹操与袁绍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战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这次战争中袁绍投入了十万大军,曹操却只有两万多人马,然而曹操战胜了袁绍,赢得了统一北方战争中决定性的胜利,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儒法两家的一次政治大决战,这次战争使代表进步势力的曹魏  相似文献   

4.
张整理 《今日南国》2006,(11):60-61
火烧信件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从缴获袁绍的文件堆中,发现许昌守城官兵和前线军中将士都有一些人私下给袁绍写信,准备投降袁绍。对此,浴血奋战的将军们十分气愤,纷纷要求惩治这些存心叛逆之徒。曹操却下令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他说:“袁绍当初那么强大,官渡之战我军能不能保全,我自己也怀疑,何况别人呢?”这样一来,原来私通袁绍的人转而感激、忠实于曹操,原来心存观望的人也甘愿效忠曹操。曹操团结了文武群臣,终于力挫群雄,统一了北方。喜闻逆耳之言宋时,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的消息,告诉他的属官说:“寇准确是罕见的人…  相似文献   

5.
大度     
正大气之人,双目清纯,天极望远。东汉末年,群雄迭起,曹操与袁绍决战于官渡。曹公部下多有看好袁绍之投机分子,脚踩两只船。当曹操烧掉臣子写给袁绍书简那一刻,用自己的大气赢得了天下士子的拥戴。大气也许微薄,却如万里晴空浩浩荡荡。大气也许低矮,却足以滋养花香草色。  相似文献   

6.
建安四年,曹操派刘备督朱灵、路招等人邀击北上的袁术。刘备在袁术退走后,杀徐州刺史车胄并占据下邳等城,这样他就摆脱了曹操的控制。曹操之所以派刘备去邀击袁术,应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袁术投奔袁绍后增强后者的力量,并且选择刘备出面有助于避免他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提前爆发,再加上他仅认识到刘备与袁术有夙怨而低估了刘备与袁绍合作的可能性。刘备公开反曹后获得了袁绍支持,这会加剧袁、曹双方的对立。曹操亲自率军往攻刘备,后者往袁谭处求救,但未果。守下邳的关羽等降曹,而刘备再失徐州。此后刘备与曹操再未有任何合作或妥协,一直坚持反曹。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政治史,从某种角度观察,似乎表现出“治”与“乱”的交替循环。由“乱”而“治”的历史过程,往往因开国君主及其功臣集团对自身建立政治功业、实现政治成就的实践的宣传而历来备受重视,但是,由“治”而“乱”的历史过程,其实也以富有启示意义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在探索历史规律时,得到某些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东汉末年,是社会由“治”而“乱”的典型的历史阶段。近年来,方诗铭先生从事东汉末年政治史的研究,屡有大作问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曹操·袁绍·黄巾》一书,就是方诗铭先生在这一领域多年研…  相似文献   

8.
正双方兵力悬殊不大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  相似文献   

9.
后让冀州牧于袁绍 ,被袁绍迫害自杀 ,子孙遂居冀州 (见《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及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是冀州灌津韩氏由东汉末颍川韩氏避乱往依冀州牧韩馥及韩馥子孙而来。《周书·韩褒传》载韩褒卒 ,“子继伯嗣” ;《北史·韩褒传》载“子继伯嗣 ,仕隋位终卫尉少卿” 。《金石萃编》卷五十载唐于志宁《韩仲良碑》石本 :“曾祖口 (演 ) ,魏征虏将军、恒州刺史……祖褒 ,魏侍中 ,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 ,原、凉二州总管 ,口口少保 ,口口 (三水 )贞公……父绍 ,周昌乐郡守 ,隋仪同三司、骠骑将军、卫尉少卿、金崖县开国公。” …  相似文献   

10.
曹操用人是否“核之乡闾”?按照传统看法,曹操唯才是举,不重操行,因而用人未曾“核之乡闾”。其根据主要是《三国志·魏志·何夔传》所载夔言于曹操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1.
《江海纵横》2010,(4):29-29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曹操南征荆州时,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至于荆州兵,总数七八万,但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  相似文献   

12.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政治战略的核心,学界以往虽不乏研究,但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的来龙去脉尚无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相关史料表明,董昭是曹操实施"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的重要谋臣,他不但谋划了"迎天子都许"之策,而且在此前后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袁绍的谋臣曾建议袁"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未被采纳;孙策也有"挟天子"之心,但未及实施,从而成就了曹操统一北中国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论袁绍     
袁绍,字本初,东汉末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起兵讨伐董卓,成为北方最大的封建割据势力,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被曹操击败,从此退出北方舞台,两年后死去,前后仅十余年时间。与此同时,对手曹操却由一个从属于袁绍、兵不过千余的奋武将军,迅速壮大为统一北方的最大军事实  相似文献   

14.
无疑,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文学家,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才干。但我认为他作为一个大军事家,颇有些逊色。因此,率尔操觚,写出自己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师友。 一、曹操在一般战斗中不仅有投降、逃跑的打算,而且有多次冒险的表现 一九五九年,全国学术界讨论曹操时,不少专家认为他是个杰出的军事天才,老练的军事统帅。这种说法,当然有某些根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说:  相似文献   

15.
薛海波 《南都学坛》2007,27(3):9-13
颍川豪族群体是东汉政权得以建立的三大支柱之一;颍川士大夫豪族是东汉桓灵之际党人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宦官、清议运动的主导力量。在汉魏之际颍川豪族群体是反对董卓的重要力量;以辛氏、郭氏为代表的颍川豪族与冀州豪族的争执对袁绍政权的败亡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荀或、荀攸为代表的颍川豪族在曹操政权谋士群体中居于核心地位,为曹操统一北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魏晋士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多才多艺的曹操汉魏之际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是一位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并多有建树。首先,曹操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明·胡应麟说:“自汉而下,文章之窗,无出魏武...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武帝纪》的最后,对曹操的一生有一段评语:“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是对曹操的盖棺定论,大体上符合曹操的为人,因而为大多数后人所接受。曹操生于一个宦官之家,在重门第讲出身的汉末,并不为社会所重视。那个以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豪门望族而自夸的袁绍,就不把曹操放在眼里,献帝初平元年春天,十八路诸  相似文献   

18.
曹操一生的政治与军事生涯虽然主要在关东度过,但对西部蜀道沿线仍然十分关注,年过花甲的他攻潼关,战马超,平张鲁,"拓土三千里,歌舞入邺城",实践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宏愿。曹操的蜀道战略是继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曹魏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蜀道战略的实施,巩固了曹魏在关中的统治,增强了曹魏的综合国力,积累了山地作战经验,成就了建安文学建功立业的精神等,但也加快了蜀汉立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曹操于207年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北方的伟大事业。曹操这一功业的实现与其杰出的军事斗争谋略密切相关。在曹操创业之初,其军事斗争谋略并不成熟,发生了诸如征徐州那样的重大失误。196年之后,曹操集思广益,依靠众谋士进行科学化的决策,形成了远交近攻、分化对手、先弱后强、慎谋袁绍、先北后南、全定河北等功效特别显著的军事斗争谋略。  相似文献   

20.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完全失控,地方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青徐兖地域为诸多割据势力所青睐,成为曹操、袁绍、刘备、吕布等激烈争夺的目标和烽火连天的战场.董卓专政时期,刺史由原来的地方监察官演变成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青徐兖地域刺史一职遂为董卓、曹操等割据势力重视和控制,并成为他们进行权势角逐的手段和工具.对青徐兖地域长官和青徐兖地域的争夺与控制成就了曹操霸业,加速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