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史学概论”学科体系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概论的学科体系究竞应该如何确定,这是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对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已有成果在认识上的偏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史学概论体系应由“五论”构成:历史过程论、历史主体论、史家主体论、史学发展论、史学理论与方法论。这“五论”既能体现出完整的文学概论学科结构,也映现了完整的逻辑结构,能够准确地整合文学概论的学科内涵。根据这“五论”确立文学概论学科体系,对于编纂科争性更强的史学概论著作,对子掌握史学概论学科的完整知识,都是委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陈敏 《浙江学刊》2022,(4):156-164
探明谢赫“气韵”范畴的生成轨迹及其内在逻辑,方能寻获长期难解的“气韵”范畴之真义。“韵”本义指十二律及其相生运转,乃“气”有节奏地运动在声音中的显现。人物品评将之引申,以“韵”指人物才情在声音中的彰显;这延伸到文论,富于音乐美的文章被看作人之“韵”。中国文学“声文”与“形文”一体,文学对声律美的讲求使得笔迹富有节奏,“韵”由此与书法建立了联系。中国绘画用笔与书法相通,谢赫受齐梁文学批评影响,用“韵”指画家之“气”有节奏地运动在笔墨线条上的显现。“韵”经由音乐本义、人物品评、文论延伸到画论,从音乐-听觉跨越到绘画-视觉,延续不变、一脉相承的是“‘韵’即‘气’有节奏地运动的感性显现”这一根本意涵。  相似文献   

3.
龙观华 《社科纵横》2006,21(3):19-20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生产力发展动力时,既继承前人,又有新的突破,提出了“改革动力论”即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创新动力论”即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动力论”即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社科动力论”即社会科学是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巨大动力,“人民动力论”即人民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这就构成了关于生产力发展动力思想的基本框架。掌握这一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 关于生产力的内容,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二因素论”,即生产力只是由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构成的,所概括和反映的只是一种潜在的或可能的生产力。“三因素论。比“二因素论”前进了一大步,它反映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三因素论,同“二因素论”一样,也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因而它所反映的也只能是抽象的或可能的现实生产力。“三因素论”虽然表明人们运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力,具有其作用的对象和被吸收的载体,可能形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就意味着劳动者与生产工具和劳动…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昆德拉,狄更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昆德拉,狄更斯[美]R.罗蒂刘琦岩/译想象一下,构成“西方”的那些国家明天一下子被核弹给毁灭了,只有东亚和南部非洲尚可居住,在这些地区对这场大灾难的反应将是一场无情的清洗西化的运动——一场抹掉过去三百年的记忆的尝试。但是也应想象得到,在这场...  相似文献   

6.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历来是文艺美学界的一道“谜”式难题。人们众说纷纭,见解各异:或云风格,或云意境,或云韵味,或云诗哲学,或云诗创作心理学,等等。本文认为,将它看作是一部研究意境的美学专著,是大致不错的。司空图的贡献是第一次建构了意境形态论体系,即意境结构形态论、意境风格形态论和意境韵味形态论。这是一种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论审美能力及其构成《沧浪诗话》审美思想解析严羽《沧浪诗话》开宗明义提出了:“夫学诗者以识为主”的理论主张。所谓“识”,就是识辨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他重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行有未至,可加工力”...  相似文献   

8.
一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一场呼吁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一直为人们所铭记。然而它又是一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向传统挑战的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进行文化批判和文化重建是这场文化运动的重要任务。而就文化的批判与重建来说,最显实效的则是维新派发动的文化革命。所谓文化“革命”,实际是一场旨在使中国文化近代化的文化革新、重建运动。自西学东渐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产生资本主义、诞生资产阶级之后,一些先进分子就萌生了文化革新的意愿,但文化革命的全面展开还是从戊戌时期开始。维新派的理想是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随着美日矛盾的发展,如何制定一个综合的对日战略,成了美国朝野的热门话题。不同观点,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逐渐形成了3个战略思想流派:“联合战略”论、“美日合作”论和“日本威胁”论。本文试从外交、经济和军事3个方面探讨上述3派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福平  黎熙元 《社会》2008,28(5):41-57
在西方社区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社区失落论”、“社区继存论”和“社区解放论”三种不同观点。而这三种观点的核心实际上是讨论了社区的地域与社会网络的关系问题,更进一步说,是讨论地域性的亲密关系如何发生变迁的。本文试图从当代社区的实际形态出发,通过对三种观点的补充和发展,对于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从而提出一个实现其二者如何在社区空间内实现系统性互动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必然同步或非同步地伴随着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的转变。因此,当一系列道德问题相继出现Z后,惊恐者高呼“道德滑坡”、“道德沦丧”、乐观者寄希望于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会理顺和抚平这场阵痛带给人们的纷乱与困惑。于是,出现了“代价论”、“爬坡论”、“二律背反论”、‘戍U界论”等等观点。这充分说明了这场变革对于中国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及我们对此理论准备的相对不足。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问题往往是倍受关注的。道德的重要性在此时受到高扬,一方面是由干道德作为…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的绿色政治运动及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西方的绿色政治运动及其研究郭雅杰所谓“绿色政治运动”(又称“绿色运动”或“绿色政治”)是指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以绿党为核心的、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的一场广泛的政治运动。之所以称“绿色政治运动”为“广泛的政治运动”,是因为...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子林 《学习与探索》2006,3(6):123-128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意识形态”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它大致经历了肯定性—否定性—描述性三个阶段。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是目前通行的理解。“审美意识形态论”没有膨胀“审美”,更没有空置和淡化“意识形态”,也没有割裂人的精神活动与历史的关系;相反,它彰显了艺术实践的政治内涵———“元政治”。巴赫金的“意识形态科学”论述了“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彭曦 《日本学刊》2020,(2):124-139
战后日本的旧左翼运动呈现追随大众现实意识状态的倾向,新左翼运动旗手广松涉对此展开批判,他主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具有首要意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迎来了“第三阶段”,在日本应该通过理论斗争与实践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一般被视为纯哲学问题的广松物象化论就是用来指导新左翼运动的理论武器。与“异化革命”论相比,物象化论是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进行的原理上的、更加彻底的批判,因而不容易与现实运动形成直接关联,广松立足于物象化论的革命论自然也无法解决他自己所批判的在革命运动中“前卫”与“大众”相脱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走过了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又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积十年改革之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化改革迫切需要有理论的超前研究。 大家公认,这十年理论上的突破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两论还只是一个“初始形态”,有待深化、充实。 如何把社会主义公在制和市场经所出为一体可以说是,个世界性的大难题,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开了这个经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已有的历史经验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市场经济能够兼容,创造了高效率和商效益的历史纪录;旧的社会主义公…  相似文献   

16.
《斐多篇》是柏拉图中期相论的代表篇目之一。在该篇对话中,柏拉图描述了苏格拉底在雅典狱中服毒受刑前,和他的朋友及学生就哲学家如何对待生死问题,从而围绕灵魂不朽进行的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2月13日上午9时,日军攻入南京城。入城后,这帮法西斯便大势抢掠、强奸、放火、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敢问:今天在某些只问金钱其他一概不论的国人心中,尚忆知此事否?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请”日本“吃”了两颗原子弹,一在广岛,一在长崎。日本人对这件事可是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每年此时,他们大多要摘活动、作纪念,有时还有原子弹受害者呼天抢地为镜头出现是颇具声色的。至于被侵略的我们,仅就南京大屠杀这件事,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反响又如何呢?对南京大屠杀,中国的历史学家早也有几本小册子奉献于…  相似文献   

18.
温克尔曼的“诗画一致”论从诗画艺术的理想宗旨、本质、内容、形式、表现等多个角度阐发诗与画的同构性。温克尔曼从理论上建立起诗画艺术的联系,形成系统的“诗画一致”论,为莱辛的诗画异质观的提供了学理渊源。温克尔曼的“诗画一致”论也是诗画关系的一种理论形态和思路,为当下读图时代的图文关系研究提供着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是我受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启发形成的观点。1985年在一些会议上讲过多次。1986年应德中友好协会瑞士友协的邀请,我到前联邦德国与瑞士许多城市作巡回演讲,同年到印度孟买出席世界经济学家大会和到日本访问期间。都曾就此作过几次演讲。有两个演讲稿在1988年出版的拙著《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第四卷中发表了。在我的这本文集中发表了我从前联邦德国和瑞士回国后所作的一次报告和写的一篇文章。这是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六七年前所作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理论对“交往”问题日益寄与关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然而,交往理论并非始于现代。本文旨在探寻交往理论历史演变的主脉。追溯思想史,洛克的观念论对理解问题的研究,实质是交往理论的初始形态;嗣后,休馍赋之以人性论基础。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对交往、交往关系的研究,是功利主义的;而康德和费希特则试图对交往关系作辩证法的解释。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在交往理论上的对峙,一方面是绝对精神论与人本主义的对峙;另一方面是实践观与非实践观的对峙。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人”的交往关系考察,以及对历史上交往学说的批判性研究,创立了交往理论的科学形态;而哈贝马斯则试图对其作根本性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