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龚维英同志《女媭为屈母说》一文(《贵州社会科学》82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屈母说》),力排众议,令人耳目一新。读后于其中数事,尚未涣然,窃陈愚见,就教于龚君。一、《屈母说》以为,“姊”之古义,既谓“女兄”,亦以言母。“《北齐书》的《后妃传》及《诸王传》载,称生母及乳母均为‘姊姊’”,宋高宗亦称其母韦太后为“大姊姊”,又《说文·女部》“姐”字注,蜀谓母曰姐,王逸注:“女媭,屈原姊也。”“姐”与“姊”今已无别,故女媭当即为屈原之母。按“姊”乃王注,非《离骚》本文,不能混为一谈。《屈母说》以为只要能证成“姊”有“母”义,就可得出“女媭”即“屈母”的结论,这样做其实是隔靴搔痒,文不对题。王逸作《楚辞章句》,时在东汉,系统地阐释六书的《说文解字》亦作于此时,《说文》中并无姊兼母义之说,而母字则赫然见于女部。可见 相似文献
3.
《楚辞·离骚》中有“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句。就“女媭”词义,历代释家, 解法各异。有言姊者(王逸)、妹者(郑康成)、贱妾者(汪瑗)、女伴着(郭沫若),亦有言女巫者(周振洪)、妇女之通称者(游国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我则认为,媭者,妻也! 何理之有?且先看人们对《说文》释“媭”以及对如上所罗众家之说的渐次怀疑。《说文》引贾逵之说:“楚人谓姊为媭”。由是,有王逸等汉儒及后代各《楚辞》释家之“姊”说。游国恩先生认为,“王选以为屈原姊,盖因贾逵有楚人谓姊日媭之言,遂即谓为屈姊耳,其实别无据也”。《离骚纂义》对许慎不直接释解“女媭”而引贾氏之语提出怀疑。陈 相似文献
4.
5.
6.
7.
太平天国女营、女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天国根据“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杂”的指导思想,建有女营,后期叫作女馆的组织。因为这个制度,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中期及后期,不论在组织形式、社会内容以及政治影响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所以,对这个制度进行评价,不能不对它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常驻使节尚未产生的古代世界,和亲女作为某种替代性的常驻使节在一定情况下弥补了这一不足.和亲女之具有常驻使节作用,体现于其具有持节出使之身份和庞大的陪同使团,她们通过常驻于和亲国之日常活动了解和掌握该国的国情和动态,为朝廷决策提供情报和建议,乃至直接参与谈判、斡旋等使命;她们还发挥女性之特点和优势,通过繁衍后嗣,将和亲效应从时间上延伸,空间上扩展. 相似文献
9.
云南穆斯林在中国民族、文化复杂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追寻"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包括穆斯林女性。随着穆斯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许多创新在中国发生,比如清真女寺的创建及发展。通过对云南清真女寺调研、参与观察以及对男女阿訇的访谈,分析在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引导穆斯林女性宗教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自我重塑--以陕西关中地区某村外出女农民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西北地区农村已婚的外出打工妇女为研究案例,从传统文化、家族制度和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农村妇女既有的自我的重塑过程,重点考察了农村妇女如何以外出务工为契机,对既有的自我进行再评价和再认识,从而重塑自我.自我重塑主要体现为自我内涵的扩张而非自我内在结构的根本改变.因此,尽管不同的个体在自我重塑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她们的自我重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企业家协会女企业家分会成立以来,结合成都市经济建设的实际,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发挥协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女厂长(经理)排忧解难,为她们办实事,作了大量的工作。 协会的工作在坚持总方针的前提下,始终注意突出女性的特点而展开。协会成立不久,为提高女企业家们的素质,即开办了公共关系培训班,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认识到公 相似文献
16.
3月7日,我省200多名女同志在成都举行会议,隆重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会上,对30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优秀女企业家进行了表彰。 会议由四川省妇联、省科协、省社科联、四川日报社、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联合召开。省妇联主任何卿佳代表六个主办单位在会上高度评价了我省妇女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广大职业女性中,由女经理、女厂长、女主任等女性领导组成的“白领”阶层,虽然人数大大低于由女职员构成的“粉领”阶层,但社会地位和重要程度却远远高于后者。她们的穿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其自身形象和领导作用。所以她们在穿着上一般应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华玮是当代台湾著名女学者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古代戏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2 0 0 3年内 ,她点校的《明清妇女戏曲集》和她的专著《明清妇女戏曲创作与批评》在台北出版 ,这两项成果在资料考证和理论分析方面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试论贫困女大学生帮扶体系的构建——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已成为当今高校的一大突出问题,亟待有效解决。贫困女大学生作为贫困生中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她们通常表现得更为脆弱、封闭,并且缺少勤工助学的公平机会,她们的贫困可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教育体制以及个人方面去溯其根源。为了实现我国“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本人应形成合力,建立起一套有针对性、长效的扶持体系,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发展成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