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卢梭与启蒙运动的关系极为复杂.在启蒙运动高歌猛进的时代,卢梭敏锐地看到了文明的进步本身具有的内在的对抗性质,意识到了启蒙主义可能出现的危机,并基于自然的理念对文明展开激烈的批判,不仅批判启蒙运动所批判的东西,而且批判启蒙运动所宣扬和维护的那些最重要的东西,而这种批判又正是启蒙运动之批判精神的深刻体现.从这个角度看,启蒙运动的终点不过是卢梭的起点,卢梭的批判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越了启蒙主义,在近代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现代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启蒙运动最复杂、最棘手的主题.在宗教启蒙上,苏格兰启蒙运动静水潜流,温和而又不失突破.苏格兰启蒙运动对腐败的宗教的批判与反思、对真正的宗教之启蒙与建构,卓有成效地使宗教回归本真,从而净化了宗教信仰.苏格兰启蒙运动另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进一步吸收与同化了科学文化,回应与解答了宗教祛魅之后的现代性世界如何可能的难题,有力地完成了宗教现代化课题.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从人作为一个感性的实体对幸福的追求出发,毕生致力于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他不仅否定了宗教领域中的奇迹,而且希望以此来否定政治领域中的奇迹。这在德国当时的情形下产生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但是他对于宗教与其世俗基础的关系的片面理解,极大地限制了他的理论视野。他用人与神的对立模糊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对立,则又在事实上起到了一种意识形态的遮蔽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启蒙精神的儿子,卢梭无疑属于启蒙运动的行列,但他批判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了启蒙运动的主流思想:后者仅仅批判某个特定的时代及其意识形态,卢梭则致力于批判文明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原则,从而不仅揭示了启蒙价值的内在局限,而且揭示了建构这种价值的理性自身的矛盾,并将其视为人类"自我完善能力"的辩证发展.这表明,卢梭的名字与启蒙运动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这不仅因为他在许多重要方面同启蒙运动完全一致,而且在于他所具有的那些不同于启蒙思想体系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启蒙精神逻辑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追溯了卢梭拯救现代性危机的尝试,德性的冲突问题。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完全是偶然性的,古代,他对现代性主流观念进行了批判。他试图把政治问题还原为道德问题,以解决现代社会私欲和卢梭认为历史不存在前定的终点和目的,因此现代未必优于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从人作为一个感性的实体对幸福的追求出发,毕生致力于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他不仅否定了宗教领域中的奇迹,而且希望以此来否定政治领域中的奇迹。这在德国当时的情形下产生了重大的启蒙作用,但是他对于宗教与其世俗基础的关系的片面理解,极大地限制了他的理论视野。他用人与神的对立模糊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对立,则又在事实上起到了一种意识形态的遮蔽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传统信仰及其功能、组织的批判是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战斗无神论者们着力的重点。通过对启蒙人士批判宗教角度的逐一分析,揭示欧洲启蒙运动中这一批判的成果与意义,并以传统信仰方面的回应与发展为警示,省察新的理性与宽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德性伦理学的形而上根据在于人的生存,德性的展现与人的生存过程同在。德性伦理学关怀人的生存意义,为人们过上繁盛、幸福的生活提供担保。德性伦理学立足于现实、具体的人,展现于人的生存实践,与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生活样式以及人性提升紧密相关。德性伦理学是成人之学,它追求幸福生活,展现人的生命状态,寓于人的生存实践,由此,体现出强烈的生存论特质。理解和把握德性伦理学的生存论品格不仅有助于德性伦理学的自我证明,也有助于道德哲学展现其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龚自珍的哲学是中国近代哲学的开端.其学以今文经学为圭臬,借考证经史的形式发挥<春秋>公羊学微言大义,批判黑暗现实,慷慨论天下事,阐发更法改制的经世思想.自珍一生虽不得志于仕途,却因其文学天才和充满忧患批判意识的哲学思想而成为晚清思想界开一代风气的人物.尊我任侠的主体精神与乘道归虚的幻灭感构成龚自珍思想性格的内在矛盾及难以抹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10.
德性与良知的关联是中西哲学共同的重要主题之一,但这一主题往往只在伦理学的界域内得到阐明,而未从存在论层次上深入探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于良知的生存论分析为我们敞开了一种新的视域,他对于经验与先验良知论的批判使我们有必要对于中西哲学中的德性与良知的关联予以重新审视。只有从生存论的视角区分经验论、先验论与存在论良知这样三个维度,才能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西哲学良知论的思想轨迹并作出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十分强调其德国古典哲学的来源,从而忽视了马克思思想与其他哲学,特别是与法国启蒙思想的联系。通过对马克思和卢梭有关异化的思想进行比较,寻找马克思思想与启蒙思想的联系,从而为全面理解马克思思想做出努力。从比较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从启蒙思想家卢梭那里接受了异化观念,并且将之发扬光大,作为其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这揭示了马克思思想和启蒙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卢梭与启蒙自由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虽然流传和影响极广,却是一句极为含糊的说法,迄今学界并未获得一致公认的识读。卢梭在《论科学和文艺》中的一段话有助于我们释读这句名言,亦有助于我们理解卢梭一生写作的主导意图。卢梭敏锐地看到启蒙智识人创构的"社会"概念的实质,指出了科学和文艺与启蒙精神所推重的商业精神的内在关联。卢梭针对封建君主、"开化的人民"和启蒙智识人的分别表述,表达了卢梭对启蒙运动的政治诉求的深刻质疑。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中世纪宗教专制以及无数宗教冲突、迫害与战争之后,宗教宽容在近代欧洲逐渐兴起,并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宗教宽容是指具备特定权力和知识的个人或团体容忍异端异教存在,毫无偏见地包容差异性信仰,进而予以多元化的接纳吸收。宗教宽容包含思想、法律、行动、政策等多重维度,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应在宗教宽容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宗教的理性化、道德化、人文化、公益化、社区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宗教对法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法律和宗教一样,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规范。宗教对法律的启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宗教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虚拟的一面,正因为宗教有虚拟的成份,才构成了信仰的基础;法律也应该包含虚拟的成份,不能只停留在现实层面的说教上。二是宗教非常强调程序形式和程序活动,正因为宗教对程序的推崇,才树立了宗教的权威;法律也应该强调程序形式和程序活动,通过强调法律程序来建立法律权威。三是宗教强调一种精神,正因为宗教对精神的景仰,才使得宗教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法律也应该倡导一种精神,唯其如此,共同的法律价值观才能建立,法治才会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遭到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后人的质疑与批判,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苏格拉底的真正精神内涵。“德性即知识”所提示道理在今天的道德实践中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