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否定市场经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正确道路,就是破除产品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经济的改革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是历史的抉择。从非市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的巨变反复证明: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立,使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冲破一个又一个理论禁区,取得一个又一个理论突破,不断发现和认识客观经济规律,不断将改革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书讯]中国改革20年,是经济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20年,也是经济理论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20年。总结20年经济理论研究成果,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发展轨迹,探索理论研究发展规律,对于进一步深入对现实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推动经济科学和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济南出版社策划出版了由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理论前沿》副主编白津夫博士主编的《中国改革20年:经济理论前沿问题》一书。该书共13章30余万字,首先回顾了改革以来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并分为“理论反思与初步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否定市场经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正确道路,就是破除产品经济论,发展市场经济.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经济的改革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协,是历史的选择。从非市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复兴的必山之路。历史的巨变反复证明: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立,使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冲破一个又一个理论禁区,取得一个又一个理论突破,不断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不断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和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中向纵深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尽快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我国专业银行的改革方向和策略问题。我国目前专业银行的现有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化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甚至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企业理论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企业理论是公有制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是中国企业改革实践在理论上的总结概括,是我们党指导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理论支点.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我党坚持邓小平理论在改革思路和改革取向上的逐步探索过程,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应以市场为取向,这是从1979年以来在改革理论和实践上争论得最多最尖锐的问题之一。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的改革能否继续向深层拓展,以及如何向深层拓展,从而加速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认真总结前期改革经验,反思改革理论,克服改革中变化无序状态的重要内容。因此,不同意见之间展开深入的研究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就市场取向改革的正确性,“八五”期间市场取向改革的主要任务,以及在推进市场取向改革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问题"特指在西方学者眼里用他们的一套理论无法解释中国"混沌"但却成功的经济发展事实."中国问题"是一个当代性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问题,涉及到大规模的制度变迁以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其表面是公平与效率问题,深层不仅有分配问题,更有本土方法论等问题.通过对因"中国问题"所引起的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进行语言学的初步反思,利用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中国现代转向的历史路向,重新建构了一个对"中国问题"的解释框架,最后可以把问题的解决定位在政治经济学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本身也循着改革和开放的道路在发展着。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而言,运用现代经济学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转轨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展开研究,并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  相似文献   

9.
反思是我们时代用得最广、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然而,我们对反思的理解大多停留于康德批判哲学、黑格尔辩证的否定以及现代科学哲学的水平上,对马克思所揭示的理论思维的根本规律——实践反思规律却忽视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我们一直只是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与实践的框架内思考问题的,自然也就不会重视一种理论结构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何萍在《哲学动态》2020年第9期撰文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这一新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概念,消除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框架的不利影响,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自我更新;第二阶段主要通过中国现代性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实践层面的问题进行反思,建构以"危机/批判"为内在结构的中国特色的历史理性思维方式.这一历史理性思维方式既对我们思考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有效,也对我们观察当下这一危机四伏的世界有效.就此而言,中国现代性研究,是以一种新的研究方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中国伟大实践的紧密联系,进而推进了中国实践哲学的研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从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到对现代性的反思,从解读《手稿》到解读《资本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主体性哲学的建构"到"中国文化深层理性结构的反思"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批判的,又是建构的.  相似文献   

11.
曾有学者称,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马利亚纳海沟,强调其改革的深层性和艰巨性。此言不虚。著名中青年学者吕东升同志的新著《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正是这样一部站在理论和实践前沿研究中国公有制改革的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该著不仅仅局限于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问题,而是从经济学与政治学结合的角度系统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使人深深感到,只有用发展中的理论分析发展中的实践,才能产生说服力。该著把经济学与政治学结合起来研究的主要特色有三:一是系统性。作者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哲学界正在致力于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学研究的得失,力求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这种反思主要是从研究范式、研究主题和立论前提三个层面展开的;本文认为,在注重对“立论前提”、“研究范式”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应从研究主题层面反思以往我国人学研究的得失,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以人为本整合了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成为当代中国人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与前沿问题,它为深化人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因而可以在全面深入辩证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深层底蕴及其蕴含的无比丰富的内容与问题中,开辟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吕东升 《江汉论坛》2005,1(12):5-10
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是一个带开拓性的世界性难题,然而又是维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市场经济解决效率问题,公有制解决公平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标志着我们已经初步、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它的成功实践,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远远超越了国界,其“普照之光”必然影响到正在求索中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给世人以吸引、示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了重大突破,它既是指导我国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我们社科理论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根据和奋斗目标。 1 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曾有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模式,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作为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企业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将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梳理概括为企业性质探视、企业行为分析、企业经营机制研究和企业制度理论创新等四个逻辑层面,并依次探讨了它的研究背景、基本内容、方法和理论线索。以国有企业研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理论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企业理论发展与企业改革实践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它随经济改革的启动而萌生,伴改革的深入而深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过程是我们在改革思路和改革取向方面的探索过程,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过程。同时,象任何新兴的科学一样,企业理论仍是一个有待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面对着生机蓬勃且又复杂深刻的企业改革实践,还需在体系、方法及深度等方面作出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李玉峰 《学术界》2001,(6):210-214
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这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向世人展示的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 ,是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扎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 ,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不仅使我们对市场经济有了科学的认识 ,而且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也有了更加正确的定位。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找到了良好的运行方式。(一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存在天然联系  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 ,我们把市…  相似文献   

18.
借湖南省经济学学会1992年年会暨市场经济讨论会的机会,我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几点意见,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充分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建立社会上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来了,这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经济生活深层矛盾、促进经济社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赵刘洋 《学术界》2023,(4):198-209
海外学者关于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的学术论争,无论是解释近代中国经济衰落的“马尔萨斯陷阱”理论,还是解释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斯密型动力”理论,实质上皆将“英国道路”视为普适性现代化道路。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经济史理论无法否定将英国道路作为重要参照系,但要超越将英国道路作为普适性现代化道路的认识,“实践社会科学”研究进路主张真正回到实践,通过对“悖论社会”深入研究以反思“规范性认识”,这种研究进路为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的经济史理论提供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20.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这首先又要求理论的创新。我们党在80年代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实际进程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去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必将会产生更加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