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毕业生实施就业协议制度,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深刻影响。就业协议,主要是指毕业生与符合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主体所签订的协议。对其所具有的法律性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就业协议就是劳动合同。就业协议符合劳动合同的特征;就业协议的主要内容与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一致;就业协议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对就业协议还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包括关于学校在就业协议中的地位问题,关于就业协议中服务期的问题,以及关于就业协议中对违约金的赔偿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之间签订的关于未来建立劳动关系的合同,其作用是多元化的。该协议应当属于普通民事合同,与劳动合同存在很大区别。目前,我国仍旧应当保留毕业生就业协议,但它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因此需要对其从主体、内容、性质和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在法律依据、订立主体、签订时间、内容、发生纠纷的处理部门等方面存在不同.两者的冲突表现在就业协议中有关见习期、违约金的规定常与劳动合同中试用期的规定相互矛盾;另外,两者在福利待遇等具体内容的规定方面经常不一致.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将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性质争议颇大,破解症结在于厘清就业协议的主体和内容。高校作为就业协议的管理者,应被排除缔约主体的地位;通过对现行就业协议内容进行类型化区分,可认定就业协议构成劳动合同或预约合同。而以就业协议的解除进行检视,劳动合同说更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现下就业协议需相应改革,确保在内容和规范适用方面符合劳动合同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等院校毕业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大部分毕业生对有关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就业协议的签订、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等法律问题,从而为大学生更加理性的签订就业协议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就业协议适用劳动合同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应当适用劳动合同。认识目前就业协议的特征,认识就业协议适用劳动合同的依据和必然性,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拓展《劳动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法律问题。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及其功能在《劳动合同法》的视野中,需要重新思考和界定。就业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应当以《劳动合同法》加以规制。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本质,以《劳动合同法》为视角,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情况,分析就业协议的缺陷所在,并对如何做好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法》的有效衔接等问题作出一些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之间签订的关于未来劳动聘用关系及劳动合同主要内容的书面文件。由于许多大学生都需要在正式毕业前寻找工作,而用人单位也担心应聘人员脚踩多只船,所以,在当前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广泛适用。由于就业协议本身不是劳动合同,关于就业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多见,实践中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受到挑战。本文主要比较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异同,从而为认清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顺利解决关于就业协议纠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校就业协议书签订后经常毁约,造成根本原因是协议书法律性质不明确。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违约现象分析,提出构建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赔偿方式等建议。签订就业协议书为缔约阶段,违反就业协议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10.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应将大学生就业协议制度置于实现社会权、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理念下反思和重构。就业协议定性为附期限的劳动合同,具有法理正当性和劳动合同法规则依据。现行就业协议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就业体制之上,以劳动关系的行政控制为特征,实现社会稳定,体现国家本位;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法治化的要求,将加剧经济和社会的断裂,悖离民生,不利于社会和谐。人们应从理念更新、主体改造、权利义务设计、责任机制和救济机制设计等方面重构就业协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就业协议法律制度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劳动合同法时代,应将大学生就业协议制度置于实现社会权、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理念下反思和重构.就业协议定性为附期限的劳动合同,具有法理正当性和劳动合同法规则依据.现行就业协议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就业体制之上,以劳动关系的行政控制为特征,实现社会稳定,体现国家本位;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法治化的要求,将加剧经济和社会的断裂,悖离民生,不利于社会和谐.人们应从理念更新、主体改造、权利义务设计、责任机制和救济机制设计等方面重构就业协议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重要协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高校在就业工作中的功能发生转变,高校在就业协议书中的法律地位也应从就业协议书的当事人转变为监督鉴证机构。从就业协议书的概念、基本内容及功能入手,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就业协议书的相关对策,以此实现顺利解决纠纷和保障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对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探讨 ,同时提出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解决就业难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改革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和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机构和队伍,丰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内容以及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跟踪与服务是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新增的重点工作。经过调查统计,在实际工作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存在着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库更新速度慢、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人事公共服务部门服务不满意等问题。调查显示:动态跟踪管理是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础信息的关键、建立高校——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可以有效保证宣传效果、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援助需求趋于务实、母校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寻求援助的主体。建立完善、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与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就业法律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就业法律指导是就业指导中最急需加强的环节,它以帮助大学生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定位,以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为重点。开展高校就业法律指导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以《劳动合同法》等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核心;必须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劳务派遣、灵活就业、违约金、见习期等法律疑难问题的研究,并配备专门教师,将法律指导列为毕业生必修课程,建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正处于扩招后压力积聚的困难时期,国家就业制度改革正在动议之中,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尝试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都希望通过共同探讨、研究,能为毕业生提供帮助,完善就业制度改革,从而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1999年6月开始,随着全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上涨,但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变化却不大。本篇就现在大学生对于初次就业面对劳动合同的理想化及价值观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9.
史学伟 《成才与就业》2023,(S1):56-59+88
从2022年开始,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已超过1000万人,这无疑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不小压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亦面临诸多问题。在当前时期,只有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本文从当前高校毕业生自身心理变化、高校和社会外部环境变化等方面来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原因,并从学生、就业工作队伍、国家政策等多方面探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再到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逐步过渡;就业指导工作职能逐渐从以计划分配、行政管理、就业安置等工作职能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核心的方向转变.通过整理和归纳恢复高考以来相关国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分析和总结该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为将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