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系统论视域下审视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理论特质。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将系统思维运用到党史学习教育实践中,要求高校要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体框架、坚持要素优化,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的互融共进、坚持要素耦合,打造第一课堂主渠道和第二课堂主阵地协同联动,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
开展党史教育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扎实推进新时代党史教育工作部署,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阐释了开展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为高校思政党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深入探究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从统筹教学关系、创新融合三大课堂、整合红色党史资源三个维度探索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路径,以期通过党史教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和实效性,在学思践悟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党史观,让党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3.
重视党史教育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大高校均在开展党史教育主题活动,有着鲜明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课程与党史教育衔接生硬、未形成党史教育活动制度化、教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授课教师党史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高校党史教育从教育定位上看,承担着“育人”的责任;从思想定位上看,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清醒剂;从传承定位上看,是传承“革命薪火”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将从“热度先行”“制度导向”“术业兼修”“同向同行”四个路径来分析新时代下高校加强党史教育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结合高校特殊情况,阐述了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从主客体、途径、形式和机制上深入分析了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基于现存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提高大学生主体地位;以思政课程为主、专业课程为辅,积极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学校特色,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凝聚合力,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机制建设,做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上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摇篮要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上下足功夫,以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机制建设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这一点上,“发展”的视域不可缺少,要在不断“发展”中把握“历史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砥砺前行,认清形势、把握未来。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思想相通、内容贯通、目标一致,我们要通过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红色资源的载体作用、发挥新媒体的主旋律作用、发挥重大纪念日的号召作用来加强大学生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发挥着凝心聚力、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大学生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知识性和德育性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开辟网络媒体新平台,依托专题教育活动,拓展党史研学实践,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大学生使命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大学生使命感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为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感教育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大学生使命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特质,因而,系统思维视域下探讨大学生使命感教育的特质和实践要求,对于引导大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明确目标引导性、注重方法多样性、加强要素耦合性、提升成效聚合性,已成为新时代提升大学生使命感教育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10.
11.
唯物辩证法为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从现象与本质的视角来看,党史学习教育既要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从整体上认识主题主线的历史连贯性,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客观分析主流本质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准确把握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内容与形式的视角来看,党史学习教育既要关注学习内容,回答“学什么”的问题,也要创新学习形式,回答“怎么学”的问题,力求达到关注学习内容与创新学习形式的有机统一。从辩证思维的视角来看,党史学习教育既要辩证把握“知”与“行”,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也要辩证把握“点”与“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进而全面深入准确地学习百年党史。  相似文献   

12.
开展党史教育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扎实推进新时代党史教育工作部署,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阐释了开展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为高校思政党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深入探究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从统筹教学关系、创新融合三大课堂、整合红色党史资源三个维度探索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路径,以期通过党史教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和实效性,在学思践悟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党史观,让党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3.
共青团工作系统化建设是高校共青团推动自身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按照一般系统论的理论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解构分析,将各种工作要素重新优化、组合,分别打造保障体系和工作体系,以"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为方法促进体系融合,从而使共青团工作符合一个优良系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德智体美劳与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使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德智体美劳的各个领域,构建有机的融合机制,形成立德树人的新格局,既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之需,也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教育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和创新路径。文章阐述了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形成的历史和内涵,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状,论证了构建二者融合格局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人格的情理交融、全面发展、知行合一。最后提出了构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机制:立德主体多元化、增智渠道多样化、强体方式日常化、美育途径创新化、劳动活动实践化,分别使党史学习教育做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动起来热起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当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主要体现在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影响、新时代的冲击、高校党史研究及教育者的缺乏等方面。因应这些困境,大学生党史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亦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而构建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认知框架,提出了从个人、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新时代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非常必要。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状,阐述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既有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优化党史教育环境、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作用、完善党史学习教育的保障机制这5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伴随新媒体时代到来,微电影逐渐成为高校立德树人新载体。以微电影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既具有突出的优势条件,又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以微电影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形成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良性互动、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的互融互通、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双向建构的实践特色,彰显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的有机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统一以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的实效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党的历史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党史教育深度融合,把学党史和悟思想结合起来,是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课程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坚决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迫切需要.以党史教育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统领党史教学,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整合各种党史资源,讲好思政课.  相似文献   

20.
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秀传统.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青少年是党的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排头兵,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新时代加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强化历史担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历史与现实的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