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速铁路线长站多,且高密度行车、高强度运营,面临的安全风险大。各类事故致因复杂,不确定性突出,急需通过法治化治理促进科学运营与精细化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事故发生。推进高铁安全防护条例立法,首先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贯穿于立法和未来执法落实的全过程。其次应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安全防护的过程管理,并从中体现出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同时要突出预防为主,坚持正确的立法原则,聚焦防护重点,特别要注重路地协同机制的构建,在立法进程和安全防护实际工作中体现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性与实践性。另外,要立足中国的法制实践,针对中国铁路安全管理的特点,深入调查研究,直面各种复杂和存在争议的问题,尽可能予以科学定性、正面回应或提出务实可行的建议,全面提升安全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成逻辑,体现了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下我国法治领域现存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与世界意义。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锚定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规划,强化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谋划,开拓涉外法治工作的国际视野。应在科学的法治理论指导下,继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福建孕育与探索的三重逻辑,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的实践导向性、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从实践逻辑上看,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实践雄辩地证明了法治建设是回应经济社会转型诉求的坚实保障,形成了关于市域、省域法治建设的科学认知,从而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孕育积累了深厚的制度经验;从理论逻辑上看,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党的领导、法治为民、科学立法、依法行政、政府服务、法治经济等六个方面的重要论述,深刻解答了“谁来领导法治、法治建设为了谁、建设什么样的法治”等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贡献了典型的“福建智慧”;从历史逻辑上看,从福建经验到中国实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孕育、发展并不断丰富,这一伟大历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守正创新、日臻完善的厚重底蕴。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反腐败追逃追赃思想包括反腐败追逃追赃的意义、立场与原则、工作方法、国际视野和配套措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习近平反腐败追逃追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有机蕴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反腐败追逃追赃实践的理论升华和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反腐败追逃追赃思想,我们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决以习近平反腐败追逃追赃思想为指导;要坚持法治反腐,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加强法治建设,推动反腐败追逃追赃良性循环;要站稳国际平台,引领国际反腐败新秩序;要讲好反腐故事,全面提升中国国际法治形象。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理论特色、方法论特质、实践指向和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解释性的理论探索,推动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对象化、实践化、普及化和大众化的现实展开。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表现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原创性、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辩证性、全面性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显著的方法论特质,其出场不仅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实践路径和当代价值。研究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深化:要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方法,拓宽该研究的理论视域;要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文献文本研究,深度挖掘思想的内在逻辑;要突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统一性研究等,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治国理政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借鉴国外先进法治文化、准确判断新时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法治思想。这一法治思想除了具备一般法治思想的特点以外,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一是注重法治的民族文化根基,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二是注重法治的阶级基础,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三是注重法治内在的公平正义价值,体现了实体公平与程序公平的统一;四是注重法治的道德文化滋养,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五是注重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民主基础与法治保障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法治和法治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法治和法治教育工作作了系统性、深刻性的论述。习近平有关法治和法治教育的论述以当今国际环境和国内现状为背景,蕴含着丰富的法治人才培养思想,明确了法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习近平在关于法治与法治教育的论述中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以宪法为依据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朝阳 《国际公关》2022,(23):29-31
法治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立法工作对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深远重大意义。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发布,地方也根据各地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规划的形式完善立法机制和开展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轨道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也要开展国际民主制度对话,进行制度互鉴,在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读出中国民主故事、共享中国民主经验。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新时代法治建设实践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依法反腐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习近平依法反腐理论在闽时期的实践与发展,有利于丰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内涵,为推进新时代反腐败工作提供制度方案与法治经验,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在福建工作时期,习近平以法治思想指导反腐败斗争,坚定对腐败零容忍的法治立场,在权力运行前建章立制、预防腐败;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注重公开、压缩腐败空间;在权力运转全过程强化监督、避免腐败;在查处腐败案件中严守办案流程、彰显程序法治,将法治思想与反腐败工作相融贯,为彼时福建推进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先导,指明了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交汇之重要场域,系统阐述了法治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重大作用。习近平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的核心意涵包括科学构成、鲜明特征和价值导向三个方面:在科学构成上,需要从主体维度、客体领域、科学含义、内在要求四个层面加以阐释;在鲜明特征上,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实践性与理论性、整体性与区域性、本土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在价值导向上,致力于促进主体自由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静态动态安全、全面落实人权保障。从实践进路上,应从优化立法制度供给、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强化司法文明建设、增强营商守法能力四个维度系统推进我国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赓续我们党百余年法治和深刻传承中华法治几千年恢宏壮丽法治史中的精华,深刻体现了“中国之治”的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奉法强国”的信念、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探寻强化法治生命力的路径。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异常激烈,国际法治遭遇强烈挑战。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国法治和国际治理的实践中,坚持知古鉴今,弘扬中华法治智慧、吸收世界法治文明精华;资政育人,“中国方案”“中国之治”“中国智慧”既充分彰显国际法治的正道、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增进国际社会民生福祉,又更加增强中华法治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特色。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法治中国建设的不竭动力,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旗帜和强劲动力源,是打破“西方中心论”长期遏制中国法治理论话语权的有力武器。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新课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其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理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诠释了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民法典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体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保驾护航。民法典规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特色,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强化了价值引领。民法典规范通过民事权益类型化完成了对民事主体私权益的系统构建,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完善了私权体系。民法典规范通过修改关于物权与合同的大量法律条文,鼓励市场交易,维护交易安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了有效的交易秩序。民法典规范通过新增或者完善诸多民事法律制度,促进民事立法体系化与科学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建,对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和规定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要义解读,可从其坚持党的领导、追求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全面系统的内容体系、法律实施等方面把握其前提基础、价值追求、总体目标、框架结构和突破口;另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条件。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解读阐释工作,有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群团思想。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坚持群团组织和群团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建功立业、坚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思想,体现了党的群团思想的一脉相承。毛泽东提出要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实现民众大联合。邓小平认为要重点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服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江泽民注重参与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重视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习近平提出要保持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又体现了群团思想的与时俱进。新时代要坚持以党的群团思想为指导,做好党的群团工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是引领中国新时代普法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新时代全面开展普法工作、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建设法治中国而提出的科学理论.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的重要论述涵盖了普法与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法与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普法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普法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习近平关于全民普法重要论述的时代意义在于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擘画了新蓝图,为当代世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贡献了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创新国际法理论研究是我国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重要法治内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全面总结了我国当前一系列外交工作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科学揭示了国际社会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革与核心问题,是我国国际法学者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指引和基本遵循。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安全、稳定、发展的全球视野,以“天下为公”的博大胸襟,深刻践行不干涉、求共赢、重公益的基本理念,努力搭建平等化、多极化、法治化的多边共治国际格局,是习近平外交思想赋予国际法理论创新的时代使命和战略议题。  相似文献   

17.
美欧学者主导着海外学界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在研究成果、研究队伍和研究话语权上均有明显的体现。美欧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背景和原因、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成效以及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国内外影响等方面展开,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导向。总体而言,美欧学者肯定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认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取得的成效,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归因于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熟悉程度、研究偏好和知识结构的差异、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对外传播方式以及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美欧学者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知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美欧学者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知偏见和悲观态度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法治公正是指与法治相关的公正,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对称与平衡,包括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公正。立法公正是科学立法的前提和基础,是立法程序公正和立法结果公正的统一,不公正有私心不可能科学立法。执法公正是联系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桥梁,它决定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能否顺利落到实处,它也是执法形式公正和执法结果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是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司法程序公正和司法实体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有严格的时效性,迟到的司法公正等于司法不公正。法治公正之所以成为依法治国的生命线是因为公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首先要确保立法公正,其次要保证执法公正,此外要筑牢司法公正的底线,最后还要正确认识理解把握现实法治公正问题,全民积极认真守法。  相似文献   

19.
法治信仰是现代法律信仰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充分信任和法律制度的自觉遵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向,要以“五个坚持”为指导,营造有利于法治信仰生成的政治环境。从法治信仰的心理机制来看,人民群众在对法治价值有了初步认可后,便在价值体验的催化下形成法治价值观,继而在科学公正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过程中坚定法治信念,实现法治信仰的升华。要引导全体人民拥护法治、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捍卫者,在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治宣传等实践中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信仰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及其内在统一性。要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点,深刻剖析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从“坚持人民至上”中深刻把握人民立场;从“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胸怀天下”中深刻理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守正创新的丰富观点;从“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中挖掘蕴含其中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和相应的工作方法。上述方面相互关联,体现出层次性、依存性、贯通性特征,从而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要内容上、范畴关系上、重要论断上的整体性。从这一高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提高看家本领、增强政治意识、彰显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