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党的长期执政和人民福祉。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经历了以革命胜利、建设探索、改革开放、民族复兴为主题的4个发展阶段。回顾百年历程,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守“生命线”的工作定位等一系列宝贵经验。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百年历史考察并总结其宝贵经验,对于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左路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4):362-368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百年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对于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宝贵经验在理论方面体现为坚持不懈地推动理论创新,坚决同错误思潮作斗争和推动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活转化;在实践方面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增进群众的情感认同,丰富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方式;在基础保障层面表现为不断巩固和提升党的领导,强化人才支撑和完善制度保证。新时代,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推进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把握时代新动向,调整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策略;加强基础保障力度,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4.
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党的百年建设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宣传思想工作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党就开始宣传思想工作实践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系统化.新中国成立开启了宣传思想工作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下发一系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文件,确立了在全国范围、面向全体人民的宣传思想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领域化和科学化发展轨道,宣传思想工作制度化、体制化和系统化逐步加强,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后,宣传思想工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宣传思想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宣传思想工作进入到整体化、全方位、法治化新时代.建党百年宣传思想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日益明确,宣传思想工作概念范畴日益明晰,工作领域范围逐渐拓展,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整合,工作格局向政党主导、多元主体方向发展.建党百年宣传思想工作历史发展进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全员动手与专业人员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坚定走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6.
刘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2):200-213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百年来意识形态演进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形势、意识形态规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梳理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历程,主要包括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等四个意识形态重要发展演进阶段.基本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捍卫党对意识形态绝对领导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保障、坚守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演进理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根基、坚持意识形态斗争性与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性相协调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指引、践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源泉等党开展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经验.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由革命话语向社会主义建设话语再到全面深化改革话语的时代自我更新与发展创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丰富意识形态价值、纠正意识形态偏向、引领意识形态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意识形态最强合力,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理论进路的逻辑旨归.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8-87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形象建设。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形象建设理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本质属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必然要求。百年来党的形象建设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必须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两大主体,必须善于创新宣传载体,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从而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和形象支撑。 相似文献
8.
9.
10.
建党百年来,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党内一脉贯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纪律,其历史进程包括初步探索、创立及巩固、重建与强化、突破与创新等四个阶段,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的制度保障,在党的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请示报告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是:准确把握从毛泽东到习近平请示报告论述一脉相承的逻辑关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是基本原则;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重要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龚迎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要概念,为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观照党的理论探索史,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建党精神理解党的社会革命史,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建党精神解读党的奋勇拼搏史,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阐释党的自身建设史,可以对建党精神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有深刻的认识。新时代,需要继承和发扬建党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奋斗征程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侯松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1):39-45
在成立以来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顺应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和发展大势,通过革命时期的开拓性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的整合式建构和新时期之后的调适性重构,推动了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也为践行不同历史时期的责任担当提供了精神动力.经过历史经验的积聚形成的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形成了系统、成熟的体系构架,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继续砥砺向前. 相似文献
13.
14.
15.
鲜明的政党标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跌宕起伏的革命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展开的斗争史。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我党始终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结合,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意识形态斗争的战斗力与引领力;坚持抢占制高点与占领主阵地相结合,善于从战略高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站稳立场与把牢方向相结合,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政治自觉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坚持弘扬斗争精神与注重斗争艺术相结合,以敢于斗争的魄力和善于斗争的能力赢得胜利、赢得未来;坚持话语权强化与人民利益至上相结合,以凝聚共识和争取民心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力和感召力。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我党深刻总结领导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基本经验,对积极开展新时代伟大斗争、奋力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鸣歧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4):379-385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创造了伟大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结党百年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党精神和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内涵虽然存在差异,但是两者之间又密切关联。一方面,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巨大挑战对建党精神的弘扬带来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建党精神的弘扬有益于抵抗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的挑战。当前由于市场经济趋利性引发的负面效应、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网络媒体的冲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偏差给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可以通过弘扬建党精神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具体来说,要注重建党精神的大众化诠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以及重视建党精神的网络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实践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取向、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实践和基本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与特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挑战、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路径和方法等方面,梳理和评价近五年我国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相关研究,指出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