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遥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突破王西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界得到一个共识,这就是现实主义不应是封闭、僵化的体系,而应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变化而不断丰富更新。因此,路遥认为:“现实主义仍然会有蓬勃的生命力”①,...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的深化——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文艺观的转变学生时代的张天翼,从1922年涉足文坛,在林琴南与《礼拜六》之类的影响下,开始写些滑稽小说。这些早期的作品,镂刻着张天翼青年时代生活和思想的印记,表现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毒害的文学青年的守旧立场。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些作品,除了艺术上比较粗糙外,不难看出它的反现实主义的倾向。这不仅因作者尾随在林琴南等“保守派”后面,扮演封建“小老头”的角色,否认“五四”以后“人”的觉醒这一历史的走向,而且不敢正视  相似文献   

3.
讲故事的人——对艾芜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长时间以来 ,评论家们大都习惯于从艾芜的左联作家身份和左翼的文艺追求出发来评论艾芜的作品 ,然而这样的批评途径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致命的困境。本文从本雅明的《讲故事的人》中获得启发 ,认为艾芜的艺术个性正是来自于他讲故事的天赋和能力。文中分析了艾芜的三部重要作品 :《南行记》、《丰饶的原野》和《端阳节》 ,试图呈现“讲故事人艾芜”独特的艺术魅力 ,及同一部作品中时代主题与作家艺术个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多元化的文学创作现状分裂了宏大叙事一统天下的局面。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 ,池莉的小说创作始终坚持着对日常生活的叙述 ,由此 ,形成了其小说文本的独有特征。池莉小说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不同但又有一以贯之的东西。她的创作尚存在着一种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和生活感受上的徘徊情况 ,这需要她在今后的创作中去超越。  相似文献   

5.
也许因为陈染是“用心灵辨别方向.而不是用眼睛”(《空的窗》),其小说呈现出浓厚的诗性,独特的女性叙事即对女性伤感而美丽的成长过程的描写,使陈染的小说可看作一种“女性文本”。无论是被称为“现代主义神话’地小镇文学,还是尼姑庵的生命绽放门与往事干杯》),抑或黛二小姐欲说还休的故事(《无处告别》、《嘴唇里的阳光Z)、水水漫长的婚姻历程(《时光与牢笼》)等,无一不是女性的情感淌成的文字:凄苦、冷清、带着忧郁的浪漫,陈染的小说,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漫长、沉闷、压抑的历史。作者始终关注的是女性“灵、肉”栖息…  相似文献   

6.
余华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他作为“一个愤怒和冷默的作家”① 的独特风格 ,批评界也对他“好像迷恋上了暴力”② 表现出迷惑和不解。余华自己的解释也让读者满头雾水 ,因为余华自己承认 :“艺术家只能来自于无知又回到无知之中。”③ 如果抛开作家和批评家的指引 ,到哲学家那里寻找一种理解的可能性 ,会出现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的情形 ,也未可知。一、他人的死亡与我的死亡  在《活着》这部被余华自己称为“高尚的作品”④ 的小说里 ,余华为我们展示了半个多世纪里一个地主少爷经历的一系列的死亡事件。这部小说如果用“死着”来命名…  相似文献   

7.
李洁非、张陵在《作家》1988年第1期以对话形式发表对1987年小说创作与文学评论的看法:1987年,小说创作处于低潮,从艺术层次上考察,没有好小说,而评论却形成一次涨潮,好的评论比往年多。对话认为,新时期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需要把艺术质量提高到首位,没有艺术创造的小说,哪怕思想再深刻,也不能称之为好小说。多数作家对此没有准备,仍按原有的方式写作,把小说艺术的探索仅仅理解为思想内容的调整,而不理解为艺术形式的建构,因而小说境界老是处于低层次。另外一些作家用一把玩、放浪的态度来对待严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文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作者概述归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在对农村和农民的想象和表述的文本中呈现出的三个特点:社会历史与政治理想渗透主导下的现实主义,缺乏一种丰富的含蕴意味和自由想象的召唤;民族国家文化建构中的现实主义,缺乏一种清醒自觉的批判精神与反思诘问;当下功利诉求严重的现实主义,缺乏一种面向未来的超越的形而上的追求与诘问。同时指出在新时期对“三农”问题的表述和叙写时应予以努力推进的方向:创作主体应有直面现实尖锐矛盾的勇气,发现叙写真实农村与农民;作品中应有严肃冷静的思想探索和深度挖掘;倡导一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类型小说关于小说类型的分类和细化,并非依据文学的现实原则对现实生活所作的简单切分,而是依据社会学的结构原则对生活材料的重组与编码,其中体现着功能主义的整合作用。在市场文化转型和消费主义兴起的背景下,这一整合过程呼应了消费大众的心理结构,促成了文化趣味的多样性和阶层化;与此同时,不同消费阶层对于类型小说的消费心理和趣味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小说的类型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王统照早期创作中,以爱与美为原则,注重理想化地表现客观对象,表现出古典和谐的审美理想。在后期的创作中,作家注重对现实的真切描绘,重视人物性格的深化,悲剧意识增强,而且突出了悲剧的社会性,显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光彩。这种转变有时代和作家个人诸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丁玲在1930年代上海时期的创作是一个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透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丁玲并没有真正完成主体的转变,这在深层次上印证了现代知识分子自我主体的艰难建构。  相似文献   

12.
李佩甫的大部分小说都采用了一种道德立场的价值评判方式,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作品中隐含着的“城乡对立”模式和道德完美状态的乡村女子形象塑造。其小说在对传统道德观念之虚伪、空洞及道德面具下遮掩的人性丑恶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向道德理念回归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塔铺》、肖克凡的《黑砂》、邓刚的《曲里拐弯》、江灏的《纸船》、刘恒的《狗日的粮食》、《杀》、《白涡》、《伏羲伏羲》等一批小说以纷然杂陈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既保留着生活本身的“无名状态”,具有生活本身所有的丰富多采的色泽和音响,同时又可见出作者的浩然气质及其深邃的洞察力与敏锐的感悟力。因而在这样的作品中,读者所接受的、领悟的,不是一个早已被作者分析完毕、说明清楚的“模式生活”,而是保留着生活  相似文献   

14.
张连义 《阴山学刊》2010,(4):45-48,116
路遥早期的创作虽然并不引人注意,艺术成就也有限,但却是其创作的一个基础性的阶段,作品中对政治的处理、劳动人民的歌颂、乡村秩序的书写等都对以后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方面缘于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另一方面则与作家成长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口供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涛 《河南社会科学》2008,2(1):126-129
口供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证据,对查明案件事实具有直接性,但口供又具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故对口供既不能轻信也不可轻视。在我国将不可避免地确立某种形式的沉默权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口供与沉默权、口供与讯问策略的关系,能更好地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寻求平衡。同时,为了避免翻供给诉讼活动带来的被动,采用行之有效的对策获取真实合法的口供并予以巩固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每一门成熟的学科均应有自己的哲学 ,具有百年实践历程的文学史也不例外 ,它需要建构一门系统的文学史学来帮助人们认识它的定义、性质、目的、对象、任务、方法、意义及研究主体等问题 ,总结传统的文学史实践 ,藉以指导其未来运行。它具体包括文学史元理论、文学史理论、文学史操作理论三个层次。它既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 ,又兼有历史科学的性质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介理论 ,可谓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鉴于文学史实践及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众多困难 ,我认为建构一门科学而成熟的文学史学的条件尚未具备 ,但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却是极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社会环境中,路遥创作出高加林、孙少平等新的农村青年形象。因为接受了现代教育,他们的视野得到开阔,感到了命运的不公平并投入到改变命运的行动之中,但最终又回到出发的地方。路遥真诚地关切他们的遭际,期待着能够铲平城乡之间的沟堑,实现城乡两个世界的沟通。在艺术表达过程中,这一期待寄托在了社会与国家层面,"新人"本身则专注于自我的道德完善和对乡土的热忱。觉醒的个人尽管在与命运挣扎的过程中浮现了不顾一切的热情和自我苛求,但他们重新回到对时代的失语状态之中。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人"的塑造反映了路遥作为现实主义作家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有意游移和无意识中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具有突出的平民意识,路遥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了这种文化心理。作者通过对他的两个主人公孙氏兄弟奋斗历程的描写谱写了一曲普通人的赞歌,是他的平民意识的表现;他对农民的同情和理解又使他的小说充满强烈的主观情绪,使他的主人公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小说创作中,试图"通过通俗的故事表达严肃的主题",已成为显在的写作趋势,然而"概念+传奇"的架构却不可避免地加剧着当代文学叙事的困境.精神世界与心灵生活被日趋简化,叙事的重心就不断向"外部"转移.写作者们追求着经验层面的"新"与"变",试图借此摆脱概念焦虑,既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敏感,也限制了作品表达和穿透现实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从遵循到超越———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嬗变●王爱玲现实主义是一个开放的艺术理论体系,而非固定模式,只要反映现实社会、反映人生的创作都应归属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不排斥一切新方法、新技巧,相反,现实主义需要吸纳新方法、新技巧。我国新时期文学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