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政府利用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政府独家提供公共物品的传统体制是导致这种困境出现的制度性原因。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为解决这个困境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其原因是由于公共物品的公共性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当公共物品具有某些私人物品的性质时,市场就可以有效提供。政府利用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提供的经济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萨缪尔森关于公共物品的开创性研究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造成搭便车行为,从而导致市场供给的失败,政府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的必然的提供者,但是现实中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不断出现,这使得我们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重新思考。公共物品性质的非纯性、可变性,政府的提供是有成本的、政府提供与生产的可分离性等几方面奠定了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但是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3.
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Samuelson关于公共物品开创性的论述开始,人们普遍认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造成搭便车行为的产生,导致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失灵。但是现实生活中由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不断出现,促使我们必须对上述观点进行重新地思考。在分析人们为什么愿意提供一定数量公共物品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依据及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与进步程度的标志,公共物品运营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公共物品范围及规模的确定、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等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物品的特性决定了物品的供给模式。文章运用公共物品理论探寻了港口整体的技术经济特征,并对港口物品特征进行归类分析。在总结了公共物品供给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各类港口物品供给的理论模式,最后分析了港口物品供给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解决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新方法——实施,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了该方法实现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途径,并证明了机制能够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公共物品公共性的变化及其有效提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一端为公共物品 ,一端为私人物品的物品序列中 ,同一物品的相对位置会因为排他性技术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不确定性 ,导致物品公共性的不断变化。这种位置变化决定了对于公共物品提供者的选择 ,改变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传统观点。据此 ,公共物品提供的理论基础应是公共物品提供的经济发展观 :依据公共物品在不同阶段特性的改变选择不同的提供者。这就为非政府组织、私人提供公共物品准备了条件。在中国城市大力引进非政府组织提供城市各种公共物品的同时 ,广大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在现阶段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保障。但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在传统的一元供给思维和以政府为中心的供给体制下出现了“高原现象”,因此,需要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供给已经成为可能,而多元供给体制的建立必将成为有效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政府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理论前提的基础上,分析政府生产所面临的困难及低效率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引入绩效评估体制、加强对公共资金支出的管理等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对公共物品的划分,分别针对人造公共物品和自然公共物品提出了供给主体与管理主体的确立提出建议。通过供给主体多元化和管理主体明确化来实现公共物品有效(供需相契、供需平衡、品质提升)的供给,推动整个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公共产品非政府供给的有关理论基础,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农村公共产品非政府供给形式,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非政府供给存在的非政府组织能力低下、制度设计存在严重偏差、对于乡村干部缺乏约束和激励、忽视传统治理资源等问题.并指出要通过增强非政府组织相关能力,发挥制度协同作用,注意实现乡村干部的有效约束和激励,改造传统治理资源等措施改进农村公共产品非政府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三个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案例为分析对象,考察了在国家资源输入背景下,当村社作为资源支配的主体时,村级组织如何通过公共品供给来实现对村民的政治动员。研究发现,当村级组织可自主支配资源时,利益博弈逻辑会主导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村民动员具有自发性;如果国家在输入资源的同时也输入了科层制的资源使用程序,村庄的公共品供给就会显示出较高的程序正义逻辑,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动员也具有制度性的特征;与之对比,如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获取与村干部个人能力高度相关,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动员主要依靠村干部的长官权威,这种动员形式可能是不稳定的。因此,村社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可以重建利益博弈的政治空间,为村干部和村民打交道创造制度性的条件,避免政权的“悬浮”,同时可以激活村庄社会中的非正式权威,达成治理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西部农村在“城乡”和“东西”双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严重不足,现已成为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在分析西部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主体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和西部农村公共物品提供对经济发展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论证了这一结论.并根据西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及形成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差距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公共治理难题.而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二元”结构是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的主因之一,这里以安徽省情为个案,深入分析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为完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提供有益的思路选择。  相似文献   

15.
供给机制不完善是造成公共产品供求矛盾的一个根本原因。现行单向的决策机制、一元的供给主体和垄断性供给方式带来诸多弊端。创新供给机制,建立自下而上多利益中心决策机制、建立包括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在内的多元化供给主体机制和供给方式。法律规制中应赋予不同利益组织参与决策权,主体间供给责任分配。规制法律既有公法还包括私法,并遵循双重利益平衡和充分竞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