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民族出版市场发育不良,管理体制滞后,读者群日益缩小,民文图书品种少、印数少,发行网点稀少,民文出版成本高,民文图书价格相对偏高等八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民族出版的困境,并从十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民族出版事业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巩固民族关系的措施,力求对我国民族出版业的发展对策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中民族文化发展对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国家文化而言,全球一体化就意味着民族文化或者国家文化走向世界、对外交流和外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普遍引发的文化哲学问题,主要是国家民族文化在全球一体化中的地位问题、国家民族文化的本体证明问题、个体的民族文化理性建构问题、民族文化的世界化问题、外来文化的借鉴问题、文化的多元一体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盘点自己的文化积累是对民族文化的整体把握,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梳理和反思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化主体性是民族自立自强、永续发展的根本维系。文化自信源自文化的主体性。文化自信作为文化自觉的核心要义,是基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之上,是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演变、特质和发展趋势的理性把握,对自己文化与其他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屯堡文化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其充分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包容性的典型,蕴含了中华文明追求团结统一的国家观、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远新 《江汉论坛》2004,14(6):102-106
文化自觉是指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政党是否具有文化自觉,不仅对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政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主要表现在他对文化的战略地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等事关中华先进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言认同、民族身份认同、宗教认同和习俗认同四个方面对民考民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现状做了调查,发现他们对汉语的认同程度比较低;本民族身份认同感有所增强,国家认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大学生一方面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豪感,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主流文化的认同趋势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两个典型猎民村的实地调查,直面定居后鄂伦春人的现实生活状况,从社会政策的研究视角出发,透视由狩猎生产方式转变为农业生产方式后,国家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相关政策对鄂伦春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在政策的制定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实际问题,反思国家福利政策引发的民族发展方式探讨,以及国家转产政策与民族实际生存状态脱节的问题.培养鄂伦春民族的文化自觉能力,对鄂伦春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换,使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总体发展计划相协调,从而实现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顺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秦汉至明清时期汉民族以其发达的农业经济和文化影响着不同时期的西域各少数民族,民汉民族之间彼此接近、相互凝聚、相互学习,极大地促进了民汉语言的接触,主要表现在:(1)汉语文在西域广泛传播,许多少数民族上层通晓汉语文,下层间通汉语;(2)民汉双语翻译蓬勃发展;(3)民汉语言互相影响、互相借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中国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大国发展中,民族精神的现代构建至关重要.具体路径是培育拥有民族特质的现代文化、培养"有容乃大"的开放情怀和健康的民族意识和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9.
回族历经悠久的社会历史发展 ,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体验 ,形成了其强烈的民族心理体验。但历史表明 ,回族往往民族情感强烈有余而科学理性稍有不足。文章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入手 ,探讨存在这种失衡的内外诸因。并指出 :在新时期 ,须不断调适民族情感 ,提升科学理性 ,力求形成健康、积极的民族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要有能表明其自身和代表其民族精神的国家民族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惟一的文明符号特征 ,而且要体现其独有的民族人文精神和特点。它可使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代中国急需建立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自己独特的国家民族文化。这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根本保障 ,也是增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育现代性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内发性的矛 盾运动之中,在西学东渐与中西融合中形成了知识学形态,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学术、文 化、教育机制中得以全面拓展。但是 ,民族语境的差异、现代启蒙的曲折,导致现代人知性意识的残缺乃至德性精神的失落。因 此,借鉴其他民族的经验、变革儒学并张扬其知性精神,重塑现代民族的文化根基,是发展 与重建中国美育现代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民族之间文化传播方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民族众多 ,单就我国而言就有 5 6个民族。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演进路线都不会表现为单一、孤立的发展轨迹。不管是一国之内的民族还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民族 ,免不了要与其他民族发生文化上的接触 ,从而产生民族文化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融通。这种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以至相互融通的过程就是文化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传播。笔者认为 ,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强制接受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是指因不同民族之间发生战争 ,战胜方以强制手段迫使失败一方的民族接受自己民族的文化 ,或处于统治地位的民…  相似文献   

13.
由于后现代话语已不能充分解说新世纪文化的发展变化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近年来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向 ,即从后现代、后殖民话语到全球化语境论说的转化 ,其核心则是从注重西方艺术文本的语言分析到重视各民族文学艺术文本与社会道德和人生价值的关联 ,尤其是涉及全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审美需求的问题 ,如跨民族地域的社会性别理论、生态文化批评和全球性审美想象等等。从关注人类社会普遍价值观念和发展新的文艺理论上来说 ,当代西方文论的转向意味着对启蒙主义宏大叙述的重构 ,即对理性、人类平等和社会进步的重新诉求。  相似文献   

14.
柳 诒 徵先 生 把 中 国文 化 史 的 发展 分 为 汉 文化 独 立 发 展、中 印文 化 相 融 合和 中 西 文 化相 结 合 这 样三 个 时期,指 出 中国 文 化 的 特点 是 伦 理 为本 位 ;中 国 文 化 史学 的 研 究 对象 是 人 民 在历 史 上 的 创造 ,其 作 用 在 于 复 兴 民 族 ;中国文 化史 学 的研 究方 法 是史 学方 法 论和 文献 学 的方 法论 。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的儒家文化复兴,有民族国家国际关系中的文化政治因素。对文化政治中的“他者”的“拒斥”或“消解”,构成了当前儒家文化复兴的不同路径。在文化政治背景下,各民族国家之间更应当谨持有限理性对文化无意识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能否保持自身的文化认同,其先决条件是实现本民族的文化自觉。中国典籍译介在本质上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适度文化自觉体现在通过理性认知中西文化特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以合适方式译介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典籍,满足西方受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中国典籍译介的适度文化自觉,是建设多元共生和谐世界文化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发展的诸多原因,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在这些国家里,基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方向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逐渐形成了多民族的民族共性;但各民族在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民族共性与民族个性二者统一于国家的社会生活之中,构成了多方面的联系和矛盾,使这些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呈现复杂化,许多当政者为之棘手。我国是一个多民  相似文献   

18.
石培玲 《学术界》2007,(2):285-292
文化的同一性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如果没有民族国家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发展作保障,没有平等的公共文化、共享的权利、自由和资源等现代因子的注入,以一元化民族历史文化为诉求的民族认同不免会诱发民族主义的偏狭与自私,而单一的政治文化所导向的国家认同也终究会走向裂变。当下中亚地区的民族主义思潮正反映了原有的“苏联公民”的政治文化认同瓦解后,民族文化认同和宗教认同均无力回应国家现代化要求的困境。对多民族的中亚各国来说,建构以公共善优先为价值规范的国家认同不失为民族主义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马俊毅 《学术界》2015,(1):74-85,324
"族格"理论认为,在多民族国家或在国际关系中,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在现代多民族国家建构中,族格之确立,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权利提供了哲学基础;族格之承认,为各民族建立了在国家中的政治身份和法律身份,使得国家通过制度、法律、政策保障、实现其权利。政治哲学旨在为政治寻找理性。有关"族格"的议题在一些国家的政治进程中曾被忽视,但是民族、族群、移民问题的增多及社会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重大问题。实际上,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马克思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中,有关群体、社群、民族权利的理论争论与探讨,拓展了以"自由""平等""公正"为核心的政治哲学命题的讨论,一些理论的发展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等推动了民族政治实践的发展。本文以族格为视角,分析以上各种政治哲学能够实现民族权利的理论路径,进行比较政治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朱兵  陶永新 《北方论丛》2010,(2):108-111
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国家理性是关于国家行为的一套特殊规则,诞生于文艺复兴这个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时期。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上,国家理性从道德自觉转向利益自觉,成为现实政治的核心要素,进而演化为现代国家利益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国家理性这样的政治话语的变迁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政治文化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