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媒体在新媒体发展中有"边缘化"的危机,其实质是舆论引导能力的变弱.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党报媒体有必要以自己为核心,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本文以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为例,探讨党报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方式,包括:开展集团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媒体、注重区域性特征、加强创新性和建设性等.  相似文献   

2.
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地方党委重大决策的贯彻,决定着一个地方的舆论导向。因此,学习领会好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媒体建设、提升队伍素质诸方面,切实提高地方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抓住当前媒体在新闻炒作中暴露出的媒体舆论引导功能弱化倾向,从媒体的市场经营和受众需求多样化趋势、媒体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借媒体炒作出名的风气等方面分析了媒体舆论引导功能弱化倾向的成因,并指出媒体尤其是党报要担负起社会正确舆论引导的重任,要旗帜鲜明地强化舆论引导的功能,对当前媒体如何强化舆论引导功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提到“党报中心说”,一些同志便会想起“文革”中的“以我为中心”,并愿把它与政治宣传——强加于人——违背新闻工作规律联系起来,因而往往会产生一种鄙弃心理,对其采取否定态度.其实,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和人民的喉舌,本该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广泛地反映和影响舆论,成为党的舆论中心,宣传和教育群众,团结起来,去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主张而奋斗。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是“党报中心说”的创立者和实践者。他们在自己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报刊活动实践中,始终把党的报刊作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思想宣传中心和组织领导中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分析,认为网络新闻专题集实时性报道、汇集性与拓展性并存,重视网络的互动性,多种媒体手段融合的特性使其在舆论引导中有着独特优势,应从精心策划选题内容及栏目设置、注重版式设计、合理选择架构、加大"互动"力度、促进多媒体融合互补等几个方面入手,以吸引网民注意力和参与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新闻专题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6.
当前,信息的一体化,舆论的多元化,文化现象的多样化,使得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和选择性与日俱增,因而通过党报等主流媒体去引导舆论,特别是通过引导舆论去提高人们的认识的艰巨性日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8):214-2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传媒网络化的发展,制度认同的舆论交锋愈演愈烈。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利用其主导的话语权,不断美化甚至神化资本主义制度,歪曲和诋毁社会主义制度,恣意进行价值渗透和舆论误导,诱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种种疑虑、歧见和纷争。深刻认识舆论引导对制度认同的重要意义,重视舆论交锋,增强制度的舆论话语优势,创新舆论传播手段,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敏 《东南学术》2011,(5):233-239
近年来,新媒体依赖其强大的技术支撑而横空出世,涉及领域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论形成与发展的一大推手,在舆论引导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积极作用。但是,从近年来的一些案例来看,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不确定因素,成为纷扰舆论的发端。如何辩证地看待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如何扬长避短,提升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共同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已成为无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罗子欣(以下简称罗):蒋教授,您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舆论引导,尤其是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是当今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这个问题您一直都比较关注,并且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研究",而您的研究领域中"中国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与运用研究"等也都围绕这个问题一脉相承,作为新闻传播学的专家,您觉得新形势下为什么提升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呢?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灵魂和旗帜,要增强其舆论的引导力,首先要打造立体化的言论格局;其次要创新评论的表现形式;再次要加强评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渠道高度发达、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任何一种传媒都只是满足受众需要的一个渠道,党报要想占据主流媒体的地位,拥有大量受众,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整合自己的新闻资源.以网络传播平台为代表的多元媒体正在分割着传统媒体的受众,始终是主流媒体的党报应对多媒体竞争的实质就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党报社会新闻的水平和质量是增强党报可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党报需要社会新闻是由党报的性质决定的,党报的社会新闻在可读性上既要不断满足读者需求,又不能只单纯地迎合读者的趣味,而应引导读者的趣味,应将正确的思想寓于可读性中.党报社会新闻还应以权威性来征服受众,这种权威性的体现就是要借地域色彩来进一步张扬"信息传播力,民众影响力",通过关注社会舆情来强化社会新闻的权威性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2.
成就报道作为党报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面对风起云涌的都市类报纸、新媒体的冲击,如何摆脱老套、沉闷的“老面孔”?如何通过求新求变和“放下架子”,真正做到宣传典型,引领舆论?本文以《西藏日报》迎接十八大专栏《幸福高原·合家欢》为例,结合实操经验,浅谈成就报道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文 《兰州学刊》2007,1(7):159-160
舆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新闻传媒则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工作,积极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一、重视舆论环境分析,认识舆论于1导的复杂性;二、改进新闻报道工作,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三、提高传媒的公信力,打造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四、把握舆论运动规律,提升舆论引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卢祥亮 《理论界》2012,(11):119-121
清末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受救亡图存、巩固边疆的迫切心理及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上传教士报刊别有用心的歪曲诋毁,国内舆论对十三世达赖浪费国帑、阻挠西藏新政、与外国勾结等行为大加挞伐,导致朝野上下对达赖殊无好感,甚至心存敌视。清朝最终未能妥善处理与达赖的关系,对民国时期西藏政局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微博改变人们接触、传播信息行为的同时,也改变着各类公共事件中舆论的形成机制,为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课题。公共事件既是舆论的焦点,更易成为舆论引导的薄弱点。深入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及其舆论的科学内涵、核心要素,努力探索公共事件中舆论的引导路径,寻找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实现路径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文章试图从微博传播特征出发探寻微博传播中的舆论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16.
汪文学 《兰州学刊》2003,(5):190-190
长期以来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及重要舆论工具和宣传阵地 ,地方党报始终担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重任 ,坚持政治家办报 ,讲大局、讲党性、讲原则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 ,以正面宣传为主 ,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风格和模式。但伴随着市场化进程 ,地市党报“面孔”过于严肃 ,版式呆板 ,文章缺乏可读性、趣味性和服务性 ,难以使读者满意。这就使党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再从报社内部产业结构看。多数地方报尚未形成系列报 ,报刊品类较单一 ,发行量普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对于近代西方各国而言,报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和重要的舆论表达渠道,尤其在法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财政等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报刊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法国百余年的右翼报刊的变迁历史说明,法国右翼报刊与支撑其存续的政党与利益集团息息相关,它们同样起到了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舆论环境的冲击、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未成体系等内外因素,导致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存在话题议程失控、过程把关不严、引导方法不当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优化高校网络舆论外部环境、健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和提高大学生网络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对策,力求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琼州学院学报》2015,(1):101-106
清末报刊发展迅速,对近代史事记述颇多,并形成强大的舆论阵地。由于地方督抚舆论话语权的不断提高,他们不断引领着舆论潮流。当立宪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时,地方督抚从维护自身统治和拯救国家命运出发,顺势而上,引导清廷预备立宪,推动晚清政府作最后一次政治变革。  相似文献   

20.
许海  杨柳 《阴山学刊》2011,(1):61-65
电视作为舆论引导媒介有自身的特点和不足,在社会转型时期,电视舆论引导面临着国家—媒介关系调整,舆论引导难度加大,媒介竞争加剧,引导对象发生变化,媒介公信力总体将呈下降趋势等挑战。这就要在把握电视特征,理解其大众文化性质基础上,回到媒介本身,发挥电视特色,从更新自身观念和定位,创造性建构舆论引导信息,完善引导渠道体系,调整传—受关系,发挥审美优势等几方面着手,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