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静的牛气     
牛依河 《社区》2011,(26):44-44
我喜欢牛那种淡定、平静的姿态。 它们在我的记忆里,或站或卧,嘴里不停地咀嚼着什么,在我曾经生活了多年的乡村,在阳光下,在河湾里、岸堤上、坑洼里……它们始终如一地充满着祥和的表情,偶尔发出的几声哞叫。让整个旷野显得更加安静而悠远。劳作的时候,它们也是默默无闻,步调沉稳,面对农人的催促,面对落在它们身上的鞭子,它们依旧悠然沉静。  相似文献   

2.
蒋妍 《山西老年》2008,(2):32-32
我国古代,农人以锄头耕种为生,妇女凭机杼织布度日,文人则用笔墨工作代替耕种维持生活。这种抄写谋生的劳作叫笔耕",形象地说明笔在纸上耕种"的抄写工作,跟农人耕田地一样辛苦。典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播种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是播种的季节。当别人的秋天硕果累累而你却一无所有,两手空空,你不要去等待来年的春天才去播种,更不要放弃,你应该现在就播种,在秋天那广阔无垠的土地上,播下无悔的种子。——题记深秋的风很凄凉,使满树的叶子四处飘零,仿佛这次严酷的期中考试击得我的梦想支离破碎。坐在回家的车上,我的心很“坦然”。我不就是秋天的落叶吗?无论曾经怎样春意盎然,夏意葱茏,最终的我还是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车窗外是农人忙秋的身影,黄澄澄的庄稼昭示丰收的喜悦,农人挥舞的镰刀卖弄心中的自豪;俨然,我如一个在秋天里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4.
《马颊河十二月》叙农事、描农景、赞农人、抒农情,无不蕴含鲁西农耕文化因素。其农耕物质文化内涵蕴含在农耕作物、农事与农技、农耕生产生活用具、农耕天地中的动植物、农人饮食等方面的叙述与描写中,而其农耕精神文化内涵则蕴含在节气节庆文化、鲁西方言、农耕文化性格与意识及婚俗等其他农耕习俗中。在农耕文明已渐行渐远的当下,《马颊河十二月》为鲁西农耕文化留下了一份文学标本。  相似文献   

5.
退休回家后,养花花不开,喂鸟鸟不啼,于是我想到出联自对的办法来丰富退休生活。那就是在有感待发、有话要说的时候,出一上联,然后自己对下联。我的书房与阳台紧紧相连,本意是读书养花相得益彰。谁知花事不盛,阳台上只剩下几盆经得起考验的  相似文献   

6.
吃盐长翅膀     
春草绿的时候,我和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衔着和风细雨;田野金黄的时节,我和布谷鸟立在高高的树枝上,一声声催农人割麦插禾;树叶飘飞了,我和大雁排成队,到南方享受温暖;大地一片银白的冬天,我加入麻雀的队伍,成群结队,在雪地冰天里一起摇动枝条上的雪花……我为什么这样快乐自由,因为我有一副翅膀。可惜,这都是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张晓风 《社区》2012,(29):29-29
午夜,我去后廊收衣。 如同农人收他的稻子.如同渔人收他的网,我收衣服的时候,也是喜悦的,衣服溢出日晒后干爽的清香,使我觉得,明天,或后天,会有一个爽净的我,被填入这些爽净的衣衫中。  相似文献   

8.
在中外文学史上虽不乏写景状物的诗人,但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能在当时独树一帜并流传后世,其地位是肯定的。在“采菊东篱下”的诗情画意中,暮辉远淡,山气交融,陶氏把一个躬耕者的人格意念完全浸入物中,终达“欲辩已忘言”的物我混化的最高境界。而终生享受政府津贴的华氏,拥有“桂冠诗人”的美誉,养尊处优,泛舟湖上,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观察那些在田园里从事微贱劳作的农人,物我游离,强调“智心”的介入。二人诗风的异同,正是诗人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却生活主张相似、情调旨趣相近的反映。从这两位隐逸诗人诗风的异同中,可以透视出东西方思想哲学及文艺美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岁月不回头,一直往前走了一站又一站。今年的秋又在不堪回首间悄然来到。我在思念,远方的人也在思念吗? 在凛凛的西风中,承载着万世人的惊羡之情。你来了,带着春天农人播种的希望,悄悄地奉献出了落英缤纷的浪漫……  相似文献   

10.
和老同学约好找个日子到郊区看农人捉鱼,顺便买两条大青鱼回家,挂在阳台风干,实实在在的"年年有余",那才喜庆。况且,我们4人都下乡插过队,对下塘捉鱼有特别的情结。就像小孩子盼过年,我扳着指头数日子,好不容易等到乡下开始抽水捉鱼的消息,发起人的我,立马电话通知其他3个姐妹。"我不能去了,有贵客要来。"最积极的李姐竟然临阵脱逃。"通知他改期  相似文献   

11.
格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此,每个月我都要抽出时间来,去充实自己的爱好,在爱好中滋养身体,怡养心情。通过开发各种兴趣和爱好,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我把工薪族的平淡生活酿得蜜香甘美馥郁!事实证明:"身体好,心情就好!"闲来垂钓碧溪上。小区后面有一方鱼塘,双休日我常到塘边去钓鱼。在我看来,垂钓是一项融"赏画的绚丽,吟诗的飘逸,弈棋的睿智,游览的旷达"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运动。"入滩风急浪花飞,手把鱼竿傍钓矶。"在青山之侧、碧水之上,鸟语之  相似文献   

12.
乡土作家沈从文,在他所有的以湘西边陲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中,最能赢得读者喜爱的,是那篇在艺术上堪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媲美的《边城》。由于作者“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①意图对湘西村镇、码头的“人事哀乐,景物印象,试作综合处理,看是不是能产生点散文效果”。②所以他把诗的意境移进小说里,用散文的笔法去写小说;用亲切、素淡而又优美的语言编织充满湘西地方色彩的美  相似文献   

13.
龙应台 《社区》2008,(35):28-28
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这一幕: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好友受不了了——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相似文献   

14.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上海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公众社会文化交流平台,2019年8月,我有幸到那里实习,主要负责检票工作。在这次实习前,我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小白",课余喜欢"宅"在家里,只参加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而实习中我与许多人打交道,因此感触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15.
真我本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潇洒,“大江东去”的豪放,“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缠绵……都绽放着独特的美丽,显露着古人各自的真我本色。当时尚青年们哼着流行歌曲,唱着爱,唱着恨,唱着心醉与心碎,流溢着疲惫和忧伤时,远不比黄土高坡上哼着“信天游”的牧羊老汉对生活体味得真实,感受得深切。因为农人活出了真我,活出了自然,活出了一份恬淡与真实。回首“文革”十年,中国为何举步为艰,甚至倒退呢?还不是因为当时几万万人都一致一律,一元,一统,连穿衣、说话都如出一辙吗?人类在追求文明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插在门外砖缝儿中的秫秸风车转着残年,噼啪的爆竹声渐逝于昨夜,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成了真正的符尾——淡青花烟一样弥散在院子里。工厂开工,农人耩地,学生们收拾书包赶作业预备开学。不约而至的风从西山北山越过长城可劲儿刮着,漫过田野,特意在残存的城门洞子里打穿堂儿,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2007,(9)
退休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是上班族回归自我的一个温馨驿站,也是告别昨天迎来全新生活的开始。这个十字路口不可徘徊。这时候,我选择了读书。读书即是静止地交流,能解脱忧思。  相似文献   

18.
龙应台 《社区》2009,(26):54-54
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 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这一幕: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学者受不了了——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相似文献   

19.
孟浩然作品风格上浸染了盛唐诗歌的共性色彩。孟浩然诗与“盛唐气象”间的关系,人们早已密切关注,但从其反映社会上层的宴饮游乐、普通农人的安宁祥和等生活场景的诗作揭示盛世气象的却并不多。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是孟浩然此类诗歌创作基调形成的社会基础;唐代行旅之风大盛,对孟浩然诗歌创作题材的撷取及盛唐气象的多样化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讲故事就要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引人入胜。读读下面的故事概述,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将故事编生动。素材集装箱想想原来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再动脑思考,编好故事。1.三只小猴闯天下猴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猴听话,老实本分;老二叫猴机灵,很爱动脑筋;老三是个女孩,叫猴美丽,特别爱打扮。有一天,猴妈妈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给了每人100元钱,叫他们离开家去独立生活。老大用勤劳赚到钱,老二用智慧获得荣誉(yù),老三却一事无成。2.“智慧”是什么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yāo he)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