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嘉绒藏族的家屋中,火塘是最重要的地方之一。本文对雅安市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发现,火塘旁边的“卡布”,是硗碛锅庄房中地位最高的位置,“卡布”与德高望重的男性老人“阿乌”结合,产生了硗碛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角色——“卡布阿乌”。本文通过对“卡布阿乌”活动的分析,讨论了其作为社会礼仪的主持者、社区文化传统的维护者、社会纠纷的裁决者的权威来源和表现,指出社会的权威实际由家屋的权威赋予。因此,房名成为人们选择来命名自己社会地位的一种符号。  相似文献   

2.
家族文化对我国家族企业制度安排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与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家族企业制度的安排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如何突破家族文化的束缚,实现家族企业制度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布朗把制度看作是保持一个社会秩序的关键要素,并且通过对社会功能的研究,分析了各种风俗习惯和制度是如何帮助一个社会保持稳定的。作为结构功能主义的拓荒者,布朗的制度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后来的人类学和社会学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分层是布朗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布朗在其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上有着渐进武的改变,学术着眼呈现出由文化表现到文化功能、由文化象征到社会结构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正在建立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改革开放和人事行政管理法制化的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发育起来的文官制度所作的选择和改造。其结果,应该是既吸收了文官制度中的“民主性精华”,又继承了我国人事行政文化中优秀传统的一种新的文化格局,实质上就是如何在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的基础上使文官制度中国化。一、行政文化系统中的人事制度①行政文化,是一定社会文化在国家行政管理领域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包括行政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政制度、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实际行政规程等的总和。象其它文化形式一样,置于一定…  相似文献   

5.
构成乡村社会秩序最基本的三个元素是文化、制度和权威,而文化是乡村社会的基础。随着当下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文化快速地向农村覆盖,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瓦解,对乡村治理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未来中国乡村文化与乡村秩序的如何演变,取决于中共在十八大上推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国家主流文化、社会文化、个体文化与仍然存在的传统乡村文化之间能否融合协同一致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文化的争议已旷日持久,在迈向21世纪之际,究竟怎样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评价传统文化,并进一步将理论范围的探讨逐步转化为对社会的实践,即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新文化,已成为今天加快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从分析传统文化的精苹内涵和负面效应出发,反思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同时,就如何建立新文化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一、传统文化的精李内涵我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化发展史的文化古国,在丰富的文化底蕴中,自然积累了不少文化“珍品”。无庸置疑,这些“珍品”多年来影响着华夏儿女的…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保护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不论在什么时间制定本国隐私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都必须考虑本国法律制度的历史、法律思想的发展史以及当今社会国民的价值趋向。笔者试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视角探析伦理性对构建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制度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移植制度,由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原生文化与我国带有传统文化积淀的社会文化存在较大的理性差异,造成了知识产权创造行为始终存在法律行为与伦理行为的二元范式结构。也正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范式与伦理范式的二元冲突,使得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目的价值与实然价值的差异,形成了制度实效的问题。分析知识产权创造行为二元结构的形成、冲突以及产生的问题,发现我国社会内部的传统知识伦理价值,是更加优化知识成果创新与权利保护的文化环境、推动知识产权伦理行为向法律行为靠近的重要路径,也是探索如何强化知识产权制度的实际效力和寻求有效的治理方式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中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非正式制度的补充和扩展 ,两者共同决定经济绩效。影响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主要有道德秩序缺失、传统文化、计划体制的惯性等。强调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文化决定论”。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型构可以通过仿效、学习以及正式制度安排的建构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以东巴文化为主干的本土和外来文化形成纳西族厚重深沉的多元文化奇观,对纳西族社会产生多样化的影响。本文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和民族学资料,论述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传入后对纳西族社会的种种影响;文章还剖析了佛道教与东巴教一起形成的对纳西族社会的混融性影响;佛道教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冲突,如洞经音乐团体与“白沙细乐”音乐团体所产生的冲突。文章对探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如何在一个民族的肌体中互相冲突又互相融合,引起它的文化重构和变迁,对其社会产生多重性的影响这一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传统道德的继承问题安永兴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传统道德的整理与继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时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新旧制度交替的大变革时代,思想文化领域里...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个部分。中国历来有孝敬父母的文化传统,这使中国的养老习俗更具自身的特点及优势。而英国的养老制度更突出的表现是给予老人人道主义的帮助,给予老人更多切实的待遇。因此两国的养老制度各有所长。对于中国来说,观察英国这样的早期福利国家的发展过程,了解其成就及挫折,有利于中国养老法案的顺利健全。  相似文献   

13.
翟羽艳 《北方论丛》2007,(4):105-108
村社制度是俄罗斯社会最基本的文化传统,在俄罗斯社会变迁中始终作为永恒的背景影响着俄罗斯社会发展,尤其是村社土地公有制度始终伴随着俄罗斯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俄罗斯土地问题的困境也在于土地私有化和村社土地公有文化传统的冲突,走出困境构建俄罗斯未来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应立足于村社传统。  相似文献   

14.
东亚地区和西方国家在社会保障前制度时期的文化传统和制度特点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在东亚地区,居核心地位的文化观念是儒家文化,家庭和国家在传统社会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西方国家则由于宗教传统的影响和教会势力的强大,更崇尚个人主义并注重团体互助。东亚地区应该发挥东亚社会的传统美德,在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模式,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锡伯族传统文化是锡伯族民众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表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其内涵丰富多彩、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包括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等。考察多元文化格局下的锡伯族传统文化,探讨如何继承、发展和完善锡伯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发展是一个自然的演进过程,也是在一定制度环境下的生长过程.制度环境既包括经济、政治等制度,它们作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政治关系,影响和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性质、内容和方向,也包括文化制度.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决定作用,是通过文化制度这一中介实现的,文化制度直接主导着一个社会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使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变、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农村文明进程加快等。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城乡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农村将面临乡村传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突等。对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合理的改革方案,大力创造就业岗位,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疆的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茆永生,茆永福新疆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空间分布格局差异很大,各民族文化传统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时空里各民族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因此,新疆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研究中有许多难点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突破。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与制度的相互制约与促进的机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文化可以影响对制度的选择,而制度反过来又改变或强化人们的文化理念,并最终影响社会发展中的某些关键要素,进一步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文化变迁和制度演进的两个显著特点是内敛性和趋同性,初始文化和制度背景对文化变迁和制度演进有显著的内敛作用,而最终所有文化和制度又都朝同一个方向发展,这是为什么富国的制度和文化模式几乎都一样,而穷国则各有各的文化和制度模式的原因;在走向发达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假借某些理念对进步的促进作用而整体上复兴。中国当前从以增长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转变反映了这种文化和制度变迁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米林珞巴族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珞巴族与藏族及其他民族密切交流的结果。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这种文化变迁,采用文化功能和变迁的理论客观描述珞巴族文化变迁现状,勾勒珞、藏文化涵化的过程,同时提出珞巴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适应机制,探讨在保存珞巴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促进珞巴族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