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海鑫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55-58
阐明义务是民事诉讼中法官的义务,法律关系的阐明是阐明的内容之一,台湾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主张的数项法律关系中有不明了或不完足的,法官应当阐明使其说明或进行补充,在司法实践中,法律关系的阐明需要法官平衡当事人的程序保障、法官中立审判和诉讼效益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相关制度和实践的完善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版《循环经济法》与《德国资源效率计划》是德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与互为依存的关系。2012年6月,新版《循环经济法》取代94版《循环经济法》。新版《循环经济法》的宗旨是执行欧盟第2008/98号废弃物框架指令规定的义务责任,并基于欧盟标准进一步推动发展德国的废弃物管理制度。新版《循环经济法》规定了新的五层级废弃物等级序列,对于废弃物与副产品概念作出明确区分,并创设"废弃物抑制计划"体系;它在制度层面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德国在实现真正的封闭型循环经济的目标进程中迈出扎实一步。《德国资源效率计划》的宗旨是实现原料生产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它明确划分了废弃物再利用与循环利用的界限,使循环经济法律目标从废弃物管理转变为国际水准的资源管理,从而革新与扩展了德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强化行政主体的积极义务是当代行政法治的基本格局。行政主体的积极义务是行政主体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没有严格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履行的、严格遵守法定行政程序的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义务。其主要类型包括积极实现宪法基本原则的义务、促进社会福利的义务、改善社会环境的义务等七项。行政主体积极义务的提出对于更新我国的行政法治观念和行政立法格局、促进服务型政府建立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调整执制是从整体、动态的角度来研究法律制度,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模式下,法律调整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循环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的“三赢”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循环经济法律调整机制有利于从动态的角度系统地把握和理解调整循环经济的各种法律手段,指导循环经济立法。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对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进行系统调整,综合运用行政强制、行政指导、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等各种不同的法律手段,逐步形成规范而有序的法律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和经营者是消费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但我国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此无明确界定 ,法学界对此亦存在分歧。本文认为 ,消费者可分为三类 :一是为生活消费而购买、使用商品的人 ;二是农民 ;三是像王海之类 ,知假购假进而索赔的“职业打假者”。对于经营者的界定 ,应从行为性质角度理解 ,即只要行为人的行为具有经营性质 ,不管行为人是否具有实施此种行为的资格 (在我国即是否领取了营业执照 ) ,行为人应被认为是“经营者”。 相似文献
6.
7.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只有进入法律关系的轨道才能得到有效实施。主体的确定是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前提,环境行为的性质、产权及环境权利义务等是其确立的重要考量因素。不承担提供公共环境服务义务的社会主体,在产权明晰基础上从事的具有外部影响的环境行为,增益的提供者与接受者是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直接主体;而在产权不明基础上发生的具有外部影响的环境行为中,国家是恒定主体。 相似文献
8.
崔蕴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86-89
律关系客体应承载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并体现主体的角色特性。我国通说认为,民诉法律关系客体指案件事实、实体权利请求(实体法律关系)。但案件事实、实体权利请求根本无法承担客体的功能。从程序思维出发,正是诉讼行为承载了主体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并体现了主体的程序角色特性。因此,民诉法律关系客体应是主体的诉讼行为。 相似文献
9.
容忍义务是相邻关系的核心,相邻关系实质上就是要处理相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提供便利与容忍损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本文在探讨容忍义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认为相邻关系中容忍义务来自对权利的界定和限制,其范围则构成了权利的边界。从性质上看,容忍义务是对不动产权利内容和行使的限制,其源自法律或者习惯,主要体现为不作为义务,忍受轻微妨害是容忍义务的重要内容。由于容忍义务旨在协调相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的利益,维持其和睦关系,因此,需要准确把握容忍义务的合理限度。应当以利益衡量原则作为界定容忍义务合理限度的标准。容忍义务的法律效果主要体现为对排除妨害请求权的限制。虽然容忍义务主要适用于相邻关系,但也可以扩张适用于人格权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对《工会法》地位的思考——兼论工会法律关系主体间之地位不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会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是广大劳工基本权利的法律保障。在西方国家工会法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现行的工会法在劳动法体系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工会法律关系主体间的地位也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12.
商事信托产生于商事组织建立的需要。通过发挥财产转移、财产管理、资金融通、资本聚积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功能,现代商事信托制度已经从传统的保护个人财产向形成个人财产变迁,成为与公司制度并驾齐驱的商业组织形式。在信托业法上确认商事信托的法律主体地位有利于明晰法律上的义务和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3.
党员从义务主体向权利义务合一主体转变的历史逻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过去的章程与实践中,党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主要是作为义务主体为人民谋利益,很少涉及党员权利保护的内容。这既有历史发展需要的合理性,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行使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内在保障,只有权利义务合一,才能确立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党员才有自然迸发的激情和对党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党内行为约束体制。要根据现代政党制度发展的规律,凝聚党员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认识基础,搭建党员权利与义务合一的实践平台,努力构建党员权利与义务合一的运行体制,从制度与机制上确保党员与党的组织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张俊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8):54-55
权利与对应义务的关系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利关系的表现形式;它们的关系仅为全部法律关系的一部分,且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权利与对应义务实质上为社会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权利与对应义务的绝对值是相等的;权利与对应义务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分离的;法的本位应是社会权利本位,它要求对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利益应放在同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阚明旗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84-87
配偶间的隐私权和忠实义务的冲突是我国婚姻关系中错综复杂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该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关乎我国婚姻制度的完备,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婚姻法》修订后的数年中,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随后出台了三次司法解释,但是却对夫妻间忠实义务与婚内隐私权冲突的协调没有提出具有实质指导性的法律意见。文章拟通过对夫妻忠实义务和婚内隐私权的含义及特点的理解,阐述夫妻间忠实义务和婚内隐私权的客体内容和法律关系,通过讨论二者之间的冲突现状、原因,以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中不必立即制定一部循环经济法。在修改完善现有环境资源法体系而转向循环经济立法时贯彻资源极限、循环利用、遵循生态规律等循环经济理念,以义务为本位建立循环经济法体系,创新循环利用资源的计划、区划、规划,许可证及其转让,3R等法律制度,构建循环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规则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法律主体?谁可以成为法律主体?在区分实在论-非单纯资格说-群集论等有关法律主体概念的基本立场之后,力图发展出一套基于霍菲尔德权利义务类型理论的法律主体概念,将法律主体资格大致划分为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义务能力三类要素。其中权利能力的资格不以具备意志为前提,但要以法律的独立尊重为前提;行为能力与义务能力要以具备意志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胎儿、动物、自然环境等新兴主体如果获得了法律的独立尊重,即便缺乏完整的意志,也不会因此丧失获得权利能力的机会,尽管它们很难具备行为能力和义务能力。人工智能具有明显工具属性,缺乏被法律独立尊重的理由,因此无法成为类似生物人那样真正的法律主体。拟制主体是被虚构出来简化语言表达的人造术语,并非权利义务最终意义上的承担者;基于表达和思维便利的考虑,不排除人工智能可以像法人、神灵、死者那样成为拟制主体。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钊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6):50-51
循环经济是一种将经济体系与环境资源紧密结合的生态经济模式。山西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山西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此,应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完整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发挥政府职能,强化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并依法实施强化资源节约的激励政策,使山西煤炭企业步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可分成潜在的产生与实际的产生两种形态。两者产生的条件是不同的 :前者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情况 ,就自然应适用规定的行政法律关系模式 ;后者是指在前一种情况的基础上 ,主体还要有积极的主张 ,并督促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实际运行。作出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 :它可以使人们在一定的法律事实发生后积极地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去主张应有权利 ,否则就不能及时有效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它强调了当事人的行为对实际形成行政法律关系以及对明确、固定各自权利义务并催促实现权利义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还可以促进行政法律关系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