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A、NAA、6 -BA、PG1和PG2 对水稻浸种育苗进行初步试验 ,在此基础上 ,新研制育秧药 (由不同植物调节剂和杀菌剂及营养物组成 )ZS1 # 、ZS2 # 、ZS3# ,并对水稻进行了浸种、塑盘育秧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 1 )用药水稻秧苗假茎粗比对照增加 2 8.9%以上 ;( 2 )用药秧苗根数比对照增加近 1倍 ,白根数比对照增加 94 .9%~ 1 39.7% ;( 3)应用ZS2 # 、ZS3# 增加了水稻秧苗植株分蘖 ;( 4 )用药秧苗干重比对照增加2 0 %以上 ,矮壮指数增加 7.8%~ 35.2 % .ZS育秧药促使壮秧健苗 ,促进秧苗前期生长发育 ,也益于秧苗后期生长 .  相似文献   

2.
外源性植物激素混剂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外源性植物激素混剂对水稻育秧进行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浸种育秧方式:水稻秧苗假茎宽和株平均根数比对照高3.2%~35.5%和2.1%~41.2%;喷苗池育秧:水稻秧苗假茎宽高于对照22.6%~48.4%;(2)浸种和喷苗池育秧:水稻秧苗叶片数比对照高1.4%~37.9%和13.6%~19.1%,剑叶宽度均高于对照;(3)浸种和喷苗池育秧;水稻秧苗株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21.1%~86.7%、14.1%.101.6%和52.3%.63.9%、64.1%一98.4%;(4)提高了水稻秧苗内含物,浸种和喷苗池育秧,水稻秧苗中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5.4%.95.4%和36.4%~83.1%、6.1%~178.8%和18.2%~75.7%、7.9%~189.3%和77.1%~234.3%;外源性植物激素混剂能健壮水稻秧苗。  相似文献   

3.
水稻秸秆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水稻秸秆浸提液,分别对14个小麦骨干亲本和13个在川西平原广泛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幼苗进行了处理,以鉴定这些材料对水稻秸秆化感作用的抗性.分别测定小麦幼苗的苗高、根数、主根长、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和根干重七个指标,再根据抑制率和隶属函数值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根比茎叶对水稻秸秆浸提液更敏感,不同小麦品种对浸提液的耐受能力不同,筛选出了Sw3243和蚂蚱麦两个对化感作用抗性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杂交水稻新组合江优151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是:采用水田地膜拱棚覆盖育秧方法,培育矮健多蘖壮秧;栽适龄秧,秧龄不超过45d;栽宽窄行穴植双株,保证基本苗达到180万亩/hm2;施足肥,其施肥量氮氮肥150~172.5kg/hm2,P2O5肥90.0kg/hm2,K2O肥105.0kg/hm2;施肥方法宜采用重底稳中攻穗法,即底肥占60%,苗肥占20%,穗肥占20%。通过示范典型田块的产量结构调查分析,指出增穗、增粒是江优151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和DMSO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浸种对水稻幼苗、根和芽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使水稻幼苗的干重、鲜重减少 ,而干物质百分率提高单独使用DMSO(二甲亚矾 )对水稻幼苗、根和芽生长稍有促进作用 ,使水稻根、芽干重和鲜重降低 ,而干物质百分率提高 .以DMSO作为溶剂溶解多效唑可增强多效唑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尤其对水稻根的抑制最为明显 ,质量分数为 5 0×10 -6多效唑DMSO溶液的抑制作用相当于质量分数为 5 0× 10 -6多效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3种生长延缓剂对中国水仙矮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相同浓度(5 000 mg/L)的3种生长延缓剂对中国水仙进行早期根部处理,并以清水作对照观测其矮化效应.结果发现:B9矮化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根、叶和花葶的长度明显下降66.2%、22.0%和32.7%;矮健素矮化效果较显著,与对照相比,根、叶和花葶的长度比对照明显下降53.9%、19.4%和31.7%;而矮壮素(CCC)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按照杂交水稻的需肥规律。其所需氮、磷、钾的比例为1∶0.4∶0.8——1,一般比常规水稻的需钾量高40%以上,可见杂交水稻对钾素营养的需要量和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但是,人们往往是重氮轻钾,习惯于“百氮”(100斤碳酸氢铵),“八磷”(80斤过磷酸钙)一亩田的施肥方法,土壤根本得  相似文献   

8.
协优413和Ⅱ优6216,是1995年5月4日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两个杂交晚稻新组合。现将该两个杂交晚稻新组合的特征和特性分别介绍如下,供各地农户搭配种植时参考:(一)协优413,协优413是中国水稻所用矮败型细胞质不育系协青早A 为母本,与广亲和恢复系中413杂交配组而成的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衣剂禾盛 3号包衣后对种子室内发芽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浓度越大 ,发芽率降低越多 ,对秧苗素质和收获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对苗期稻蓟马危害的防治 ,效果明显 ,达 79.7%~ 95 .8% ,使用浓度以药种质量比 1∶5 0或 1∶2 5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月季不同品种的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探讨了根际加温对冬季月季切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加温显著提高了日光温室切花月季侧芽的萌发率,增加了更新枝的数量,使冬季的切花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不同月季品种的切花产量和品质对根际温度的反应各不相同,Samantha和Golden Emblem在根际温度为25℃时产量最高,切花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4.3%和94.4%,Blami和Tineke在根际温度为21℃时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的切花产量增加46.2%和56.5%,Samantha、Blami和Tineke的切花长度分别在根际温度为18℃、21℃、25℃时最长,而根际温度对Golden Emblem的切花长度没有显著影响;根际加温对月季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太大,不能解释根际加温可提高月季切花产量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用1 4 C示踪法研究了水稻后期光合产物的分配。结果表明 :水稻生育后期 (抽穗—成熟 )光合产物不同程度分配到穗、茎、叶、鞘 ,齐穗后 1 6d光合强度最大 ,光合产物主要运输到穗部 ,一部分到茎鞘 ;齐穗后 2 0d ,光合产物由穗转移到茎鞘 ,供腋芽生长 ,至成熟。再生稻发苗数、有效穗、着粒数与头季稻桩光合产物残留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稻米品质的改良途径包括 :(1)选育整精米率高、垩白粒率低和垩白度小的三系杂交稻父母本 ;(2 )改善栽培技术 ,选择有利于优良稻米品质形成的地理环境条件 ,特别是灌浆结实期有较适宜的温度以提高稻米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稻旱育秧与常规湿润育秧的秧田期生长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秧秧苗素质好,主要表现在根系生长快,地下部分增重高于地上部分。地上部分矮健,苗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的生长均慢于常规湿润秧。  相似文献   

14.
稻米作为花腰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产品,日常饮食也多是围绕稻米展开的。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稻米注重的是其使用价值,但在岁时年节、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则凸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花腰傣文化情感、群体认同具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分析,比较直观、系统地呈现花腰傣社会中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整合分析了稻米在花腰傣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15.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框架,利用MCMC算法建立时变参数VAR模型,以2002年6月-2013年2月国际国内大米价格数据为样本,考察其内在波动传递规律。研究发现:国内大米价格主要受汇率波动和自身价格短期和中期的影响,但受国际大米价格的影响近年来持续上升;国际大米价格受其自身价格的短期影响和中国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相当,且中国大米对国际大米价格的影响要高于国际大米对中国大米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INTERNET上的水稻信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有关水稻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了解水稻科研生产动态,方便地查阅文献、检索数据库和搜索水稻信息。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已经是水稻科研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经无水乙醇提取后的农业稻草提取剂溶液对甲基紫的吸附作用,探讨在不同pH值、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条件下,不同用量的吸附剂对甲基紫溶液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当pH为10.34时,400 mg的稻草吸附剂对48.29 mg/L,15mL的甲基紫吸附30 min去除率达72.1%。  相似文献   

18.
重点对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稻大户与土地流出户--种稻小户的行为关系进行博弈分析.首先,在网络经济效应和产权明确的理想假设下,通过博弈论的逆向归纳法对种稻小户是否出租进行了推导;然后建立"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模型",对种稻大户租种小户土地时租金的形成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与启示.通过这些博弈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期望能够对种稻大户与小户间耕地流转的经济行为决策做出微观描述.  相似文献   

19.
清代前期安徽在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前期,安徽因耕地的不断垦辟、双季稻和杂粮的广泛种植增加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使稻米的大量输出成为可能;徽州地区虽常年仰赖外粮,并不影响安徽的粮源地地位;而高估了口粮消耗量,则影响了学者对清前期安徽粮源地地位的认识.安徽以江浙为主要销区,经常性地大量输出稻米,是清代前期重要的稻米供应者,但不是位居首位的稻米输出者.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植物生长的化控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发挥它的作用。对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所使用调节剂的种类、数量、方法均有不同变化。化控技术与良种、栽培融合形成的化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