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自成榆中起义”质疑傅霖贵刊1989年第2期曾刊登《李自成榆中起义》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引证了一些资料,说明崇侦二年(公元1629年)二月李自成到甘肃投军,当年冬在金县(今榆中县)起义之事。这种说法在清康熙时颇为流行,目前在中国史学界仍有不少人相信...  相似文献   

2.
姚雪垠同志所撰《九宫山麓吊李自成墓》一文(《文汇月刊》1983年10期和11期),文内断言:“李自成死于通山境内的九宫山北麓牛迹岭下,是确凿无疑的”,并一再强调“李自成在湖南右门夹山寺为僧”只不过是一种“传说”。 闯王李自成最后归宿究在何处?这一问题必须用事实来回答。 事实是,一切关于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之说,都来源于当时的两个官方奏报:一个是奉命征剿李自成的清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的,一个是南明湖广等五省总督何腾蛟的。  相似文献   

3.
弄清李自成败退通山之线路,是对李自成最后归宿问题的一个佐证。关于李自成败退通山之线路问题,大顺军从武昌乘船东下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具体记载并不一致。李自成沿大江东渡至九江,不少史书多有记载。然而,李自成至九江又是从哪里进入通山的呢?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个谜。  相似文献   

4.
从《李自成》看姚雪垠的美学探索刘凤艳姚雪垠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也是一部展现封建社会全貌的百科全书,是我国新文学史上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巨著,其成就是十分辉煌的。姚雪垠先生是一位勇于追求和探索的作家。在创...  相似文献   

5.
1977年初,一片荒漠的文坛刚刚复苏,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出版,震动了社会,读者竞相购买,先睹为快,文坛巨子们纷纷撰文给予很高的评价,其轰动效应,实为文坛罕见。这部歌颂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历史小说,实在是幸运,在“文革”时期得到了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保护和支持。那还是1963年,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卷出版了,作者姚雪垠给毛泽东同志寄去了该书,毛泽东同志读完了上册认为写的不错。不等到作家写出二卷,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来了一次大革文化的命,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统统被打翻在地,扫进垃…  相似文献   

6.
田见秀,陕西绥德人,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将领之一,跟随李自成转战南北,在明末农民起义中有过一番贡献。 关于田见秀之死,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说,一六四五年二月(清顺治二年正月),清兵逼潼关,李自成率  相似文献   

7.
1643─1644年李自成战略失误平议滕新才关于李自成进取北京的战略决策,学术界分歧很大,有人力主“关中──北京”方略是大顺军由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大顺选择“关中──北京”进军路线是“根本方略上的大错”,相比之下东下金陵的建策比较切...  相似文献   

8.
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写了许多李自成的家乡——陕西米脂的地理方言,乡土气息较浓,增强了真实感。但有些地理、方言在米脂人看来,运用得并不恰当。兹举二例: 其一,银川驿。《李自成》第二卷217页的注中说:“银川——明代的银川驿,在米脂县东北数十里处。”891页的注中又说:“银川——即明代的银川驿,在米脂县城东北。”米脂人一看,就知道是错的。米脂县广大群众世代相传,李自成当驿卒的驿站,就是现在城内马号坑台的马号遗址。李自成送公文  相似文献   

9.
李自成学拳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原名李鸿基。他为什么改名叫李自成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文化厅、湖北大学、通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李自成归宿问题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在通山举行。会议代表来自京、豫、陕、湘、鄂等省市,近七十人,与会代表就李自成殉难于湖北通山九宫山还是为僧于湖南石门夹山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956年,《历史教学》就通山县一位小学教员对历史教科书上说李自成战死于通城九富山所提出的疑问展开了论讨;《历史研究》也发表了有关文章。郭沫若同志还发表申明,更正了《甲申三百年祭》中李自成牺牲于通城九宫山的旧说,赞同李自成牺牲于通山九宫山的说法。1977年,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在通山进行调查,然后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明末农民战争史上的几个重大问题,均依据当时人、当事人所写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考证,得出了与成说相反的结论。作者指出,李自成自崇祯七年六月从兴安车箱峡突围之后,即在陕西活动,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均未出关,不在河南和安徽。因而,以李自成在会上排解马守应与张献忠之争、提出分兵定向战略为重要内容的河南荥阳大会,应属子虚乌有;李自成也根本没有参加和领导攻凤阳、焚皇陵、围滁州的几次战役。作者还指出,李自成很早即是一支独立部队首领,并不是高迎祥的部将,即令曾为高的部将,为时恐怕也是很短的。说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统率其众,遂自称闯王云云,全不可信。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古代反腐败措施的局限性及其主要原因何增科今年是明朝灭亡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350周年。明朝灭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正如郭沫若所指出的.万历、天启以来政治上的极端腐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朝的短命.也与文臣武将生活腐化、士...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生玺 《文史哲》2006,(3):132-137
在三方角逐的明清之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并存的多元化走向,明王朝、李自成和关外的清军,都具备成为胜利者的历史机遇。历史最终以满清定鼎中原而尘埃落定,明朝和李自成多次错误的主动的历史选择,发挥了相当的关键性作用。清军原先是愿意和明朝议和的,但崇祯却错失了这个机会。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崇祯在调吴三桂援京或者南迁问题上又再失时机。李自成进入北京后若与清方谈判或者固守北京,也很可能取得胜利。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归根到底要通过主观能动性的正确选择方能得以具体体现,这就是明清之际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巨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在这次斗争进程中,李自成农民军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战斗纲领,为寻求解决土地问题作了勇敢的尝试。 如何看待李自成的“均田”及其历史作用,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有的同志认为史书中所载李自成的“均田”,片言只语,不足为凭,即有其事,也不过是个口号,并无多少实际意义。有的则认为“均田”等土地政策的存在和实施是事实,它的革命意义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因而有必要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自成>是著名作家姚雪垠耗时42年创作的一部反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为了实现其"笔墨变化,丰富多彩"的审美目标,姚雪垠化用古典小说的一些情节,创造性地继承古典小说运用诗词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运用动静相衬、声色相映的传统艺术方法营造意境进行景物描写,充分体现出古典文学艺术传统对<李自成>创作的影响.继承古典文学艺术传统是姚雪垠小说追求民族风格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读毕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心中油然生起登极观日的情景。清秋破晓,屹立泰顶,极目远眺,云蒸霞蔚,旭日东升,景物奇瑰,气象万千,顿觉心旷神怡,疑似置身别一天地。不是吗?《李自成》的作者用神来之笔,把小说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特别是李自成的形象,更是光采熠熠,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者是怎样把李自成由历史人物变为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从而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的呢? (一) 历史小说的创作,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我国的古代历史小说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封建社会中,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一些作家  相似文献   

17.
开科取士是李自成农民军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明史·李自成传》里,不载此事,但时人疏文、清初著述及地方志里,却有或详或略的记述。近人关于李自成起义史事的论著,对此事有所涉及,但不具体。本文兹就所见材料,予以考述。一、“设科目试士”的提出争取知识分子是李自成农民军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18.
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杰出领袖李自成,祖居陕西米脂县(今横山县),但他开始举旗起义是在甘肃省榆中县(时称“金县”).崇祯元年(1628)冬季。李自成因交不起当地官僚地主艾举人的高利贷,被县令晏子宾“械而游于市,将置之死”①,由人解救出狱后,杀死艾举人,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二月来到甘肃甘州(今张掖)②。当时,梅之涣任甘肃巡抚,杨肇基任甘州总戎(即总兵),王国任参将(即参戎,位次副将)。李自成叔侄就在“杨肇基麾下”王国营中当了兵。不久,李自成升为把总(时为三大营职).是年冬季,满州兵入关,包围了北京,明王朝急调西北各镇兵  相似文献   

19.
董楚平同志《论农民战争中平均主义与封建特权主义》一文(见《学术月刊》1981年第1期)中有谓:李自成“直到离北京的前一天,即四月二十八日才匆匆称帝”。这也就是说,李自成是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称帝,四月二十九日退出北京的。此说可能出自钱■所撰《甲申传信录》。但是,钱■所记李自成称帝及出京日期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三百多年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归宿问题,在史学界一直纷争不息,为了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解决历史悬案,现就粗浅之见陈述于诸大家,以助悬案早结。一、李自成确未殉难九宫山通城说与通山说,地址虽异,而论据雷同。他们都以清军追剿李自成大顺军的统领和硕英亲王阿济格闰六月初四到京的“甲申疏报”和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的《闯贼伏诛疏》为证据。因为这两个文献资料,都说李自成死在九宫山,而未明指何州何县。通城、通山,虽然中隔崇阳,而都有九宫山,所以同种文献,两说并重。其实两说的力据,还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登莱巡抚陈锦、山东巡抚丁文盛、廷绥总兵王埏、陕甘巡按魏琯、绥远巡抚王正志等人的五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