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生育率地区的未来人口发展及对策──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王秀银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1994年底总人口76.50万人。该市自60年代中期开展计划生育以来,出生率由30%0以上下降到10%。以下,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17(198...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与公共行政:对苏州的研究钱振明1.导言苏州的现代化,关键在农村。在过去的15年里,苏州的成功,也主要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功。自70年代末以来,苏州农村的发展颇具传奇色彩,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0倍多,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成为中国大陆最为发达的...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是苏南现代化的基础张卫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农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已经拉开了帷幕,整个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变,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苏南农业现代化建设成为一项基础的而又极其重要的工程。苏南农业现代化现状及成效1.苏南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体制与农业现代化胡继连所谓农村经济体制,也就是农村的经济制度,是农村经济关系的总和。农村经济体制对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制约作用。一、农村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我国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实践证明,在农村经济体制方面,我们的选择应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景珊 《理论界》2007,3(2):49-51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的发展在制度层面、物质层面、思想和行为模式层面达到和谐统一。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农村投入的倾斜和扶持,普及教育、推广科技,促进农民自身现代性的形成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6.
人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在于人的进步,社会的现代化在于人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很大程度在于农村人口素质的进步和现代化,在于农村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区域优势,对于全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更具有示范作用。农村社会要更快发展,关键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长沙市农村人口素质长沙市有总人口5688222人(1995年末统计数)其中农业人口4173161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4.15%,其中长沙县735250人,占该县总人口的93.46%;…  相似文献   

7.
关于山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问题张明亮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1996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33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蔬菜(含瓜类)总产量达5465万吨,水果总产量达844.2万吨,肉类总产量652.1万吨,水产品产量6...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现代化刻不容缓,世人注目。然而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衡量指标及发展模式等问题,却很少有人分析和讨论,更没有达成共识,远不能适应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涵义1.农业现代化还是农村现代化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人们谈论比较多的是农业现代化,而不是农村现代化。其实,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或者说是从不同角度研究的结果。其一,是从农业生产及其发展变化的不同角度理解的农业现代化。把农业当作一个部门或产业,从农业自身发展出发对于农业现代化进行分析和说明。其二,是从…  相似文献   

9.
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扈远仁一、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坚定地贯彻执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精神...  相似文献   

10.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深山区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在实施这一伟大战略中。要高度重视在农村中占相当比重的深山区的发展.采取得力措施发展深山区经济。逐步缩小深山区和其它地区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6,(4):42-4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农民日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他同时阐述了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层次的三点考虑。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他特别提出。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是—着活棋.这—步走好了.就能够带动内需和消费.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之所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二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贯彻始终.并且作为检验的标准。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因此.我们必须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建?她的突破口在哪里?新农村建设标准中的第一句话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重要的物质基础,离开这个物质基础无异于无水之源。随着城乡差别的不断扩大.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入口未能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如何让农民增收。已经成了构建我国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股份合作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好形式──谈张掖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兴起的原因和条件任继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张掖市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到1993年底,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88亿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7.51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5.022亿元大...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要不要实行农村城市化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已进行充分讨论,基本形成共识。黄冈地区将有关的调查报告、研究资料和典型经验编辑成书,书名为《迈向对世纪的战略选择》,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实现农村城币化所作的一次可贵探索。该书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综合运用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化问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理论深度和较强现实针对性,尤其在以下几方面有其独到见解。一、把农村城市化同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城市化的基本思路n这反映…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市化: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村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三者齐驱并驾,才能相得益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城市化的影响和作用 自上而下的城市化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是两种相对的城市化模式。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动力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成为主流。农村城市化涉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因而对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首先,农村城市化可弱化乃至消除城乡二元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困难。人多地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别很大、农村发展滞后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国情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现代化,其难点也在于农村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经过50年不断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形成了独特的历史经验。一、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和超越如何实现农村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现代化,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①。因此,重视和加强农村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现代化进程较快的福建沿海农村②作为考察对象,对福建沿海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成就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初步探讨,并提出若干对策性思路,以期对福建乃至全国的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所启发和帮助。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17年来,福建沿海农村发生了巨大、深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对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君山农场的实际,就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震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提高云南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卢晓昆中国人口的80%在农村,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占人口半数的农村妇女的积极参与,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难以设想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大农村妇...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这是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历史经验。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90年代以来 ,我国各地农村也开始了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和探索 ,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证明 ,搞产业化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 ,坚持以下原则 ,才能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1.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原则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 ,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