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杨署东 《甘肃社会科学》2007,(1):210-213,226
从转承责任基本理论出发来审视我国转承责任法律制度,大多数转承责任法律制度不是由法律法规确立的,有些还是从程序角度来设置的;现有的转承责任法律制度大多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性转承责任法律制度,且各具体转承责任法律制度规定不协调,对责任人承担转承责任后是否享有对行为人的追偿权及其行使条件的规定也不统一.因此,在制定《民法典》时,建立和完善一涵盖我国国家机关转承责任、法人转承责任、雇佣人转承责任、无偿帮工转承责任等多种具有支配关系的使用人转承责任法律制度以统一我国转承责任立法,节省立法资源,提升其法律效力地位,也解决了目前具体形态转承责任间相互冲突交叉和同类型转承责任不同具体形态规定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紧密联系新公司法中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在现时代的发展入手,考察了其实践中的施行,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与承担模式。主张一是在法律上厘清和完善现有法律和制度;二是参考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通过政府、协会等进行激励、引导和支持来完善。  相似文献   

3.
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对如实告知义务的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险的制度特殊性决定了对保险活动的当事人的诚实信用的要求“最大” ,这种诚信要求最大化的表现之一就是法律规定了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在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中应当明确增加保险人为如实告知的义务人、保险人未如实告知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相对人行使权利的期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存款保险人及其职员承担保险责任时面临的独特风险,应对其建立特殊法律保障机制。由于美国式的、依据存款保险人履行职责的性质不同而决定是否赋予其司法豁免权保护的模式存在分类标准不清、有害于个人权利保护和其他法律立法目的的实现,以及逻辑冲突的缺陷,因而我国应规定存款保险人及其职员无须为其非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做出的不当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并为其提供抗辩费用补偿。  相似文献   

5.
焦艳玲 《兰州学刊》2012,(8):171-174
产品责任法设立除斥期间的目的在于限制生产者责任、维护法律关系的稳定,这与保护消费者安全为宗旨的售后警示义务存在根本冲突。生产者是否应当对经过了除斥期间的产品负担警示义务和侵权责任,现有法律规定之间存在冲突。司法实践中对该冲突的不同处理反映了司法者对于产业发展和消费者保护这两项价值的不同选择。而否定除斥期间在售后警示诉讼中的适用,才是符合立法目的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婚姻法》有关结婚程序的规定中存在着法定登记制与世俗仪式制、自愿的婚约与必备的婚约的冲突。这些冲突实质上体现了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观念性法律文化与制度性法律文化、中国法律文化与外来法律文化的冲突。要解决这些冲突,必须要遵循继承传统、借鉴西方,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性法律文化,并促进观念性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7.
重述发生于十年前的律师法与刑诉法冲突具有方法论意义.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提案答复存在合法性质疑.传统的"上位法-下位法"、"特别法-一般法"、"新法-旧法"等冲突解决框架无法解决所有冲突.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并非同一机关,基本法律与非基本法律不能作为划分法律效力位阶的标准.法律冲突的本质是法律适用的冲突,归根到底要在个案中进行价值权衡.在形式层面,通过对立法法第94条进行体系解释使得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了对包括律师法与刑诉法冲突在内的法律冲突的裁决权,并依照宪法第62条第11项规定接受全国人大监督.实质层面,通过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排除律师法的规定,从而适用刑诉法.  相似文献   

8.
徐伟功 《社会科学》2022,(3):97-105
冲突法立法具有滞后性、不合目的性等局限性。冲突法立法之滞后性是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的生动性之间矛盾、人类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的必然结果,其主要采取冲突法原则或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弥补。《法律适用法》采取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补缺功能难以承担克服其滞后性的重任,我国今后的立法应结合意思自治原则,采取“应然法—实体法”的二元逻辑结构共同克服其滞后性。冲突法立法之不合目的性是法律的普遍性与社会生活的特殊性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其主要采取例外性规定以及增强准据法正当性与合理性措施进行克服。我国今后的立法应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矫正功能,并完善梯次选择性冲突规范,增加结合性冲突规范,改造保护性冲突规范。  相似文献   

9.
论权利冲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权利冲突的类型分析在任一国家(社会)中,不同社会利益主体和利益集团的存在,即意味着利益需要的冲突和应有权利主张的对立。冲突着的应有权利要求显然不可能全部通过立法形式实现为现有权利(法定权利),于是这种冲突在法律生活领域便表现为未被法律所确认的应有权利与已上升为法律的现有权利的冲突。权利冲突并不单纯地表现为具体的社会成员、组织、行业之间权利主张的对立和权利行为的摩擦,尽管这种对立普遍地、经常地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并恰恰是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的工具价值意义所在:通过法律调整,对立着的甚至业已破坏了原有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0.
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女平等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在土地权益保护的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究其原因,除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诸多制约外,法律制度规定本身的不完备是影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完全、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研析妇女权益保障法、村民组织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属的法律后,本文发现现有的法律制度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立法缺乏前瞻性;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法律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提供有效的救济手段维护妇女土地权益;法律制度的不稳定、不统一和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刑事被害人民事法律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近年来,出现了刑事被告人承担的民事责任反而低于一般侵权的行为人所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怪现象,使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同时,又遭受到因民事权益法律保障不公所带来的双重打击.所以,完善被害人民事权益法律保障的基本思路应是:取消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47号和法释[2002]17号的不合理规定,在刑事诉讼中确立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赋予受害人程序选择权,有效协调两大诉讼在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建立国家补偿机制,完善民事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付家东 《云梦学刊》2005,26(4):72-74
作为全球多边贸易规则的WTO规则,其透明、规范和程序法定的法律规则对我国政府行政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提出了新的要求。WTO规则所要求的行政行为司法审查也将对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为与WTO的规定相协调,除了修改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外,在目前的司法体制条件下,还可以通过在相关法律中以专门条款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及完善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等相关制度方式解决。其中修改宪法、完善其他的法律将是立法者协调国内立法与WTO规则与原则体系冲突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税收代位权是一项新生事物,税务机关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可能会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但现行法律规定过于简单、原则。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税收代位权与一般代位权的冲突、税收代位权之间的冲突、税收代位权与税收撤销权的冲突等问题,以期对税收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重构和谐社会中的法律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在和谐社会中不仅仅只是解决冲突,还应承担治愈伤害且恢复安康、重建幸福,重续面临崩溃的人际关系,拓宽发展与合作之路。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应重建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由于各国法律规定不同,可能导致某一证据材料在一国诉讼程序中被采纳,而在他国被排除使用。证据能力冲突的法律适用将影响案件公正处理,晚近国际私法立法体现出对证据能力冲突适用法院地法传统的突破。在确定证据能力冲突的法律适用时,除了考虑证据能力的属性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案件实体审理的公正和便利,应当针对不同的证据能力规则,确定应适用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蔡秉坤 《兰州学刊》2013,(3):171-176
网络交易在改变传统交易模式,提供快捷便利、高效商贸形态和拓展产品服务内容的同时,由于其新颖性、无纸化、信息化和跨越时空等特征,造成许多传统法律制度在网络交易领域内无法适用或冲突。其中,对于网络交易中电子支付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成为时代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电子支付的法律规制首先应明晰其概念范畴界定,进而厘清不同网络交易模型中具体电子支付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完善我国现有电子支付法律规定,实现促进、保障我国网络交易的高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前景十分广阔,但其商业化发展却面临诸多法律困境,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本身与现有驾驶制度和驾照制度之间的冲突,智能系统加剧隐私泄露风险以及预设程序成为道德难题等,其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我国无人驾驶汽车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和风险负担问题.目前美、德、英等国纷纷着手构建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制度,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立法尚属空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目标需要同现行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实质上阻碍了我国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商业化发展.借鉴国外规定,并结合我国实际,尝试从划分主体责任、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立特殊保险制度等方面对无人驾驶汽车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面临国家层面法律制度缺位之危机.而在地方立法层面,虽有地方政府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是总体而言现行规定一是涉嫌与行政立法应当遵循的法律保留原则相冲突,二是涉嫌与法律优先原则相冲突.化解上述合法性危机,首先应落实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在国家层面制定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基本法律,然后辅以地方立法和部门立法的配套规定,形成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为中心的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法律体系.在具体立法内容上,则应当着重构建完善的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参与效力等制度.  相似文献   

19.
试论法官裁量个案举证责任的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由于举证责任的分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律问题,不同的分配方式可能会引起截然相异的诉讼结果。这就要求法院必须制定相应的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允许法官裁量决定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所带来的混乱。  相似文献   

20.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公司须承担社会责任进行强制性规定的基本商事法律。本文探讨了公司为何承担、承担什么、对谁承担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四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以公司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部门落实社会责任提供了清晰的理路,从而切实体现公司的制度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