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凤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4)
笔者在《唯物史观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两重性内涵》中指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有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意义。在横的方面,在自原始氏族公社开始解体以来的整个前资本主义阶段,甚至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较低发展水平上这些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同时呈现出并存 相似文献
2.
祝瑞开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分析家长制家庭时指出:“这种家庭的主要标志,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以内,一是父权。”妻、子女和奴隶都是父家长的世袭遗产,父权支配着他们,並且对他们握有生杀之权。我国古代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也存在着这种家庭形式,对后世发生重要影响。一大约从五千年前开始,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氏族部落,先后从母系氏族社会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3.
赵世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
许多学者都承认西周曾经存在过公社,至于是什么性质的公社,则众说不一,有的曰“农村公社”,有的甚或更具体地指为印度的村社和日尔曼人中的“马尔克”。然而,仔细研究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所论列的农村公社的主要特征,便会发现,它与中国西周公社的情况完全大相径庭。马克思说:“‘农业公社’是最早的没有血统关系的自由人的社会联合。”这同按血缘宗法关系组织在一起的西周公社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丁美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5)
一、家长制和家长制下的教育职能特征 所谓家长制,即封建宗法制。本意是封建旧中国的一种家庭宗族管理制。此制于家庭者,置家长以主持家政,由亲属团体中推定最尊者最年长者管理。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国人文化中,家长在家庭中具有国家君主(家父与国父同存)的权威。此制之下,父权特性决定了家长拥有和支配家庭中所有一切的权力。家长是组织家庭生产和支配家庭生活的首领,他不但拥有家庭中所有生产资料,而且包括家庭所有成员特别是子女,因此,在父母(确切地说是家长或曰父亲)提供子女教养费之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具有完全控制子女的权利。子女与其父母的关系如何,可以决定他整个的生命历程。直至今天,在我们这个国家里,经常看到的是父母不与子女讲权利,也不认为子女在父母面前拥有什么权利,虽然作父母 相似文献
5.
周代的雅乐制度体现了周人的礼乐等级,其目的是维护周代王室及宗族的权威地位。周人的雅乐制度中,乐悬是其核心。作为一种文化制度,周代雅乐制度的成熟要追溯到西周中期。 相似文献
6.
白长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3):49-51
周代 (包括西周和春秋时期 )交往之礼十分强调仪节。春秋时期已有礼、仪之辨 ,开始将礼之仪与礼区分开来 ,但从中我们亦可看出 ,仪是礼的外在表现 ,而礼正是仪的本质所在。本文即试图从交往礼仪的角度谈谈周人交往尚礼的观念。它指导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举止 ,广泛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郭豫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西周时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公社。周族灭商以后,为了控制广大占领区,它不仅保持着甚至发展了家庭公社;在商朝原来的统治区里还存在着农村公社;因各族社会发展不平衡,边远地区各族如“戎狄濮蛮”等,还停留在原始氏族公社阶段。(本文对边远地区各族的 相似文献
8.
王洪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革命做了光辉的总结。他说:“即令公社被搞垮了,斗争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必将遍于全世界”。今日的历史证实了并将继续证实这一科学论断。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在理解上并不尽一致。过去一个阶段最流行的说法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摧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9.
战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已经很高,但家庭式农场仍然大量存在,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对农业和工业这两大部门特点的分析对比,探讨了这个问题。作者认为,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中,议会作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活动是不受选民监督的,具体表现在议员和官吏的政治言行不对选民负责上面。选民无权罢免任何议员和由他们选举产生的官吏。这就是说,竞选者一旦当选,便获得了凌驾于选民之上的特殊权力,而只为剥削阶级少数人效劳,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王向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3):55-58
主观主义是刑讯逼供产生的思想根源 ;人权观念淡漠是存在刑讯逼供的根本原因 ;法律制度不健全为刑讯逼供提供了客观环境 ;司法人员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 ,业务素质低下是刑讯逼供发生的直接原因。我国要彻底铲除刑讯逼供 ,必须尽快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完善立法 ,建立制度保障 ;彻底铲除主观主义和封建诉讼意识 ,树立现代诉讼观念 ;提高司法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优化司法队伍。 相似文献
12.
徐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全民所有制内部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理论界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从所有制的分析入手,论述了由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劳动力的部分个人所有所决定的产品部分企业所有,乃是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关系的直接原因;文章还对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的看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昀献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本文通过对巴黎公社政权建设和军事斗争情况的分析,指出巴黎公社的失败,主要是由于未能建立起集中统一的政治、军事领导体制,未能形成有权威的领导核心,因而使公社的政治和军事工作中产生了严重的无政府现象,导致革命队伍内部的争执、摩擦和纠纷,政令、军令的不统一,行政管理和军事指挥的混乱,武装斗争的失败和公社政权的覆亡。 相似文献
14.
李昱皎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一夫一妻制家庭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萌芽,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成为独立的消费单位和副业生产单位。西周时期,父系家族公社被农村公社所取代,父子孙三代父系大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经春秋,农村公社和三代父系大家庭逐渐瓦解。战国初,一夫一妻制小家庭作为生产和消费单位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15.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我国周代法律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明德慎罚”。所谓“明德”指尚德,提倡德;“慎罚”指对刑罚采取谨慎宽缓政策。母庸讳言,周人之“德”有其阶级性和特定内容,且所谓“明德慎罚”也好,“德主刑辅”也好,还是“以刑弼教”也好,其目的都在于“惟民其毕弃咎”,“用保乂民。”就是要使被统治者完全放弃他们的犯罪行为,服服贴贴接受统治。但是历史地来看,“明德慎罚”思想的提出,毕竟是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一个重大的发展。以愚之见,它说明周人对刑罚这种法律现象的规律有了较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16.
吴红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对巴黎公社失败原因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有许多学者写过文章了,但迄今为止,从法兰西银行来探讨公社失败原因的文章则为数尚少。事实上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占领法兰西银行。 (一) 巴黎公社起义前的法兰西银行表面上是一家私人银行,实际上执行着国家银行的职能,它拥有股东一万五千人,其中有两百个金融实业界的巨头,掌握了一半以上的股票。这家银行不仅在资金周转上控制或影响着法国最大的企业,而且还办理小额业务,因此它与国内大 相似文献
17.
杨真贵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悠久的家庭史表明,家庭对于人类意义非凡。然而,在社会的未来发展中,家庭能否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独特的存在和作用呢?或者说家庭的前景是发展?还是消灭?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的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人类家庭史在经历了血缘家 相似文献
18.
王明雯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4):62-65
现代法治社会是一个以成文法为主流的社会,国家法制统一内在地要求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是全方位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彝族习惯法自身的因素等原因,目前,彝族习惯法在凉山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并且由于彝族习惯法代表和满足了凉山彝族地区、彝族社会关系网络中彝族成员的需要,因此,有它生存的特定社会空间,同时也就有了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春秋战国家长制奴隶制残余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荣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
文章认为,奴隶制分为家长制奴隶制和劳动奴隶制两种类型,商、周时即属于前者。其主要特征是:奴隶一般为贵族所拥有,故奴隶人数不太多。奴隶可以有家庭,他们以从事家内服役为主,并不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另外,在有的贵族家庭中,家长也奴役其子弟。到战国对,随着奴隶买卖的盛行,富有的庶民也可拥有奴隶,扩大了社会对奴隶的拥有面。而且奴隶劳动被广泛地用于农业、手工业和冶矿等方面,奴隶受到的压榨也比过去更严酷。战国时因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促使奴隶制由原来的家长制奴隶制演进到发达的劳动奴隶制。 相似文献
20.
许良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根据1954年的调查,解放前我国海南岛五指山中心地区一部分杞黎中,仍保留“合亩制”的共有26个乡,971个合亩,3 591户,13 413人,占当时黎族人口36万人的3.73%,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占黎族地区总面积的8.7%。 本文根据现有的调查报告和学术界有关“合亩制”讨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试就“合亩制”的基本特征及其由来与发展趋势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