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国股市的特殊性,文章在HS模型基础上将投资者划分为消息观察者、动量交易者和套利惯性投资者,从他们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关注点的不同出发,分段研究了三类投资者不同决策对股价的影响.分析表明:股价波动以消息传播为始点,动量交易者与套利惯性投资者加剧了动量效应,套利惯性投资者还会引发股价反转效应;股价产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程度受到股票市场环境、投资者规模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与股票市场收益异常波动相关的泡沫理论,反馈交易行为,股票收益的动量和反转等市场现象.说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交易行为导致了股票收益的自相关,而收益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引起了异常扩散,由于扩散的方差大于标准布朗运动的方差,造成收益概率密度函数的厚尾现象,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共存的市场模型,可以给以上现象一个一致和完备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在前景理论赎回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重点探讨了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对投资者赎回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面板门限模型的解释力强于普通固定效应模型;基金收益对赎回影响始终为正,且收益越高越敏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是一种"处置效应";分红对赎回有促进作用,也存在门限转换特征,增加分红次数可以抑制赎回;市场收益越高,赎回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收益率分布作为投资决策行为在市场交易中的直接后果,必然蕴涵着投资决策的行为特征.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建立了基于行为理论的收益率分布模型,利用该模型考察投资者对小概率事件的反应程度,在投资行为模型基础上,可以建立有效的投资策略.本文在行为收益率分布模型和投资行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投资者对小概率事件的反应程度,首次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研究中采用收益率代表投资者的反应程度的方法,建立了不同于传统动量策略和反向策略的回复策略.利用沪市数据对本文提出的回复策略与传统动量、反向策略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Markowitz均值-方差(M-V)模型是至今应用最广的组合投资模型.当然模型仅当证券的随机收益服从正态分布,投资者的效用函数是二次函数时才成立.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证券的随机收益是偏态分布,理性投资者的心理是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的,因为投资者的财富越多,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越大,二次效用函数不能刻划这种心理.本文利用期望效用函数,对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最优投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投资组合的风险测度模型,包括绝对风险厌恶程度和相对风险厌恶程度的度量.  相似文献   

6.
规模效应是一种常见的金融市场异象,在新兴资本市场对资产价格影响非常显著,行为金融理论用投资者情绪可解释其规模效应。采用网络文本技术与主成分法相结合,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以此度量市场情绪,并研究市场情绪与规模效应之间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投资者情绪与规模效应成正向关系,即当期情绪越高涨,规模效应越显著;由于小盘股易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拉动小盘股与大盘股收益率的差值,从而造成规模效应在不同情绪期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引入投资者心理行为偏好变量维度的投资者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当前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学术热点。文章在分析CMPA及前景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消费效用函数将前景理论核心思想引入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并以此构建引入前景理论的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得出模型的均衡解,以期对我国资本市场定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基金市场上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从行为金融视角,将过度自信偏差引入到风险管理模型中,分析过度自信对基金市场风险的影响机理。模型表明,在可以赎回的开放式基金市场中,基金价格波动率是基金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减函数,即基金投资者过度自信增强,基金价格波动性越大;为规避基金经理过度自信的行为风险,提出了修订并强化相关法律法规以制约基金经理过度自信等非理性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沪深300样本股动量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沪深300统一指数中样本股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月收益数据,采用重叠技术计算组合的持有期收益,对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形成和持有期为3~12个月的策略组合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而形成期为1个月的策略组合则表现出价格反转效应.  相似文献   

10.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波动是行为金融领域的前沿问题。文章选取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交易数据,构造一个全新的日频情绪指标,并基于该指标研究短期内投资者情绪的累积变化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具有累积效应,该效应最初带来显著的正收益,但会在投资者情绪累积到一定水平后,引致较大的价格修正,这对难以套利的股票影响更为明显;高、低情绪的累积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在持续的高情绪累积下,市场中的资金会涌入波动水平低、流动性好的资产;而在持续的低情绪累积下,资金会选择投机性更强的资产。  相似文献   

11.
李腊生  翟淑萍 《统计研究》2009,26(10):95-102
 证券资产作为以获取未来收益为目的投资工具,它在价格形成及其市场运行模式上都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基于有效市场假说(EMH)的资产定价理论虽然在理论体系及其形式化上都给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投资者理性和投资者具有完全一致的预期这两个基本假定在现实证券市场投资中却难以得到满足。本文更现实地依据投资者预期形成的差异,讨论了非一致有限理性预期下的证券市场价格的决定,提出了基于混合预期的噪声交易模型。同时本文还利用上海证券市场的相关实际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克服了行为金融学中噪声交易模型不能用于实证分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汲源 《统计研究》2008,25(12):66-72
本文应用单变量GARCH模型和互相关函数探讨了不同市场之间的收益和波动的溢出效应;仿照收益的概念提出了“波动演进”,并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波动和收益溢出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收益和波动的溢出存在地域特性,即同一地域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快速且强烈的溢出效应。研究还揭示了一些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的特点,比如中国大陆是一个波动接受国,而德国是一个纯波动出口国。此外,通过比较平静时期和紧张时期的股市,可以观察到投资者的行为产生了变化,但是他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速度并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上 ,收益总是和风险相伴的 ,因而要想完全避免风险 ,稳操胜券是不可能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方法 ,当投资者面临无数选择机会时 ,能够用此种方法来确定自己的最优证券组合 ,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下减少风险 ,或在一定风险水平下提高收益。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 ,分别介绍证券组合理论中的三个重要模型 ,即CAPM、APT、ARCH模型 ,从而揭示证券组合理论的发展沿革  相似文献   

14.
刘洁 《统计与决策》2005,(23):108-109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Fama在其经典论文<股票市场价格的行为>中首次提出了有效证券市场理论,认为证券价格能够准确无偏地、迅速地对新信息做出反应.若股票价格未能立即对新信息做出准确的反应、而是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做出反应,或反常的证券收益持续伴随该信息,或投资者并未据此理论做出恰当的行为,则称其为有效证券市场异象.显而易见,上述异象对有效证券市场理论提出了质疑,本文拟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投资特性的相关性出发,对这些异象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投资者情绪对行业收益影响研究的关键在于行业情绪的测量。基于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量、波动率、行业beta值和每股流通市值这5个单项情绪指标提取主成分,构建了23个申万一级行业的投资者综合情绪指数(IICSI),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各行业的投资者情绪对收益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当期收益具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正向激励作用,但对预期收益则只在短期和中期表现出正向效应,而在长期反转为负向的抑制效应,并且情绪对当期收益和预期收益的影响都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性,最后基于情绪对预期收益的行业影响差异构建了不同投资期限下的套利策略。  相似文献   

16.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出清具有一定规模的证券时,其提交指令的行为将对证券价格造成冲击形成交易成本,之后指令执行延迟也造成交易成本。文章以既定风险厌恶的机构投资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交易延迟下的最优指令提交策略。经研究表明:交易延迟下最优指令提交策略受风险态度、证券收益、证券价格的波动性、市场的流动性与深度以及瞬时冲击程度等参数影响,不同市场的情况要求机构投资者调整策略,改变指令提交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了在过度自信投资者接受关于资产收益的私人信号后,与理性投资者交易单个风险资产时的资产均衡定价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在存在短期出售最大数量约束条件下,还分析了过度自信对股票均衡价格的影响,从而解释了过度自信导致的对理性均衡价格偏离的数量,以为股票市场投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斯(Steven A.Ross,1976)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简称APT理论).APT理论是一种市场均衡定价模型,是基于收益率的因素模型而讨论当时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时的证券的均衡价格.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行为是现代有效市场形成(也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的一个决定因素,市场的投资者会利用证券的不同价格来赚取无风险利润.在市场没有达到均衡状态,市场就会存在无风险的套利机会.由于理性的投资者具有厌恶风险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特征,因此投资者发现了有套利的机会就会去利用它们,随着套利者的买进和卖出,有价证券的供求状况会发生改变,套利的空间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有价证券的均衡价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证券投资是一项复杂的金融活动,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Markowitz的证券组合理论为证券投资奠定了现代投资管理的理论基础.马柯维茨指出一个典型的投资者不仅希望"收益高",而且希望"收益尽可能确定".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寻求"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追求"收益的不确定性最小",在期初进行决策时必然力求使这两个相互制约的目标达到某种平衡.马柯维茨分别用期望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和不确定性(风险),建立均值方差模型来阐述如何全盘考虑上述两个目标,从而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20.
沈豪杰  黄峰 《统计研究》2009,26(10):88-94
 羊群行为会产生流动性共性的聚集效应,而“飞向流动性”行为会产生流动性共性的分散效应。基于本文构建的模型,检验了羊群行为以及“飞向流动性”行为对流动性共性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显示,当市场整体流动性变弱的时候,我国个股流动性的分化程度正在增大,个股之间的流动性共性在下降。“飞向流动性”行为的效应强于“羊群行为”效应,这说明随着我国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的完善,我国投资者趋于理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