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近平 《创新》2009,3(2):69-7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运用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民族化与当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通俗化。  相似文献   

2.
魏连 《社科纵横》2011,26(3):22-24
胡绳一生与马克思主义有不解之缘。他由走进、宣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体认,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两个方面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梳理胡绳与马克思主义的浓重情结,能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和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3.
王东红 《唐都学刊》2014,(6):98-102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根据其主旨、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社会中东西方民族走向世界历史的论述和指导范围扩展的过程;二是马克思主义国别化,即各民族国家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经验或具体理论提升至马克思主义高度的过程;三是马克思主义国民化,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本国马克思主义在国内民族和国民大众中传播和认同的过程。这三者互相联系,彼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途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突破性的发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注意防止和反对来自“左”右两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综观2005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热点仍集中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体而言,其特征表现如下:一是继续追踪和深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人物和问题的研究,如卢卡奇、葛兰西、布洛赫和列斐伏尔等;二是扩展并加强了对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深度挖掘;三是对后马克思主义或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和流派的研究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全球化的浪潮和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景观,以及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迫切性,国外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似有重“热”之趋向。因此,…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三者涵义以及相互关系出发,论证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思想在于实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大众实际相结合。只有实现了这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相似文献   

7.
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是与马克思主义进入高等院校相联系的,代表了美国激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传统。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20~40年代。在这一阶段,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文化哲学传统,同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的结合。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现在。在这一阶段,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领域和规模空前扩大,形成了文化唯物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5种哲学形态。美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展示了它与欧洲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从而启示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别史的研究,以揭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命题之后,党提出的立党立国的又一重大科学命题。科学分析与解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依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逻辑关系,这对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诠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立论基础和科学内涵,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诉求,探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与方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2):33-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条件是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条件由主体的三个能力和两个态度构成,即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掌握中国实际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爱国之心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条件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既具有一般理论传播的普遍性,又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特殊性。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呈现出四大基本规律。在准确把握时代趋势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传播的首要前提;根据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传播媒介,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的实现;按照一般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抓好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内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传播的重要策略;马克思主义开展与异质思想和各种错误思潮的碰撞、对话、融合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丁卫华 《社科纵横》2013,(11):10-14
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可回避的课题。在现代化视野下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推进。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的逻辑旨归;现代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视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根本动力,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保障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陆海霞 《创新》2012,6(5):21-23,41,126
全球性金融危机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迎来了发展契机。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现实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继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增长的大众理论需求和日渐多元化的宣传途径,使得构建适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言语的诉求显得日益迫切。从宣传队伍、表述形式和宣传言语等方面着手的言语构建,将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为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异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说明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具有迫切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长期以来,西方某些资产阶级学者肆意歪曲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他们断言,异化概念是游离于马克思主义体系之外的“新发现”,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说明不了的,只有借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观念才能理解异化,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这种看法违背基本的历史事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伪造和攻击。 异化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它既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过重大作用,同时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又逐渐失…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整合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样化思路的基础。要切实践行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条方法论原则,就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在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互动中坚守自己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整合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样化思路的基础。要切实践行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条方法论原则,就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在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互动中坚守自己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则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者,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为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具体化;把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形式民族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式现代化;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实践化。此外,毛泽东还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中国化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我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胜利。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问题,是当前理论界亟需弄清的重大课题。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首要问题。近几年来,一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竭力贬低和诋毁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弗拉季连.布罗夫在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文中,以国外学者的独特视角发表了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问题、科学发展观、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的看法。本文在翻译布罗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文的基础上,对其基本观点作一评述。一方面,这样做可以澄清国外一些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增强他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对于我们自身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自然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然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传统马克思主义(指以苏联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诸多争论的焦点。对自然辩证法的不同认识直接涉及到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和评价。基于自然辩证法的这一重要地位,本文并就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的责难和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反批判以及恩格斯本人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谈点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论述是非常深刻的,因为理论要想指导实践就必须不断地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中国和世界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强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表现形态也确证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当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