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石 《北京纪事》2011,(12):42-43
南京大屠杀给渴望和平的人带来太多的悲痛,值得反人道者忏悔,全人类反思。日本鬼子于1937年12月在南京城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国内总是没有胆量面对,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松井石根当作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理由是他于1937年被任命为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南京城是在他指挥下攻陷的。其实,在南京指挥和放纵日军大屠杀的是日本天皇裕仁的叔叔——朝香宫。 1937年11月底,日军包围了南京,此时松井却因结核病卧床不起,裕仁便任命自己的叔  相似文献   

3.
1937年 7月 7日 ,日本向我国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8月 1 3日占领南京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军国主义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松井石根的膨胀野心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早在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8日,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就与加拿大亚洲二战史实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南京大屠杀文物史料与证人证言图片展。加拿大南京同乡会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以各种方式向加拿大人宣传"南京大屠杀"等亚洲二战的历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留在南京城从事人道救援工作,开展的救援活动主要有设立难民收容所、施米施粥、施材掩埋、施医施药、与其他人道组织进行合作等。其工作中也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问题。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见证并记录了南京大屠杀,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填补了政府在民生调节方面的空缺等。  相似文献   

6.
1946年7月25日-26日,罗伯特·威尔逊作为南京大屠杀案第一位证人,出席东京审判。他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南京陷落后日军进行的毒品贸易、南京陷落前后人口变化及病患受伤原因的陈述与中国幸存者的证词、南京安全区档案、其他第三者证词等相互佐证,证实了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犯下的谋杀和大屠杀平民、强奸、毒品贸易等滔天罪行,使世界人民了解到日军在战争期间的丑恶行径。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年后的今天,随着日本"历史修正主义"思潮的不断高涨,基于历史事实研究南京大屠杀和审视日本国家战争责任尤为重要。威尔逊等西方人士的第三方史料无疑是对当时历史事实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惨案之一。20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日双方以及日本学者内部在南京大屠杀的概念、死亡人数、大屠杀成因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争论至今没有停止。战后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国际政治的变幻、学者和社会大众立场身份的限制以及有关南京大屠杀核心史料的缺失等因素扩大了中日之间历史认识的分歧。因此,突破政治制约,构建学术对话平台,并注入人类文明的视角以推动研究的国际化将是中日史学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两次到南京。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境中,对于这段史实,却有不同的表述。挥兵占领“敌国首都”南京时,松井洋洋自得,对已经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态度是“在所难免”,故作姿态而实际并未严明军纪。而当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追究其作为甲级战犯的战争责任时,松井声明自己并不知情,反复声明自己已经尽责,企图与南京脱离干系,但在起诉方的质证下全面“失守”,渎职之责暴露无遗。松井的南京之行,需要面对“他者”的印证,兼为上海派遣军参谋长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被告方证人的饭沼守的观察和陈述,生动地体现了场境转换的影响。对松井石根南京之行三个方面不同的描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丰富的历史之维,也体现了历史记述和书写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侨讯乡情     
正不忘国耻圆梦中华江苏省民盟以特殊方式参加国家公祭日2015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8周年纪念日,也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日,江苏民盟省直2014班24位盟员,专程来到南京溧水区金陵十三钗拍摄基地,用特殊的方式悼念30万遇难同胞。上午10点01分,随着凄厉的警报声在南京上空响起,全体盟员列队肃立在被"侵华日军摧毁的教堂"前,低头默哀一分钟,深切缅怀30万遇难同胞。  相似文献   

10.
叶皓 《金陵瞭望》2005,(17):5-5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刻,南京人民深切缅怀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同时也无法忘却侵华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特别是在南京大屠杀中惨遭日军屠杀的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伤痛。南京人民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67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深刻铭记历史教训,祈祷世界永久和平,并从中找到现实启示,这就是:只有强大起来,才能遏阻一切外敌,避免历史剧的重演。尽管这场大屠杀已经过去了67年,但30多万同胞用鲜血和生命涂写的这一段历史,仍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记忆和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欧美出现了不少“大屠杀”否定论者,就是所谓“修正主义历史学派”的最极端的例子。他们矢口否认历史上曾有过纳粹大屠杀犹太人,就象日本有人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一样。  相似文献   

12.
汉文 《北京纪事》2015,(10):40-44
满世界寻找抗战亲历者 方军对抗战老兵的关注,是从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开始的,这种仇恨由他父亲那一代延续下来.他说, "我的伯父、叔父、舅舅都死在日军手里.为此,我父亲‘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八路军."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略南京与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当局全力实施对华武力征服与战争恐怖威慑的殖民政策,以迫使中国军民与中国政府畏惧与屈服,达到以战迫和、实际是以战迫降之目的。但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持久抗战面前,日本当局的殖民政策从占领南京那一天就开始破产了。日本当局不得不陷入他们所极不情愿的对华长期战争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历史证明,南京之战与南京大屠杀,既是日本最高当局对华推行武力征服与恐怖威慑政策的最高峰,也是这政策走向失败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一块银元     
杨桂 《山西老年》2011,(12):10-10
我1928年生于山西省沁源县伏贵村,7岁母亲病故,日本鬼子入侵后父亲又遭杀害,我11岁就成了孤儿。百团大战后日本鬼子为了报复,连续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了保障,我更是到处流浪。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但在日本每隔几年就有头面人物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否认这一罪行。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叶皓 《金陵瞭望》2009,(30):10-29
南京大屠杀对中日关系十分敏感。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值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系里高兴祖老师撰文驳斥.出版社准备将他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屠杀》出版发行。但不久中日关系峰回路转.5000中日青年互访.此书出版也被叫停。  相似文献   

17.
《山西老年》2008,(3):62-62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整整71年。然而对于这场浩劫的幸存者而言,大屠杀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除,战争的创伤像梦魇一样一直伴随着所有经历者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李沛霖 《金陵瞭望》2011,(22):88-89
经盛鸿教授继2008年出版《恶魔的吹鼓手与辩护士——战时日本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与2009年出版《西方新闻传媒视野中的南京大屠杀》(上、下册)以后,在最近又推出新著《战时中国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此书系前两书的姐妹篇。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儿章,  相似文献   

19.
南京的历史将增添这样一页记载:2003年12月12日,南京迄今最重、最大的一口铜钟——“和平大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正式落成。 12月13日,在悼念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66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日集会上,“和平大钟”被正式撞响。 这一口大钟铸造的背后,有着一连串曲折动人的故事,笔者作为这口大钟铸造的主要策划和设计人之一,特披露铸钟过程中的二三事,以飨读者。 1996年12月,在筹备悼念“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60周年合肥史料展”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合肥某文化公司商定,由该公  相似文献   

20.
陆川名下不过区区三部电影,却把中国影坛搅得“飞沙走石,鸟惊兽避”,在《可可西里》中以一种近乎狠的方式为我们展示死亡和生命的残酷,在新片《南京!南京!》里执意要再现大屠杀历史。这位第六代导演其实是一个细眉清秀的白净书生,戴着眼镜,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如今,他只想回到世俗社会,找一个爱着的女人生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