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冲突无处不在,尤其是当今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各种矛盾冲突凸现.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农村群体性事件就是社会冲突在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解释和认识冲突方面,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从一个理性的视角,在充分肯定冲突消极影响的前提下,更加强调了冲突的正功能.这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数量明显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行为方式日趋激烈,后果严重、组织更为严密,行动能力提高以及参与主体多元化,涉及领域更为广泛。利益结构分化,利益冲突不断、政策保障不足,农民合法权益受侵、基层政府职能弱化,公共服务缺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利益诉求机制欠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农村群体性事件涉及到基层政权的稳固,关系着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要通过调整利益分配,完善农民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农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来加以解决,确保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新的经济格局形成的同时,社会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国内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基于此,笔者在分析我国社会群体事件的基础上,对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进行解释,并对如何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变迁与发展,农村社会长期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激增与显现,农村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本研究认为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源于农村基层政府的社会资本极其薄弱,需要建构农民与各级政府良性互动的社会网络,扩展农民的利益诉求渠道,从而提升政府的社会资本,达到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控制,增强社会和谐与凝聚力,提高社会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伴随而来的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但长期以来,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却始终不尽如人意,文章尝试从善治视阈深刻剖析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实和深层次原因,并试图从善治视阈探讨并提出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传统中,群体性事件属于集体行为研究的范畴。中国社会几十年的社会转型,在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与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相关联的社会心态现象。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来的社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群体性事件反映出了由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引发的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状况;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了阶层分化基础上的社会冲突意识和泄愤情绪等消极社会心态;群体性事件反映出了社会信任特别是民众与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任严重缺失的状态。简要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心态失衡为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储备了基本的社会心理能量;社会冲突意识强化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边界激活作用;社会信任的缺失削弱了群体性事件的控制和处置效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成为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地和多发地,该类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界定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对于治理该类事件意义重大。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特征表现为:冲突焦点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环境风险更多地由农民承担、农民多使用暴力进行非理性抗争。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表现为:利益相关者在风险认知上的冲突、部分农民环境权受侵害、“专断-压制”型管控模式的合法性困境。由此提出的防治路径包括: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设置形式多样的公民参与机制、构建“参与-回应”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借鉴西方理论研究中国问题,为加强中外学术交流交融、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助力。但受地域、人文、传统差异的限制,外来理论实现"本土化"是实现正确借鉴的重要前提。当前,在国内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的大背景下,在刘易斯·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引介于中国实践研究过程中,必须加以辩证,既要认识到其"正功能论"前提假设多、过于注重权力要素、理论体系不完备、部分命题有失偏颇的不足,还要看到对冲突原因的多维分析、冲突类型的科学划分、冲突突破底线的警示等重要现实启示。进而辨析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具有避免社会矛盾激化、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推进社会制度变革和产生社会治安问题、形成不良示范效应、累积社会负面心理的正负双重功能。对此,要在推进制度化管理、把握矛盾焦点、注重多措并举等几个方面消解社会冲突负功能,加强正向功能引导。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呈多发趋势,究其源头有社会原因、制度原因,也有当事人法治意识淡漠的主观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办事拖沓,不作为,致使一些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由小事情演变成群体性大事件。虽然其呈现多发性态势,由单纯泄愤型或经济诉求型向经济政治复合诉求型转变趋势,但它不是要推翻党和政府,而是迫使政府满足自身诉求,应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只有从源头上预防和处置,构建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建设透明公正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农民法律意识教育与养成,完善农村社会矛盾冲突化解制度,强化重大事件源头预防、预警、预控,才能杜绝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挑唆等原因引发的涉及宗教问题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文章试用宗教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的剖析来证明此类事件的发生对社会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进一步说明宗教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挑唆等原因引发的涉及宗教问题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文章试用宗教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的剖析来证明此类事件的发生对社会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进一步说明宗教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析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使农村社会的隐性矛盾逐渐转化为显性,与此同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利益主体意识,但却没有给农民足够的制度化表达空间,因而使显性的矛盾自然就转化为群体事件。农村群体性事件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建设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明显的副作用。本文试从对当前农村中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成因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社会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群体性事件正是现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综合反映。文章试从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意识、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社会功能、社会治理等方面对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境和互惠文化背景,其特有的社会情境通过影响群体情绪存量推动着群体行动的发生和变化。基于湖南某县三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表明,在情绪存量递增的过程中,个体情绪不断被激化,逐步实现群体行动的情绪动员。在情绪被充分动员的基础上,乡村社会固有的互惠文化通过解决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者积极性、防止群体成员搭便车以及动员内外部资源参与群体行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资源,促使群体行动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与公民社会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公民社会理论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基本原因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组织的匮乏,民众与政府对话平台的缺失;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建构中国的公民社会,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素质,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培育和壮大公民组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转型的时期,各种矛盾势必会在一定的环境下激化,各种问题也将会纷繁复杂。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各地也是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大家一个关心的问题。在此将从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一环来说明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体性事件,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指出当下群体性事件大规模爆发出于何种原因,旨在为处置提供更加合理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征地纠纷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文章从社会学冲突理论的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征地纠纷中的利益之争、信息垄断、组织问题、制度安排和调节机制等问题,并就解决之道提出建议政府角色定位回归,征地制度改革,公民社会建立等。  相似文献   

18.
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与构建和谐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必须有效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形成多元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提高基层官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健全重大决策论证机制,完善基层官员负责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社会认同,提高农民的法治观念和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将农村群体性事件纳入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总体是安定和谐的.但灰黑势力在某些农村局部地区呈现一种非正常发展态势,成为许多农村群体事件的幕后推手.灰黑势力以其利益排他性、对抗性的亚文化;对农村公共利益的觊觎;组织载体性;暴力化的利益诉求手段和直接参与等深刻影响着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增加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复杂程度和处置难度.惟有消弭农村灰黑势力的物质与社会条件,打击灰黑势力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提高基层组织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才能遏制灰黑势力的扩张,维护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0.
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正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然而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多元利益矛盾的交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解,从而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爆发的规模和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使新型城镇化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剖析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产生原因,建立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机制,是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保障与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