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当代诗人谋求以新的方式建构自身形象。一些诗人积极利用绘画、摄影,甚至电视、电影等视觉媒介展示和传播自身形象,以"袪魅"或"返魅"的修辞,试图提供一种视觉模式的"诗人的阐释学"。诗界正尝试一种倚重诗人视觉形象的"泛化"传播策略,通过重塑诗人形象来改变中国新诗的边缘化处境。但在诗人的"明星化"塑造过程中,诗歌文本可能面临被视觉形象"僭越"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九叶诗人"在前辈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之下,展开了自己的诗艺探索,从三个方面论述其诗艺:诗意与现实的综合,对经验的强调即思想的知觉化,新诗的戏剧化.  相似文献   

3.
阅读诗歌以及中国诗歌也许能够帮助理解或解决现代主义和世界文学本身固有的矛盾。如果文学现代主义确如艾略特·温伯格所言,倾向于发现从前未予关注的作品,并以"国际风格"无明显地域性的普遍主义为显著特征,那么用非西方语言创作的所谓现代主义诗歌并非代表着在西方文化逻辑驱动下对地方文化的消除,而是代表着当地文化重新发掘各自自我的过去以应对西方伦理及美学。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西川以"后朦胧"抒情诗人姿态步入诗坛,后来发展到以散文诗形式持续探究古文化奥秘。通过细读西川诗文,可以探索现代主义确定性特征的方方面面,并将它们彼此联系;可考查在文学研究、尤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文学理论流派;最后,将西川诗与中西美学的双重关系为参照,可探究翻译其诗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4.
目前"自主创新"已成为理解中国技术发展方式的核心话语,但这一话语毕竟有其历史渊源。这种历史渊源的逻辑线路是近代以来的技术强国话语变迁:一是在殖民主义压力下经过从"道器合一"到"道器分离"再到"道器合一"的话语转换,中国最终以"器"的话语形式接纳西方现代技术并确立了技术强国理念,进入现代主义话语体系;二是中国现代主义话语经过从社会达尔文主义、科学主义到技术精英治国论,将技术强国理念逐一贯穿到国防、经济、文化乃至政治过程;三是随着技术强国话语的确立和完善,中国传统主义一直被称为保守派、顽固派或玄学派,其基本诉求在于技术强国必须要适应本土生产方式或再创造;四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适应性转换,不仅在于它的中国传统因素参照,而且也在于它将现代主义与传统主义结合起来,对技术强国理念进行了创造性话语统摄。沿着这种话语变迁线路,中国技术强国理念在共和国建立后经过革命话语、改革话语和发展话语之后,逐步变成了今天的"自主创新"表达或修辞。  相似文献   

5.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思想家们(包括叔本华、艾略特、荣格等)普遍表达了对技术世界的批判与对现代人精神荒原的不满。他们不约而同地把期待的目光转向了诗性的拯救,要求诗人肩负起对抗技术意志甚至拯救人类精神的使命。同时,他们又明确反对诗人的主体性,甚至要求诗人放弃自我,完全听从于天命、传统或集体无意识的召唤。这是现代诗人论的一个悖论。这种使命对于诗人虽然光荣却过于艰巨,它既反映了现代诗人处境的尴尬,也暴露了现代人精神的困惑;既促使了现代文学批评的转向,也铸就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魂。  相似文献   

6.
艾略特是二十世纪整个上半叶辉映西方文坛的先驱,他的早期代表作《荒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宣言书”。通过对这首诗中的21位女性形象的梳理分析,笔者发现没有一位形象是积极正面的,而隐藏在这些形象描写的背后的诗人对她们的态度也是或斥责、或鄙夷、或嘲讽、或忽视,最多也只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这些都反映了诗人的反女权主义倾向和传统的男权视角。  相似文献   

7.
新诗技艺的概念可能要再定义或进一步划分,对于那些属于已经被广泛总结归纳了的公共诗歌技艺、诗歌语言的修辞技巧不会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我们针对的只是语言修辞边缘扎根于诗歌写作与鉴赏区间的技术,或者如诗人哑石所言的"微观技艺"。每一个诗人无论出色与否,他都有一套对付词语和修辞的潜规则(癖好),通过这个规则最终触及一个暗无天日的诗歌"密室/车间"。诗歌技艺技法千千万,但都可归结到对词语的细微感觉上和思维的丰富性上——历史感与生命意识都通过某种结构动态地粘附于其中。所以即使诗人的年龄增长了,诗艺与技法"炉火纯青"了,也不会真的就自然返璞归真,因为所谓诗歌话语的"返璞归真"还是必然可以归结到诗歌技艺技法上来的。  相似文献   

8.
在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中,具有现代主义特质的诗歌仅占他们作品总量的一小部分,数量虽少,质量却是上乘的.这些诗有着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质,诗人们对存在的质疑、对生命意义的探问、对人的异化现象的思考,都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在七月诗派的作品中,诗人们对现代主义艺术手段的运用是娴熟而自觉的,也是丰富而多样的,这些艺术手段有的是贯穿在诗作的整体结构中.  相似文献   

9.
九叶诗派作为现代主义诗群,虽与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着师承的关系或影响的关系,个别诗人甚至参与了推动30年代现代派诗潮的运动。但作为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始于抗战中成立的西南联大的学生诗群,他们共同的"西学"教育背景构成了独特鲜明的现代性思想和现代主义价值取向。1946年,《诗创造》、《中国新诗》两个新诗刊物的创刊,是这个诗歌流派由分散走向集合,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从虚无主义看雪莱对现代主义的渗透梁为祥人们一般认为,现代主义是从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开始的;而波德莱尔从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那里学得的东西渗透了他的诗作和思想。所以,爱伦·坡是一位极富现代主义特征的诗人。于是,他e然没有成为现代主义攻讦的靶子。...  相似文献   

11.
曹葆华在中国新诗--尤其是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进程中的贡献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从三个方面总结其成就:其一,他的诗歌创作取得突出成绩,独创了一种意象奇谲、拥抱现实的苦吟风格.其二,他系统大量地译介西方现代诗潮理论,不仅带动了现代主义诗潮的成长、同时推进了中国诗歌批评的现代化进程.其三,他以个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作用于北平"现代派"诗人群,带动一批年轻诗人走上了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唐诗句法修辞的运用和创新的过程,其实也是为自己创造接受语境,从而为获得理解和接受、产生修辞效应准备基础和条件的过程。作为唐代诗人们的一种个体行为或群体行为,借助句法修辞对语境进行创造,对诗歌句法修辞的理解和接受、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庞德不仅是一位敢于在欧美诗坛标新立异的意象派诗人,他也是一位能够在20世纪世界诗坛开拓创新的先锋派诗人和现代派作家.庞德通过史诗代表作《诗章》充分彰显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才华.《诗章》具有鲜明的互文性特征,也具有文本对话和狂欢化的属性.在《诗章》中,庞德通过借鉴布朗宁的"独白体"创作方式,一方面呈现"独白体"与《诗章》文本风格的某种契合,另一方面借助多声部独白和蒙太奇式表达,创造性地呈现了庞德式的现代主义诗歌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诗人卞之琳以其融合古典词风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诗作在现代诗坛造成了很大影响,研究者也多从"化欧"、"化古"的角度来分析卞诗,但卞之琳所接受的古典诗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现代性因素,因而能通过分析,在卞之琳的诗作中发现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在现代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5.
英语俳句代表诗人如庞德、赖特、凯鲁亚克和斯奈德等,在英语俳句的现代主义进程中做出了贡献。通过梳理这几位英语诗人的创作,发现他们的俳句融入了某些现代主义特征:新构的意象在与西方现代绘画、音乐和文学等元素的融合中表达禅的意境,增强了俳句的视觉感、听觉感;人与自然在相互对抗与融合中,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由于形式的不连贯,类似于瞬间的音乐灵感和拼贴画,导致了英语俳句的多义性。在他们的作品中,英语俳句不仅是诗人内心的书写,也是读者参与、共同建构的文本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战时的现实处境使西南联大成为一个崭新的现代主义诗歌发展与成熟的土壤,它的民主、自由、开放的氛围为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实践新诗的现代理念提供了场所。战争促使诗人们走出象牙塔与精英话语体系,与社会底层真正融合到一起,反思全民族的灾难和个人独特的生命感受,借鉴现代主义的技法,以诗承担起时代和现实的重负,这种自觉担负显示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那个风卷云集的时代丰富与痛苦的身影,也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7.
当下部分诗人依然以端午为诗人节,但其现代起源却被遗忘了。诗人节确立于抗战时期,从钩沉相关史料出发,在还原抗战时期诗人节诞生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抗战时期政党政治斗争的历史语境,可分析诗人节与抗战时期诗人形象的演变,进而探讨环绕在诗人节周围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诗人节的诞生是出于重庆诗人们的自发倡议,它与战时国民政府宣传的抗战主流价值有内在一致性,因而也被纳入到《建国历》中;随着国共之争加剧,诗人节逐渐成为不同政治势力争夺的象征资源,尤其是抗战结束前夕,共产党开始在国统区积极推行党性文化,诗人节也成为左翼文化人询唤"人民诗人"的历史契机。在此过程中,与端午节密切相关的诗人屈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成为询唤不同新诗人的媒介。不同政治势力都试图借助诗人节宣扬其政治文化,诗人节的节庆形式是现代政治修辞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的思想与现代主义文学理念大相径庭,使他对现代主义采取了总体拒斥的基本态度;然而,由于共时性的影响,泰戈尔创作中也表现出现代主义因素,包括人性异化的主题,象征、神秘、荒诞、内向化的艺术表现等;同时,泰戈尔对叶芝、艾略特等象征主义诗人表示赞赏和认同,并在反对忠实地记录外部事实、致力于探索心灵的最高真实、追求语言的暗示力量和韵律的创造性力量、重视内在与外在的联系、强调诗的客观性和诗人感受的普遍性等方面,与以象征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诗学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诗派诗人吸收了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追求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呈现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审美特征,创立了一种新的诗美传统,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的贡献体现在 :指出了作者在小说中修辞性介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解决了讲述和展示的关系问题 ;对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的修辞技巧作了细致的研究 ;强调道德和伦理的意义 ,把小说修辞道德化和伦理化 ;强调了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意义。布斯的小说理论还有助于人们认识和克服 2 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和创作中存在的种种反修辞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