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元任先生是中国使用科学方法记录藏语第一人,也是中国运用语音学和音系学原理为拉萨话整理出科学语音系统的第—人。他在《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拉萨话记音影响深远,其拉萨话语音系统至今仍是研究藏语方言和拉萨话的基础。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译著中的记音进行了综合的述评。  相似文献   

2.
若尔盖话是四川境内的一种安多牧区方言,本文主要从音系学和语音学的角度对若尔盖话的音系进行描写和分析。本文共分为两部分:1.绪论,简述当地人文地理情况和研究概况;2.音系说明,对声母、韵母及音高模式进行描写。若尔盖话音节结构比较复杂,声母和韵母比较多,没有辨义的声调,但是有固定的音高模式。  相似文献   

3.
日语オ段长音的开音和合音有区别是长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唐话便用》是由日本汉语学家冈岛冠山编纂于18世纪初、在日本长崎等地广泛使用的汉语教材,书中所注汉语的假名注音在オ段长音的开合音方面尚有问题待解决。本文以《唐话便用》中的二字话为对象,将书中的假名注音系统地进行了整理,通过与长音有关的辅助符号、江户时代的日本语音和长崎方言特征的对比分析,对オ段长音注音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考察。同书中オ段长音有开合音之分现象,应是受日本长崎县方言的影响,而与注音辅助符号和当时的汉语方言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馆收藏着一本珍贵的清代满族萨满手抄本《祭祀全书巫人诵念全录》。手抄本分为上下两卷,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行文中间还插有69幅白描图。满文部分主要是祭祀仪式举行时萨满所诵念的神歌,汉文部分主要是对祭祀仪式过程的叙述和说明,插图则是对祭祀仪式场景的具体描绘,三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完整、形象地反映当时满族萨满举行祭祀仪式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解析手抄本,阐明其中信仰民俗与图像叙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伊米德史》是有关18~20世纪新疆历史的重要历史著作。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收藏一部被冠名为"伊米德史"的察合台文手抄本。本文将该手抄本与我国所藏《伊米德史》进行比勘,认为隆德大学图书馆所藏《伊米德史》冠名为"伊米德史续编"较妥当。从这两部史学著作的内容、结构、体例以及史料价值审视,《伊米德史》的史料和参考价值高于《伊米德史续编》。  相似文献   

6.
当代荷马——《格萨尔》说唱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分类法,整个《格萨尔》有两大类:一是口头说唱家的故事,藏语叫“卡仲”(kha—sgrung),“卡”即口,“仲”是故事,这里专指《格萨尔》故事;二是伏藏抄本,藏语叫“德仲”(gter—sgrung),“德”是宝藏,意即挖掘出来的《格萨尔》,主要指手抄本。如果加上僧侣文人编撰的“曲钟"(chos—sgrung)——有佛法内容的《格萨尔》故事,那就是三种类型。但“曲仲”已不属于史诗范畴,而是一种歌颂战神和护法神的祈祷文。这里提到的“卡仲”和“德仲”,实际上概括了《格萨尔》的两种流传形式,或者说基本传播方式:一是靠民间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与木刻本保存和传播。而最基本、最主要的是靠众多的民间艺人世代相传。因此,对说唱艺人的研究,应该是《格萨尔》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日铃木博之 《民族学刊》2018,9(2):35-44, 106-109
本文以1996年版《理塘县志》中的语言描述为出发点,根据笔者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语言资料,更详细地介绍分布在理塘县内以及其周围的藏族语言。理塘县内有三种语言:却域语、康巴藏语、安多藏语。其中,康巴藏语属于至少两个方言群(南路方言群、木里稻城方言群),一共有六个小组(县北、呷柯、勒通、热柯、县南、拉波)。安多藏语不设方言群差别,但在毛垭草原上生活的牧民中,达拥玛部落(曲登乡)和永支部落(毛垭草原中部)之间语音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论越南语中的汉越音与汉语平话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语中的汉越音并非借自长安音,而是借自平话方言。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汉越音与长安音相差甚远;2.平话曾是广西很有影响的汉语方言;3.在广西的汉语方言中,只有平话方言的历史比较久远。4.平话方言与越南语的分布区域十分接近。5.现代平话方言中,不难找到与汉越音相同或相似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9.
蒙古文《格斯尔》有木刻本和多种手抄本传世。由于背景信息的缺乏和传播形态的复杂性,《格斯尔》各版本的文本性质,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相互的关系都是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通过对蒙古文《格斯尔》中《格斯尔镇压黑纹虎之部》的三种异文进行文本比较,探讨了它们的文本性质,以及它们从口头文本演变为书面化与经典化文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凤凰汉语方言夹杂个别土家语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一些土家族语言研究的专著和《凤凰县志》中都有相关记载和论述.文章主要考察凤凰汉语方言词汇系统中土家族语词借入的情况,分别从"全借""半借""变换语音"三个角度来分析土家语借进凤凰方言的方式及特点,讨论其借入后词义扩大与缩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世间本教源流》是藏族历史上的著名学者琼布·洛珠坚赞所著的本教史著作,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本教流派著作之一。这部书不仅详细记述了本教的历史渊源和教法传乘,而且描述了本教对藏族早期历史的影响,佛教传入吐蕃初期与本教的强烈对抗,本教徒与吐蕃王室的关系甚至与之相关的座次排列和装束等。同其它本教史籍一样,本书中的许多叙述与佛教史家的说法有很大区别,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对藏族史、藏族宗教史以及藏族古代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一著作的成书年代约15世纪。关于它的作者,我们知道的不多。此书一直以手抄本传世。本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齐在西藏见到这本书的一个手抄本,并在其所著《西藏的宗教》中,第一次提到它,但因未能出版而未能被学术界充分利用。不久前,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才让太副研究员在四川阿坝发现了这本书的一个完整的手抄本。本刊编辑部特约多杰南杰先生翻译出来,酌情加注,分两次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现了一些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的藏文史料。这些手抄本中,许多是珍本或孤本,弥足珍贵。这里发表的《世间本教源流》即其中之一。热诚欢迎广大读者提供有关线索,积极推荐,以便使这些重要史料为学术研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问题缘起于2006年全国藏语标准语学术研讨会上,《制定藏语标准语方案》(简称方案)课题组提出的标准语的定义:“以拉萨书面读音为标准音,以卫藏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藏文传统文法为语法规则”。从语言学、语音学的角度看,该定义中除了通用至今的传统文法大家认可外,其余的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桑人,或称布须曼人,居住在南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他们是已知的部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千百年来,他们始终沿袭着游猎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捕野生动物,徒手挖掘地下水源,并且发展了具有11种方言的民族语言。这些方言由于其中的啧啧音、哇哇音  相似文献   

14.
新书浏览     
《藏语安多方言词汇》华侃主编  1 6开  2 98页  3 0 0千字 平装定价 :2 5.0 0元 甘肃民族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第 1版  ISBN7— 542 1— 0 82 4— 7/H· 45(民文 ) 责任编辑 :看照加本书系甘肃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藏语的资助研究项目。编者从长期的藏语文教学与研究中 ,根据安多方言的语言特征 ,选择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六个点 ,即半农半牧区的夏河、同仁 ,农区的循化、化隆 ,牧区的红原、天峻 ,还列出了拉萨话 ,共汇集有 2 1 2 1个包括核心词在内的常用词 ,以国际音标记音。全书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词汇概述 ,介绍了安多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意大利亚非研究院藏《世间总堆》手抄本文献的缜密分析和研究,认为这部手抄本系吐蕃王朝时期的文献,其年代至少在公元8世纪之前.该文献内容对“苯教”名称的来源、对辛绕弥沃的历史地位、对苯教的发源地、藏族先民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吐蕃苯教的面貌等方面的了解和探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西夏文《杂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字》是西夏王朝时西夏人自己编纂的字典之一。有西夏文及汉文两个文本。本文对《杂字》的来历及文本做了简要介绍,对两个文本做了相互比较,对西夏文《杂字》的特点及反映出的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文章最后还附有《杂字》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表。  相似文献   

17.
西藏传统绘塑大师门拉顿珠所著《如来佛身量明析宝论》和藏族学者杜玛格西·丹增彭措所著《彩绘工序明鉴》两部艺术理论著作,由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罗秉芬副教授译成汉文,并结集为《西藏佛教彩绘彩塑艺术》一书。 门拉顿珠(15世纪人)有关绘画、雕塑的技法论著多为手抄本流传于世,被认为是藏族民间画师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是后世艺术匠师们必读的经典之一。《如来佛身量明析宝论》于公元1675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编绘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一分册),已由香港朗文集团(远东)有限公司出版,并开始在国内外发行。《中国语言地图集》有中、英文两种版本,共35幅彩色地图。这是建国以来首次采用多幅大张彩色地图并配说明文,来全面表现中国的汉语方言和各少数民  相似文献   

19.
存在动词是汉藏系语言动词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它具有某些特殊的语义及语法特征。弄清存在动词的语义来源,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其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轨迹。一、“有”和jod汉语存在动词“有”的上古音属匣母之部,读作”①。上古汉语中“有”与“惟”音同,可借“惟”为之。王引之《给传释词》云:“薛综注《东京赋》曰:‘惟,有也。’《书·酒浩》曰:‘我闻惟日’,‘我闻亦惟曰’皆言我闻有此语也。《诗·六月》曰:‘比物四骊,闲之维则。’言闲之有法也。””惟”上古音属余母微部,读”据此,“有”当读作“,否则“有”和“惟…  相似文献   

20.
正岭南人善歌,岭南民歌名闻天下。屈大均《广东新语》有"粤俗好歌"的记载,并说古时的广东人,凡有喜庆事,必唱歌以助兴。岭南民歌,情辞并茂,缠绵动人,种类繁多。其中有影响的是广州方言地区的民歌和客家山歌两种。广州方言地区民歌,可分为粤讴、摸鱼歌、汤水歌、咸水歌、龙舟、南音等数种。歌词多是反映男女爱情,如"妹相思,不作风流待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