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前提基础、关键方式和必要环节。2007年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召开,标志着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首次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共同体的普遍关注。路径与形态的深入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核心主题、关键方式和根本目标。“中国马克恩哲学高峰论坛(2011)”的召开,标志着学界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路径及形态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当代课题的探寻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新路径探索和新形态建构的前提和关键。2012年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课题的深度探讨和具体探索。与此同时,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哲学范式与方法论意义的哲学研究范式的含义差别、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思想性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课题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下一步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启了范式创新与转换的全面探讨阶段。研究范式的路径与形态的协同创新与当代课题的深度探索也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与此同时,哲学范式的概念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典范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三位一体等问题,日益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下一步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的“中国哲学史”会不断地被改写或重写,这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呈现“马克思主义化”的继续展开、继续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回归原汁原味的“中国哲学”、整合式创新等主要建构模式。但在全球化语境下,只有面对中国现实,关注全球性问题和学术的世界性因素,探求新的哲学范式,才有可能实现“中国哲学史”建构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又是中国近现代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对于这一断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既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框架中加以论述,也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框架中加以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框架中,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凸显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及其形态的内容,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框架中,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凸显的是中国哲学和中国问题的内容。本文选择后一学术理路,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框架下的书写方式、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结构及其历史分期,阐明书写1949年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40年代,张岱年、杨荣国、赵纪彬等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研究中国哲学史,发掘中国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传统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互诠释,开拓了明清之际及鸦片战争后等中国哲学研究新领域。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探究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自觉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契合点,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先生的一生,以研究哲学、哲学史为志业,在与其兄张申府先生共同创立“新综合哲学”的同时,又独创了一种研究、书写“中国哲学史”的新范式,即“以问题为纲”的“中国哲学问题史”的研究范式与书写范式(张岱年先生后来称之为“问题解析体”),为中国哲学的创新以及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的荀学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哲学史著作呈现。《中国哲学史》注重运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荀学思想进行体系建构和概念分析,使荀学思想系统化;《中国哲学简史》重点在于论述荀学的政治哲学思想,通过“正”和“负”的研究方法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荀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中国哲学史新编》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立场的指导下,融合新理学体系对荀子哲学进行重构,阐发荀学思想的价值,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提供智慧和营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重要体现;加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辨证发展问题,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和探索,深化了我们对实事求是观点、生产力观点、群众观点、矛盾观点、质量互变规律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认识,这不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改造和创新,而且显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活力和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史中有一种实学传统,其优点和精华是务实求实、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治国兴邦,其缺点和糟粕是唯心史观、体系庞杂、为剥削阶级统治服务。现代中国哲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从旧实学走向新实学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与时并进,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立足中国现实,通过中国古代实学这一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形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把中国古代的旧实学发展为当代中国的新实学。  相似文献   

10.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杨献珍的“合二而一”思想。认为杨献珍针对当时泛滥成灾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通过对中国古代先秦关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思想表达方式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探索,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合二而一”这一科学辩证法理论命题,并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合二而一”思想的比较研究与深入阐发中,赋予了“合二而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一个杰出典范,在中国哲学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历程做一梳理,可以客观地再现新儒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们对待传统哲学研究的不同立场与方法,以及他们共同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范式转变的发展过程。鉴于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中西文化交流的逐步加深以及学者们方法论意识的自觉,中国大陆对传统哲学的研究出现了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民族精神的发掘与批判史研究范式、以学术研究消融于政治运动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范式、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纯粹哲学史研究范式三个阶段。而20世纪后半叶的港台、海外新儒家的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由于受到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氛围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中国大陆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社会现实生活变迁的"时代问题",也关联理论和文明创新自觉的"学术问题"。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由诉诸教科书体系的权威性走向诉诸经典文本的现实性,由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走向注重对中国问题的学理论证,从而主动创构了多元的、学术化的理论范式。中国道路的文明自觉作为当代的"中国问题意识",标明了走在范式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取向和历史责任,即在为中国道路的价值理想提供规范性哲学理念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具有文明自觉的"中国化"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4.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5.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6.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不同时期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反映了不同时代主题,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形态。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新时期、新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发展观和人学思想的创造性的发展。实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的思想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层次、新时期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形态。成为我国实现"十一五"计划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点,论证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根据。立足于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中西方科技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实现范式转换的路径:合理对待西方科技哲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学研究范式;以现代哲学转向为导向,增加科技哲学研究的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研究需要在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相互比照中加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已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无论是在哲学理论形态的建构还是在哲学研究范式的更新上,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中国化"的理解方式,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经验,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异同,从而为西方哲学中国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具有公认成就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无疑是一种范式.文章以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和成熟的教科书为主要样本,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观上的先验性来自其实践范畴的本体预设和承托,当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认识不足,形成了"实践范式"下以"科学"为表象的种种理论扩张和困境.因此,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上并没有走出多远,在谨慎地反省、回溯其双重历史文化背景的过程中,应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