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障碍传播"是传播学中的一个新概念,主要倡导残疾人(身心残障者)在物质生存环境、信息使用和交流等生活环境中达到与社会主流人群一样的生活"无障碍"。采用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河南省视障碍者的微信使用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手机社交媒体的无障碍传播研究做出贡献。研究发现,手机社交媒体虽已深度进入视障碍者的生活,但无障碍技术以及视障碍者自身的心理原因,造成视障碍者的微信使用以缓慢的速度过渡至Web 3.0时代;Web 3.0时代较以往缩小了视障碍者与健全人之间的信息鸿沟。  相似文献   

2.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集合了现代信息科学与计算机图形理论两者核心内涵的新技术,其能够让体验者在三维环境中进行流畅地沉浸式交互.同时,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传统信息流高效极速传播的技术支撑,为用户之间的无障碍快速信息交互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特征,采取可视化视觉传达、三维模型场景虚拟化建设、高精度仿真环境体验优化、微型实时交互技术等策略,将两种技术融合组织在一起,有利于实现技术融合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是消费者自由开展口碑传播的重要平台,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特征。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六度空间理论、自组织理论和长尾理论等,结合信息传播流程和关键节点的分析框架,根据社交媒体负面口碑在个体、群体及媒体等3个层面上的传播与扩散机制,提出了以个体社交网络为核心的传播单元模型、以社交媒体为载体的自组织传播模型以及以跨媒体传播为特征的口碑扩散模型。其中,单元模型揭示了发布者类型、口碑表达方式及接受者与发布者关系的重要性;自组织模型反映了负面口碑在社交媒体中通过网络和人际规则由无序走向有序;口碑扩散模型体现了社交媒体成员的角色多元化以及媒体之间的竞合关系,系统解释了社交媒体负面口碑破坏力不断放大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众信息是为维护公众利益,实现公众需求的信息。它是一种公共的信息资源体系。公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是动态的过程,多种因素参与其中,而典型媒体构成的相应媒体时代对公众信息的影响极大。分析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自媒体三个典型时代公众信息的传播特征,对于探讨公众参与信息全过程,并将之推向平等化透明化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文本是一种描述信息的方法,是电脑文本实现开放性的技术手段,是实现网络知识信息共享的桥梁.在网络传播中,知识是以超文本为载体,把文字、数据、图像和声音等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文本语境,在这种全新的网络传播语境中,知识传播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概括,并探讨这种新的网络传播实践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和传播特性,以期对新的传播理论框架的构建提供一些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自媒体传播“个性化新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自媒体凭借其及时纠错性、平等互动性、广泛迅速性、自由发布性等特征,成为信息时代传播"个性化新闻"的客观需求和必然。然而,自媒体在"个性化新闻"传播中存在信息传播不完整与不准确性,存在着恶意、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等缺陷。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道德约束机制,设置自媒体对"个性化新闻"传播的监测识别系统,实现自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个性化新闻"传播的"双轮驱动"等,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牛纳川 《国际公关》2023,(23):173-175
全媒体时代变革着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在快节奏、碎片化、同质化的传播环境下,内容创作和传播策略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分析了全媒体时代的内容创作与传播特点,提出通过提升内容创新力、提高传播效果、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以及跨界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内容的质量和影响力。同时指出,新技术驱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不断适应和改变,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平台以及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社会中,传播科技的革新不断地影响着人类信息传播关系的权利构造,传播权带来比言论自由、通讯自由、出版自由更全面、更开放、更能体现人权价值的权利框架。传播权是人的个体与集体依法自由参与互动传播活动,公平、合理"近用"传播媒介资源并享受信息利益的权利,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基本人权,国家负有尊重、实现与保障传播权的义务。传播权是主观权利与客观法秩序的统一,体现了权利的规范化构想。倡导自由、公平、包容、参与、规范的传播权,有利于推动中国信息传播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国际传播的信息流动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形成偏向于文化、宣传、媒体或政治的不同模式。面对今天日益开放活跃的国际传播环境,我们需要从更多元的视角来分析信息流动偏向问题,特别是由于媒介形塑功能、受众心理作用、信息渠道局限、市场竞争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失衡螺旋"问题,它持续循环放大着国际传播格局的不平等和不平衡。但随着全球多极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传播失衡螺旋中的一股制衡力量,正力图改变其在国际话语权格局中的边缘地位。同时,新兴媒体也在不断分割传统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西方媒体的信息渠道优势,使国际传播的信息流向失衡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0.
虚拟社区的网络舆情现象对各类组织产生了重要影响.应用虚拟社区网络传播机制的模型,利用社会网络研究理论中的嵌入理论,对虚拟社区的结构嵌入、关系嵌入以及认知嵌入与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解释虚拟社区中网络舆情现象迅速蔓延的原因.研究结论表明,网络的关系强度、同嗜性、参与者的共同愿景及网络的传染性对虚拟社区网络信息的传播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传播结构和形态的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当下信息社会基于互联网、物联系、云传播等庞大的去中心化、全开放、全媒体、全时空的信息传播体系,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全形态"的信息传播交易平台,而互动性和反馈性服务理论引入新媒体经济运营范畴,更为现代大众传播方式与经营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媒介多样性,导致传播形态和传播产业结构重构;以网络经济前沿理论为观照分析新媒体信息交易的流变过程、传播平台的盈利模式以及传媒产业转型与重构影响可以知道,媒体产业化传播重构将是一种复杂共生关系和多维融合共赢发展的路经;新媒体全时空的传播彻底改变传媒产业原有传媒权力分配和传播情境的同时也导致传播生态秩序的混乱;信息自由流动与社会和谐稳定之间存在一定的对抗性,新媒体多样性形态传播与产业化传媒重构发展要有相应信息规治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宁夏媒体融合目前处于进程加快、效果尚未充分显现的时期。宁夏新新媒体传播网络在宁夏大众传播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内部发展不平衡、内容缺乏原创、与用户互动不足以及媒体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建立融合的体制机制,深入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构建与用户平等互动的平台传播生态,推动宁夏新新媒体更好地整体布局、精准传播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视觉传播面临新的瓶颈与挑战;如何掌握最有效的信息并驱动创新,是视觉传播研究的新途径。本文阐述了视觉语言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基于视觉传达理论、教学设计、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信息可视化等领域的交叉研究的观点,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信息视觉传播的基本原则有机地结合的创新驱动途径。  相似文献   

14.
智能传播时代,可视化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视听媒体的内涵和外延在时间、空间、价值等多重维度上发生迁移,传播关系也从单向供给型转变为双向共享型。共享经济与协作消费的兴起与繁荣是共享型传播关系建立的社会语境,也是其形成的社会基础。信任、平等以及新技术力量是共享型传播关系的核心与主要驱动力。共享的层次体现在传者与受众之间、媒体矩阵内部不同媒体之间、不同用户之间、用户与媒体产品之间等多重互动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手机短信的突出表现使人们开始将其视为"第五媒体"。本文在否定这一说法的同时,分析了短信传播在基本特征方面与网络传播的一致性,并提出短信传播可以被视为网络传播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16.
语境控制理论是指研究传播活动中的语境生成和调适的理论。语境控制理论的核心理念,不是交流信息语境结构的差别,而是传播活动中语境结构的有效设定与能动调适。语境控制理论进行文化判断的基本依据,是交流活动中的信息形态关系。消除跨文化传播中的"信息超载",重在引导和促进传播通道中流动的信息产生语境传播效应。通过话语信息的语境转换,增加交流活动中的语境信息量,是实现跨文化传播中信息协调配置和有效传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技传播以及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对科学研究的意义等问题,虽然很多学者进行了探究,但尚有待深化。在分析比较前人的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我们构造了网络环境下知识创新中信息传播的阶梯网状模式。这种阶梯网状模式突出启发性信息的作用,强调信息选择、信息反馈的多样性带来信息传播的随机性和多路径,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科技传播及其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社会交换论的视角考察了人际传播中的信息交换行为,并根据传受双方不同的动机与利益追求对人际传播中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模式进行了分类。揭示出工具性的信息交换与利益实现模式偏向于受者对信息的主动寻求,传者权力更大,是功利性的不平等的社会交换行为;非工具性的信息交换行为更强调传者的主动性,是非功利性的精神利益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将框架媒介置于城市的空间信息传播的场域之中,从城市空间与框架媒介的关系、框架媒介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框架媒介的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传播学解读。框架媒介在城市空间信息传播中定位于城市公共空间,其属性是城市"静止"空间的及时传播,其核心功能是"分众传播"的构建与延伸。框架媒介具有"固定—强调"的传播模式及其"强链接"复合动力系统的传播优势,两者均体现出框架媒介灵活化的拓展应用功能。框架媒介对受众、社会及传播效果方面的影响力,促进了媒介空间化与空间媒介化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科学传播理论主张用“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的传播理念来理解科学,以更好地实现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有效传播。科学传播借重网络媒介,拓展自身研究视界,既可行又有着现实的必要性。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独特的优势和科学传播理论倡导的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