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大型甲骨著录书的出版和甲骨文知识普及,在我国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甲骨“热”。不少书法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篆、隶,行、草,而广大人民群众欣赏要求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促使不少书法家开始涉足甲骨文书法。因此,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甲骨书法篆刻家。甲骨文书法与篆刻,是我国墨苑里的一只新花。由于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与甲骨文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不嫌丑陋,愿在这里就甲骨文与甲骨书法谈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不妥之处,切望指正。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甲骨文是我国商殷时代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殷墟是甲骨文发现最早的地方,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首先由王懿荣发现,目前也是出土甲骨数量最多的地方。1984年秋季安阳市为了纪念甲骨文发现八十五周年,举办一次中外学者参加的“殷墟笔会”,推动甲骨文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现在国内外收藏申骨达十五万多片,《甲骨文合集》)一书共收甲骨五万余片。卜辞中有许多数字记载,引起数学史家的重视,譬如下述史料: (1)卜辞中最大数字为三万((?))。(参考《甲骨文编》一书) (2)甲骨中出现一、十、百、千、万的数字,大于十的数字都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有辉煌成果,文章从“实践与成就”“思想与方法”“地位及影响”三方面论述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契余论》《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等著作是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实践及成就。郭氏的甲骨文字考释思想及方法总结有六:古代社会研究与甲骨文字考释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跨学科综合考释甲骨文字、借助字形分析考释甲骨文字、结合辞例内容考释甲骨文字、利用汉字演变特征考释甲骨文字。他的许多观点及研究对甲骨文字考释影响深远,甲骨文研究的百年间取得的成就多与郭沫若的探索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是我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殷墟甲骨和西周甲骨,已经是自成体系的学科--甲骨学.尤其是殷墟甲骨文(不排除西周甲骨),经过百年来中外学者的辛勤努力,坚韧求索,已经应用在我国文史学科领域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把我国的文史研究推向前进.但是,在当今的文史研究中,又存在对甲骨文应用不够的地方,甚至有的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5.
柯昌济先生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甲骨金石学者,曾同容庚、商承祚、唐兰一起被王国维誉为中国当时古文字学研究中极具实力的"四少年"。柯氏早期甲骨文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殷虚书契补释》一书中,此书由于印数较少且释字不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梳理《殷虚书契补释》一书基础上,试对柯氏在早期甲骨文研究方面的成就和不足稍做总结,望能为我们更为科学地评价柯氏在甲骨学史上的地位提供有益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甲骨四堂     
陈明远 《社区》2010,(20):18-18
自从1899年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首先辨认出甲骨文字,到如今已经一百多年。说起甲骨文,不能不提到“甲骨四堂”。  相似文献   

7.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所见虚词的搭配和对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研究汉语最早的资料。以往研究甲骨文虚词的论著所收词条主要是单音虚词,“虚词的搭配和对举”有些被忽视。甲骨文“虚词的搭配和对举”是汉语虚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这方面的整理和研究还很不够,有待我们去开掘。新出版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一书中所见“虚词的搭配和对举”依内容可分为七类:表示两件事情之间时间关系、表示时间远近关系、表示地点远近关系、表示动作行为涉及对象的起点和终点、表示决断疑惑和否定等,由此可以窥见甲骨文虚词世界丰富多彩的面貌。此前学者认为甲骨文这方面的材料很贫乏,这种认识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字和用它刻写的甲骨卜辞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社会风貌的痕迹。关乎民生大计的农业生产在甲骨文和卜辞上都有其原始古朴而又生动形象的表现。这种文字与文化在甲骨上的结合,为我们探寻殷商时期的农业文明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分析甲骨文及卜辞,参考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主要从字形这一微观视角,印证和补充传世文献中记录的商代农业生产规模、商代农业生产工具及农业生产工艺,重现商代农业生产的场景,为我们理解、感受商代农业文明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是一部以甲骨文字的形体为线索、将散见的有关辞条以类相从、一一系联归并的大型甲骨工具书,对于认识和掌握甲骨文的形体以及对有关卜辞内容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字形的摹写和辞例释读方面,我们仅就字形部分加以校订。  相似文献   

10.
梦源 《华人时刊》2006,(7):74-75
“雷声同志书法艺术的煌煌大著《甲骨文<论语>》成功出版,使我颇受震撼并深为感动。”这是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王宇信在序言中对雷声先生的盛赞之词。至此,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书协前名誉主席、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书名,通篇甲骨文书写的万余字巨著《雷声书甲骨文<论语>》面世,引起了国内外甲骨文字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雷先生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用甲骨书法恭录《论语》第一人。雷声,56岁,徐州铁路分局职工,自幼就对中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字有着极大的兴趣。早年,他干的是桥梁工,流动性大,很劳累。晚上,伙计们打牌、下棋、喝酒, 而他就把睡觉的床板拼起来当桌子练字,一  相似文献   

11.
新缀合小屯村南系列甲骨二组,其版号为:《小屯南地甲骨》1117与2043版、《甲骨文合集》34638与32020版。这二组残断卜骨的缀合,可使相关卜辞内容得到补充和进一步的系联。  相似文献   

12.
自1929年到1930年,河南民俗博物院先后对安阳殷墟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出土了3656片有字甲骨。1949年,这批甲骨被运往台湾,现存“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对于这批甲骨的发掘,学界历来颇多微词。有必要对这批甲骨的发掘、收藏、著录、研究、内容和流徙进行全面的梳理。而新近出版的著录这批甲骨的《河南运台古物·甲骨文专集》则体例不明,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3.
商代甲骨刻辞所使用的文字,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汉字的最早形体,它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自从十九世纪末发现甲骨刻辞以来,前辈学者们作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正确地辨认了相当一部分甲骨文字。对于利用甲骨刻辞中的资料,进行商代历史及其他各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汉字字形结构的发展变迁情况非常复杂,所以在甲骨刻辞中还有许多文字没有辨认出来,有些甚至是经常使用的常用字。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此,继续进行甲骨文字的考释工作,还是非常必要的。翻开著录甲骨刻辞的书籍,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字。写法很多,现在选择其典型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编码的线性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码是解决甲骨文与计算机"对接"之间矛盾的惟一可行的方法.但目前汉字的编码方式、传统的以部首为主的汉字结构模式和甲骨文"象形"的思维定势难以适应甲骨文编码特点,为此笔者提出甲骨文编码"线性结构"的观点.以甲骨文最小的构形单位"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解析甲骨文结构,归纳出独立性、相触性、交叉性和对称性四个甲骨文线性结构特征,作为提取码元之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甲骨文编码方案,码元和键符使用很少,但却能全面涵盖甲骨文字,检索应用起来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5.
古代雕版刻书或文字书写最为常见的行列格式是下行左书,但仅从书写便利的角度考察其成因,将之归因于行为习惯的结论不足以服众;从简策书写的影响方面立论,又为时已晚。作为中国书法篆刻的源头,甲骨文契刻隐藏有汉字行款成因的重要信息,“用刀乃右手”、“自右向左或由上而下执刀直冲”、“将甲骨旋转,以便取势”等刀法特点,是形成古代汉字下行左行行款的更为久远、也更为直接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工具书产生于考释书的基础上,但不同于甲骨文考释书,也不同于甲骨文著录书和甲骨学工具书。根据内容、体例的不同,甲骨文工具书可以区分为汇集字形为主的字汇类、综合考释意见的会要类、罗列卜辞的索引类、解释字形字义词义的字典类等四种类型。甲骨文工具书应体现“完备、赅实、准确、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字的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在探索上古殷商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祭祀、征伐和周边方国的关系等方面,前人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成为我们认识上古殷商社会的重要依据,本文试就甲骨卜辞数次提到商王猎象和兕的记载,来探讨商代中原地区的地理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18.
贾湖遗址新石器时代甲骨契刻符号的重大考古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甲骨契刻符号的发现及其考古绝对年代的确定,为中国商甲骨文的历史源头的探讨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本文剖析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各种不同意见,从考古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论证中国文字起源的十二个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商甲骨文历史来源的三条考古理论标准,并在此基础上,不囿成说,多方面地论证了中国文字源于甲骨契刻符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是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三千年前殷商王都甲骨占卜实物的出土,给人们提供了再探古代甲骨卜法之奥秘的机会,进而拉开了寻找甲骨占卜之原始的序幕。从殷虚甲骨文的发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这段历史时期,对甲骨占卜的研究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研究面还比较窄。但董作宾、胡厚宣等先生的成果值得重视。建国后到21世纪初,随着考古发掘的开展以及多角度研究的深入,甲骨占卜研究呈现出了新的生机,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整个甲骨学研究来说,甲骨占卜研究仍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迄至目前,九十年来共出土甲骨文15万片以上。诚如胡厚宣先生所言:这么多甲骨,“每片平均,就以十字计算,已经是一百六、七十万言了。在这短短的50年间,从前孔子所叹为文献难征的商代的直接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