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来源于动机。道德行为作为反映人们社会属性的特殊行为,自然离不开人的各种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动机作用。在作用于道德行为的诸动机因素中,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存的,它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易被人们所忽视。 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在于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要求,主要表现为一种实现尊重需要的心理反应:其一,自尊动机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须以文明社会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前提。人与社会隔绝不会产生自尊动机;短暂的独自活动,自尊动机会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自阶级、国家产生以来,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各国人民反对本国反动派和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中产生、巩固并发扬光大的。尽管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但是,其根本点——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早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被人们继承、沿袭下来。只要国家还没有消亡,这种最深厚的感情就始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各国人民去生活、去奋斗。 一、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与崇高美德,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  已有的激励理论主要是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的,激励被认为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某些需要和动机为条件。因此,流行的管理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这包括默里的需求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阿德佛的ERG理论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激励过程理论,这种理论以系统和动态的目光来看待激励,这主要…  相似文献   

4.
激励机制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安排,将行政人员的心理需求转化为现实目标的外部行为,从而激发其开展行政指导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行政指导深入推进的关键。目前我国各级工商机关在行政指导中采取了动机激励、目标激励、考核激励、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等方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动机激励不到位,目标激励不充分,考核激励、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培训、宣传、教育,建章立制等方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创作动机     
当心理学的方法引入文学创作论的领域,探究创作动帆的文章便一直在频频问世。然而,名人笔下的创作动机,其内涵与外延实际上均不尽相同。立足于创作论的本论,我们认为创作动机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之别。但我们的这种区分不同于韦勒克等人所提出来的文学的“外部”与“内部”之分,而是以作家能动地反映客观生活的具体创作活动作为界分两种动机的标准。因此,我们这里的创作外部动机,指的是作家心理尚未有具体创作目标、尚未进入具体创作活动、却已指向一般创作的需求与动力,创作的内部动机,则是指由具体作用为目标的、激励作家为这一目标进行具体创作实践的需求与动力。本文将对二者的提出、以及它们的产生与特性作出描绘与阐释。  相似文献   

6.
惩戒制度与经济秩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自利动机是经济领域违规违法行为盛行甚至“前赴后继”的基本诱因,而违规违法的财富效应强化了这种激励。惩戒制度不健全,则客观上营造了一种环境,助长人们对违规违法低成本高收益的心理预期。激励过度与惩戒不力并存的制度特征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违规违法行为盛行的根源所在。惩戒不力降低了违规成本,从而使得违规盈余增大,诱致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机会主义倾向和败德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一、动机的基础理论动机是指行为的动力(Petri,2003),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动机也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不但直接观察而且可以通过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来表示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的、要求活动来引起个体行为的方向,提供原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晓羽 《理论界》2005,(4):49-50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人力资源管理,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都希望通过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去满足员工生理的、心理的愿望,兴趣、情感的需要,激发员工的动机以此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形成一种激励的机制。因此,可以说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只有搞好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激励是指…  相似文献   

9.
激励一词往往被用于企业的建机立制,即利用物质、精神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和主观能动性。然而,激励也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法宝”,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决定的。因此,只有对人的动机和需要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正确运用激励的方法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从而使人们能够自觉地、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做我们所设定的活动。国外的大公司、跨国集团都十分注重对经营者和员工的激励,经常对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在政策允许和企业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充分调…  相似文献   

10.
消费动机往往被压抑.消费动机具有多重性、多源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消费动机发生的内部条件是消费主体未获满足的消费需要,外部条件是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消费环境.要激发居民的消费动机,一方面企业必须能开发出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要的商品,另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改善居民消费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纽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邹苏 《理论界》2003,(3):39-40
现代社会生活存在各种各样的契约:经济活动中有各种商业契约,政治生活中有社会契约,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契约。心理契约这一术语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引入管理领域。管理活动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日标,这就要求他们要将组织目标传达给被管理者,使其接受和认同这一目标,并形成组织人员的一般界定行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管理活动既要强调组织的制度与规则,又应注重符合情理,认识和了解人们的心理需求,并使其得到满足。如果说组织的制度与规则决定于组织中的纪律约束和经济上的契约,满足人们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政治心理是指作为政治人的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外界政治环境因素的刺激而形成的包括政治制度、政治领导、政治文化等社会政治生活各方面的一种自发的、不系统的心理反映。当前在校大学生具有较好的政治心理素质,但在部分学生中也引发出种种不健康的政治心理。在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和优化过程中,要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以及政治信念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3.
唤起和激活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外动力因素称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称作学习的驱动力。我们知道,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心理需要以情感紧密相连,它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内部变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其作用和功能显而易见,动机对学习行为起发动作用,它可以“激活”并“唤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按照所激发的方向努力学习,以期收到满意效果。动机的激励,可使学生排除干扰,自觉控制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受到动机激励的学生,其心理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有关学习器官活跃兴奋,学习情绪高涨,有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育评价与归因方式都是反映人们认识观点的理论.前者说明教育者的评价在受教育者身上实际所产生的影晴,强调的是被育者的传导作用;后者强瞩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体对成败原因的认知作用,是从行为的结果来阑述行为的泡起,强橱受被育者的内省作用.若把评价与归因都作为两种动机理论来考察,在教育过程中,两种方式是经常运用、显而易见的.然而,对于评价与归因对受教有者的心理彤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果,却在往被被育者忽略.本文试图就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影一及其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与归回们导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必然是时代心理、观念等因素作用。在北宋末年,有一股“诗教思潮”出现在当时的诗坛上。作为一种思潮。历来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即使有人注意这股思潮中的某些诗人、到批评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深究这股思潮产生的深刻背景。应该说,诗教在中国文学史上已不是新鲜货色,历代提倡的诗人、批评家不绝如缕,但不同时代的提倡者,其心理动机是迥然不同的,并且侧重点也不一样。那么宋人提倡诗教的心理动机如何,又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6.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激励的实质就是以人的需要状态为心理依据,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激励理论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提出以来,发展迅速。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应怎样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种种激励理论。对这些理  相似文献   

17.
恶有诸多种表现形式,相对于有邪恶动机和主观故意的恶,平庸之恶是指个人因无主见、盲从而导致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损害,是一种因麻木、冷漠而导致的无明显作恶动机的恶。从人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来看,平庸之恶具有某种终极性,它是我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无法回避的一种恶。与其他的恶相比,平庸之恶有三个基本特征。平庸之恶是一种个人无思想之恶;平庸之恶往往隐匿于群体性之恶中;平庸之恶是一种会造成较大甚至巨大损害的恶。在现代社会,平庸之恶一般存在于科层制管理、社会公共生活、网络社会中,体现为制度异化、道德冷漠、网络暴力等问题。尽管个人在平庸之恶中没有明确的作恶动机,但无论从动机论还是从效果论的角度看,他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否则对于受害者、对于能坚守良知与正义的人来说都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8.
旧西藏社会中的尼僧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其组成既有贵族,也有平民。她们存在的原因在贵族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平民则是一种生存选择。大部分尼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低,是西藏社会中最弱势的人群。  相似文献   

19.
论人生价值     
无论作为主体还是作为客体,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因而就必然为一定的社会所制约、所规定,其价值就必然是被规定的,具有现实性。 主体的需要具有受现实条件的影响,与社会发展同步的一面。 人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大致表现出的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的倾向。这种由低层需要向高层需要的发展通常都是同人的生活条件、同人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的。就个体而言,每一个人的生活条件直接决定着他的需求,个人之间生活条  相似文献   

20.
<正> 表扬和批评作为一种社会评价,是社会对人们良好或不良言行的肯定或否定的信息反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常用的、为政工干部所熟悉的基本方法。在激励劳动者积极性的机制中,表扬、批评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表扬、批评的价值、功能和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一 表扬与批评是劳动者的精神需要 表扬、批评的目的在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心理学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劳动者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的需要。所谓需要,是指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需求,需要在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积极的活动中产生。需要与活动相联,需要和实现需要环境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活动,为了实现某种活动,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了指向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意向,去满足某种需要。但需要本身有两重性,按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需要,反映了人对延续自己生命和发展必需的客观条件的需求和文化享乐的需要,物质需要的(相对)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