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华 《学术界》2012,(1):202-207,288,289
《汉书·艺文志》认为,墨家出于“清庙之守”,但如果仅将“清庙之守”作“掌管太庙或王祝之官”理解,不完全准确.《汉书·艺文志》以“清庙之守”命墨家,可能由多方面原因促成,但其主要用意应在于以“清庙”与“明堂”相呼应,暗喻墨学并非枯守之说,而亦为治政之术.  相似文献   

2.
李若晖 《社会科学》2006,6(4):189-190
墨家消亡的时间,清末学者孙诒让认为:“墨氏之学亡于秦季”,“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汉儒复兴, 而墨竟绝”。此后,学界大抵遵信孙说。如章太炎先生《訄书·儒墨》:“钜子之传,至秦汉间而斩。胡适先生也说:“到司马迁作《史记》时……墨学早已消灭。”  相似文献   

3.
田宝祥 《理论界》2022,(8):75-80
秦汉以后长期“中绝”的墨学,曾在近代迎来一次小的复兴。墨学之近代复兴由毕沅、王引之、孙诒让等人对《墨子》文本的校勘、注释而开启,经梁启超、胡适、郭沫若等人对墨家思想的研究与分析而形成浪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墨学的复兴浪潮中,最为引人注目者,并非墨子本人所阐发的“十论”的政治、伦理思想,而是后期墨学所归纳的“墨辩”的逻辑、论辩思想。将逻辑的概念、规律、理论、方法与现实的政治、道德、社会、生活相系,从而寻求价值与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可说是“墨辩”逻辑的思想特质,亦可说是“墨辩”逻辑与西方形式逻辑的最大不同。  相似文献   

4.
墨学从“显学”到“绝学”原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墨子是劳动者即“农与工肆之人”利益的代表,故其主张得不到后世统治者的采纳而成“绝学”.本文则不同意这种成说,认为墨子是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变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兴社会力量的代表,是缔造新文化的激进派,这也正是墨学成为“世之显学”的重要原因.与儒家“法周”不同的是墨家“法夏”,利用原始文化中的博爱、互利、民主、平等、“天下为公”的精神去批判和否定礼治文化中不合理的主张与黑暗政治统治,并试图再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价值体系.文章还指出,墨学从“显学”到“绝学”这一历史悲剧的原委,除了其学说本身具有狭隘的经验论与脱离实际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应从中国传统文化变迁中寻找答案,作为为新兴社会力量现身说法的墨学也正是在完成自己使命之后而遭禁绝的。  相似文献   

5.
《史记》素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称,但其中关于墨记载甚少。本文从《史记》对墨家思想的介绍、引用和评说入手,考究司马迁对墨子入史的审慎态度,对墨学精华的肯定不够,指出司马迁治史缺点之因和重光墨学之使命。  相似文献   

6.
墨子十论,可谓微言大义。作为力行学派的墨家,为了践行墨学,以兼爱为宗,以民众为本,以自苦为极。正因如此,墨学成为当时言盈天下、技压群芳的显学。当是时,天下之言,荣归墨家,诸子仰望。秦汉以后,由于儒者和统治者的联手打压,也由于自身的"俭而难遵",墨学由显入隐。虽然如此,墨家思想并未中绝,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流民间,深耕中华文化两千余年。20世纪初,经墨学精耕细作的中华大地,成功实现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接。墨学的兼爱倡导、平民立场、奉献情怀、利他主义、俭约品德、实践品格、劳动本位、诚信意识、科学精神、侠义思想无不从某种程度上耦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真、善、美、慧的维度上,彰显了墨学与马学的会通逻辑。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能够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且生命力愈益旺盛,墨学有接引之功。  相似文献   

7.
论儒墨异同     
一、儒墨关系研究的由来与演化所谓儒墨关系,主要指儒、墨两家学说的异同,特别是《墨子》“十论”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儒墨学说是“异名同实”、本质为一,还是“异方千里”、原则有别,这是有关认识和评价墨子思想及墨家学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而也是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8.
墨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墨学和儒学在战国时代并称为显学,墨学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孟、庄、荀、韩都批判墨家,但是儒、道、法诸家也都重视墨家思想,莫不受到墨家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墨家思想是不可想像的。我们通常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儒、道、释,而不认为墨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真相,还是在对传统的反思中从事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墨学都能够提供思想的资源和动力。墨家虽在汉、魏时期为统治阶级所不喜好,为儒…  相似文献   

9.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墨学一度同儒学并驾齐驱,但不久就急剧衰落。个中原委,本文归纳为两点。首先,墨家倡导的“兼爱”理想过于强调利他苦己,这种崇高境界常人无法达到,故它在古代中国缺乏坚实的生存土壤,只能昙花一现。其次,儒家奉行的“亲亲”原则迎合了宗法制农业社会里的人情世故,故得到统治者推崇,获得独尊地位,墨学则曲高和寡,受到冷落。时至今日,墨学并未完全过时。对于墨学的精华部分,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墨学作为战国显学之一,被战国中后期诸子关注、评说。《庄子》反映了彼时的儒墨对立及诸子互辩,表现了对墨家学说的批判态度,介绍和评论了墨家治世理论、人格精神、后学派别等,反映出战国中后期墨学流传中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张稳 《兰州学刊》2008,(Z1):123-124
墨学在秦汉以后逐渐湮没,主要有其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可说,内部原因为墨家内部组织的严密化、军事化同专制统治相冲突;墨子死后,墨家学派一分为三;墨家思想本身还不适合当时的时代和潮流;外部原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汉代儒教、玄学与道家融合后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很大的打击了墨学,墨学的湮没是从内外因双方面分析互相交错的。  相似文献   

12.
韩非之时墨学尚为显学,但到司马迁写《史记》时,墨学早已式微,以致一代良史司马迁旁搜远绍,上下求索,关于墨家开山祖师墨子的仅得24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此24字附著于他人传后。一代显学大师竟不能单独立传,乃寄人篱下,其徒属名籍更莫能记述。悲夫!想当年,“从属弥众,弟子弥丰”轰轰烈烈,与儒中分天下的一代显学,由盛至微不过150年,“其衰亡之速,令人吃惊。不少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大学,滕州市联合主办的首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于1992年10月6日至10日在墨子故里滕州市举行。来自美国、南斯拉夫、瑞士、韩国、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等国家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出席了这次盛会。大会收到专著7部、论文97篇。专家、学者们主要就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墨学的自然科学价值问题,不少学者就墨学在力学、几何学、光学等方面的成就进行讨论,高度评价了墨学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肯定了它在中国以及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杨向奎先生说:“墨学的科技成就可以顶得上整个古希腊。应该首先把墨子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研究。”二、关于墨学的思想体系及某些具体范畴。学者们就墨家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科技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以及墨家的义利观、人  相似文献   

14.
论墨学复兴与近代民间世风伦理的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代民间世风伦理转变中体现的伦理价值观与墨家伦理价值观有许多相通之处,在近代墨学复兴潮中,它与一些新的风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近代民间世风伦理转变的内涵,并促进了墨学在近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墨学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晖 《殷都学刊》2005,(1):98-101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近代墨学复兴以来,对于墨学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折衷众说,对墨子生平及墨学要点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丁为祥 《文史哲》2023,(4):46-56+166
在中国思想史中,墨家是一个最奇特的思想流派。一方面,它对国人思想影响之深,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一种对墨家的强烈期待,但作为一个思想学派,墨家却在秦统一后彻底“中绝”了;另一方面,就献身精神与拯救热情而言,墨家最为高尚,也最富于献身精神,但却又被古代主流思想家批评为“无父”“反天下之心”。就对中国思想文化之贡献而言,中国人从平等追求、兼爱情怀一直到所谓“明是非”“审治乱”的逻辑,实际上都出自墨家;但中国古代社会之周期性震荡,民众之唯利是图、麻木不仁乃至于以邻为壑,似乎也都与墨家的作用后果存在着分不开的联系。因此,对于墨家,人们在表示敬仰、钦佩的同时,又不能不报以沉重而又苦涩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墨学与家族企业文化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帆 《广西社会科学》2009,(10):125-128
墨家学说具有融合传统和吸呐西方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儒学有极强的互补性。兼爱、尚贤、节用集中体现了墨家的基本思想。以墨学塑造家族企业文化,应以兼爱精神强化家族企业的凝聚力,以尚贤气度增加家族企业的开放性,以节用品格催生家族企业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关于墨学中绝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墨学中绝的原因有三 :一是墨学在战国之后失去了其学说存在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二是墨学在秦汉时期不符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三是墨家学派自身组织的严密性和研究发展方向的技术性使墨学日益封闭和保守 ,很难经过思想世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墨子秉持功利主义原则:从谋利之方看,墨子推行“为天之所欲”和“兼相爱,交相利”两条谋利路线;从利之主体看,墨子强调“三利”,呼吁兼顾天、鬼、人三方面的利益,其中的人之利既有国家群体之利,又有百姓个人之利;从利的内涵看,墨子之利主要指以“衣食之财”为基础的经济、政治之利.墨家与法家都崇尚功利,墨子对功利的阐释显示了有别于法家的功利诉求,并且导致了墨学在秦后的衰微.  相似文献   

20.
傅山与墨学     
解启扬  陈洁 《云梦学刊》2001,22(3):53-56
傅山的墨学研究是其子学研究的一部分,既有文字的校释,也有思想内容的阐发.他肯定墨家的兼爱思想,并把"兼爱"与"交利"相连.对于墨家的功利思想也予以肯定,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经世思想.他对墨家的逻辑思想也大力发掘,是先秦逻辑思想的延续.他的墨学研究不仅具有学术史的意义,也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