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梁林泉 《探求》2002,(Z1):56-5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经济飞跃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我们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998年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指出 :“依靠科技进步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面貌。然而,学术界对有关农业产业化诸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尚欠深入。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这些问题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考虑到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正在面临战略性调整的实际情况,这一问题理当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生产队总数的92%已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分户承包的家庭责任制(主要是包干到户)已发展到78.7%。这是农村生产关系方面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它不能不使农村家庭发生一定的变化;另一方面,几亿个家庭户的变化又不能不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农村家庭经济单位的恢复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普遍建立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家庭的根本变化是由集体的劳动部门变为经营承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经济发展──武威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思考王永,凯泰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深入改革推动下,武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近10年有较大提高:(1)粮食达4亿公斤,年均递增1.6%,经济作物和林果产量2.3亿公斤,年均增长14.56%。...  相似文献   

5.
一、完善、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和作用(一)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中国农村改革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村第二步改革中,社会化服务对发展农村经济是非常必要的。1.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单位,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可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突破家庭经营的范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另一方面,家庭经营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表现为经营规模狭小,不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产前、产中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农民大多是生在新社会长在新社会的新一代农民。这代农民继承了老一代农民的传统美德,但在心理观念和素质方面,又与老一代农民有不少差距。这些差距有进步的一面,也有不成熟的一面,两者交织在一起,使之在农业问题上往往产生一些自相矛盾的看法和行为。特别是在改革时期,城市及非农领域的改革由农村改革的大潮而兴起,但又影响了农业领域,对农民心理又产生新的冲击。另外,由于受国力的限制,国家需要保留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又不能对农村和农业建设给予足够充分的投资和贷款,从而又引起了农民的一些不满,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成为近年来农产品波动和徘徊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下着重从农民心理、观念和素质的变化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农村中,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大量存在,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探讨印度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作用与问题,对于发展和健全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可能会提供某些可资参考、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一、合作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在古代的印度农村,就已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但作为合作社这种现代的组织形式,比较大量的出现,并形成一种运动,则始于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农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种植业和林业之间,种植业和渔业之间,种植业和工副业之间,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之间等等,普遍存在着矛盾。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结构的基本矛盾作初步的理论探讨。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生产在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定条件下,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同时,通过稳妥而积极的改革,逐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是农业和发展亟待解诀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在实践探索中,广大农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产经营形式,即农业产业化。这种经营形式.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正日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农业产业化问题也越来越为理论界所关注,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就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是实现我国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对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鸿钧  陈雪阳 《社科纵横》2005,20(4):195-196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问题便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至今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我们的邻国韩国则经过短短几十年发展便基本解决了农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其在农民身份转变、新村运动开展、提高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实施、粮食价格制订,以及农业法律制订和实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无疑给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否关系到改革和建设的全局.随着改革、开放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与发展商品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在农村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如果农业技术和体制不能随着形势的需要做出适当改革,中国的经济基础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当然,使我国农业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我国的农业只有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新的经济联合体,实现农业集团的集约化经营,才能为培育农业生产的自我发展能力,加速  相似文献   

12.
实现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对1990年大丰收后农业发展形势的初步分析,探讨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一、农业生产出现转机,稳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1990年黑龙江省农业获得特大丰收,粮豆薯总产达到231.25亿公斤,比1989年增长38.6%,比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鲁锐随着整个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从理论上认真探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于指导农村改革的实践,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认真...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本文结合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情况,就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思路和形式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存在一种与农村改革很不一样的现象:农村土地承包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由此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在承包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创造出农村股份合作制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的经营模式。农民在这一历史性的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这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全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具体目标,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跨世纪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经过了20年改革,我国的农村发展已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后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引导广大农民进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我国九亿农民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世纪,为农村…  相似文献   

16.
陈笔琭 《探求》2004,(4):42-45
农业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国务院早已作出发展"三高"农业的决定,这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实践也证明,一旦找到"三高"农业的切入点,农村经济就会得到较大发展.文章结合从化市的实际,探讨从化市发展"三高"农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三虎 《探求》2000,(2):16-19
一 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增长依赖制度和技术两个动力因素。在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中,人们注意到制度创新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发展。我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不到3年,全国的粮食问题就基本解决。20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也首先选择了制度创新,但却比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更多的曲折。先是仿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搞了厂长负责制,接着进行了两权分离的改革,最终确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案。但是,这却是一个并不明确的方案,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公司制,也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股份制,还有的人认为,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农业经过一系列农业改革,取得了成效。而其关键在于农业改革政策的有力推行和相应地农业立法的同步进行,较完善的经济法律制度给予了保证。下就这一课题,略予分述。一、战后日本的农业政策战后日本的农业政策,依据战后日本经济不同阶段的发展出现了:农地改革、农业恢复、农业发展、提高和农业综合调整等三个不同阶段的转变。无疑,在每一不同阶段的转变中,也随之建立了不同调整作用的法规。 (一)农地改革和农业恢复阶段。这一阶段是日本战后初期的1945年到1955年,日本农业政策的第一次转变。这一时期农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以农地改革为开端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增产粮食为目的的保护自耕农的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在改革与发展中,区域性文化传统对各地的经济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当对区域性的文化与经济的互相作用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文章试图用一种“文化基因两要素”的分析方法,来把握区域文化的实质,进而分析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过程。文章运用这种方法对苏浙黔三省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提出并剖析了我国有一定代表性的小农文化、农商文化和山民文化这三种农村区域文化类型,为揭示近年来各地农村出现不同发展格局的内在原因,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社会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之中,农村社会的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极大推动了农村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农村社会还要进一步发展,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在新形势出现的许多农村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解决。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由安徽省农村社会学研究会、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省农经委、安徽省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发起并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