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男腔女调情爱之事,话题永恒,却逝而如风。正是一厢情愿的多,两情相悦的少,何以为道,尽在男腔女调。  相似文献   

2.
静止的对手     
男腔女调情爱之事,话题永恒,却逝而如风。正是一厢情愿的多,两情相悦的少,何以为道,尽在男腔女调。回乡,难得与中学同学欢聚。席间,各自谈起这些年的经历:工作、打拼、结婚、生子……各人唏嘘不已。菜过五味,有人突然对坐在桌对面的她说:奇怪了,你是我们班里最漂亮的女生,为什么到现在还在独身呢?  相似文献   

3.
男腔女调情爱之事,话题永恒,却逝而如风。正是一厢情愿的多,两情相悦的少,何以为道,尽在男腔女调。一日,回家的路上,碰到两个人,一男一女,在吵嘴。凉风的花架下,女的说,当初真是瞎了眼,瞎了眼才会找你这种人。一边说,一边抽泣不止,鼻涕和眼泪在脸上乱走。那个男的也不依不饶,毫不理亏:你的眼瞎了?我的眼睛更瞎了!你看看你,都变成什么样子了?整天耷拉着一张脸,我欠你的吗?她就是比你强!  相似文献   

4.
嫁给一只手     
男腔女调情爱之事,话题永恒,却逝而如风。正是一厢情愿的多,两情相悦的少,何以为道,尽在男腔女调。女友小S最近傍上个钻石王老五,但同时听说她也"郁闷"了。到了聚会的时候,大家先是双手抱拳恭喜她来得太迟的"金玉运",随后,开始关心起她的"郁闷"。左问右问,小S就是不说,反而打听起我们谈恋爱时的种种情形,好像她是初涉此道一般。她问了种种恋爱的"迹象",最后冷不丁地来一句,"恋爱的时候要牵手吧?"  相似文献   

5.
男腔女调情爱之事,话题永恒,却逝而如风。正是一厢情愿的多,两情相悦的少,何以为道,尽在男腔女调。前几天,参加一个闺密的婚礼,大有感叹。想起几年前,几个朋友帮她搬家时,一路上骂娘无数次。那个"娘",实际上是一个男人。我们一边搬东西,一边诅咒那个男人:死了算了,最好明天出门就被车撞死。她和他认识四年。他大学尚未毕业,她则每个月多次往返两个相距千里的城市之间,而那个男人,却从来没有来看过她一次。他大学毕业,回到自己家乡的城市工作,她不顾父母反对,离家千里,追随着男人而去。只是因为男人的一句话——你若来了,我这辈子就认定你了。  相似文献   

6.
碰上这样的姑娘,那可算你倒霉了……一男:我可以向你问路吗?女:到哪里?男:到你心里。女:抱歉,此路不通。二男:你的腿一定很累吧!女: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女强男弱"组合,我们采访了温州知名心理治疗师叶敏捷:"女强男弱"这话题,现在比较流行。关于强弱的评价,受文化积淀的影响。现在感觉女强男弱可能是男性骨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首涉及婚姻纠葛的诗。主人公是男还是女,“言就尔居”的是女到男家还是男就女室,“复我邦家”是女回娘家还是男反家邦,诗意似不甚明。毛传:“宣王之末,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弃其旧姻而相怨。”(原为郑氏笺语,清人陈奂谓为传文,从之。)这话亦似不甚明,“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则主人公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郑玄笺:“我采蓄之时,以礼来嫁女(汝),女(汝)不思女(汝)老父之言而弃我,而  相似文献   

9.
刘丽华 《社区》2014,(4):55-55
与朋友提到一对过去熟悉的夫妻,朋友说散了,问其原因,朋友说他们的婚姻死在负能量。男的目空一切,女的自以为是;男的偏执粗暴,女的敏感多疑;男的自私自利,女的自暴自弃……听到这么多的负面标签,我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的形成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为特征的传统社会性别歧视观念,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大众传媒、教育环境、家庭生活等渗透渠道,使不少当代女大学生无意识中形成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表现为认同郎才女貌,男强女弱的婚恋观、逃避竞争的择业观,事业观的选择则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开设社会性别课可在自我认识、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方面有助于消除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自我歧视倾向。这也需要增强对大众媒体的监督干预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
婚前女:你原先有过女朋友?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女:死了?怎么死的?男: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与笑话     
曹祈东 《老友》2008,(6):52-52
吃亏的是我一对老夫少妻燕尔新婚的对话:女:你都快成我爷爷哩,嫁给你我真的太吃亏了!男:吃亏的是我。女:你吃什么亏呀?男:你爷爷只比我大三岁……女:那又怎么样?男:娶了你,我都要叫他"爷爷",我能不吃亏  相似文献   

13.
以SCL-90、情感平衡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问卷,测查了体育锻炼男女优差生113人,发现体育锻炼男优生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男差生组。而女优生组和女差生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本文认为,学校体育对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作用可能存在差异,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松柏西汉墓簿籍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州松柏西汉墓48号木牍"二年西乡户口簿"中的大男、大女,指15岁以上包括免老和罢癃的成年男女。53号木牍性质应为"南郡事复口算簿",簿中的小男、小女指7岁至14岁需交纳口钱的使男、使女。47号木牍为"南郡卒更簿",簿中数字经计算大体吻合。三种簿书均存在大男与大女比、小男与小女比、使大男与大女比、使男与使女比、卒与使大男比严重失衡,而男女人口总数比例大致平衡的情况。这应是为了逃避赋役人为造假所致。  相似文献   

15.
区别词"男"、"女"与中心词语的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词“男”、“女”和中心词语的搭配是有选择性的 ,有几类词语因其语义侧重点不是性别特征 ,不能与区别词“男”“女”搭配。能否与区别词“男”“女”搭配 ,这是汉语词语表现出来的一种语法的“性”。这种搭配能力的有无和高低 ,取决于社会心理和语言使用习惯 ,而且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6,(11)
作家想轻松一下,拿起电视遥控器切换到综艺频道。灯光四射的舞台上,一个男的,一个女的,男的西装革履风流倜傥,女的浓妆艳抹落落大方。男的问:"四大洋都有哪几个?"女的扭捏了一下说:"山羊、绵羊、骚羊、羯羊。"台下的观众"轰"地笑了。作家和夫人也笑作一团。男的尴尬地笑了笑,继续发问:"元代马致远的《秋思》你会背吗?这可是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有的。"女的抿嘴一笑,说:"这是一首很美的诗  相似文献   

17.
漫画     
宋亚萍 《老友》2009,(12):50-50
电话按键男:我跟你的感情还有救吗?女:我和你的感情就像电话机上的一个按键。男:是"重拨"吗?女:不,是"免提"!  相似文献   

18.
对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女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只有男农民工的60.19%;她们遭遇劳动不安全比例比男农民工稍低;女农民工未签订任何形式劳动合同的比倒要比男农民工高8.13%;男女农民工“体质不如从前”、“遇到失业”的比例虽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女农民工中,这两方面的比例却高达30%、60%;她们遭遇财产不安全的百分比部分与男农民工有差异;她们享受福利的比例较低,大部分福利的享受比例不存在性别差异。为控制女农民工过高的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应将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社会要树立契约意识与强化职业伦理,城市要建立为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服务的工作体系,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婚前婚后     
魏兆凯 《可乐》2010,(6):36-37
婚前 女:你有过女朋友? 男: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女:被拆散了?她现在在哪几? 男: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女:哦,在外地。你可以去找她呀! 男: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相似文献   

20.
从性别视角分析男女大学生在深度学习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女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总体水平略高于男大学生,表现为女大学生在实践反思、信息整合、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等方面高于男大学生,而男大学生在理解性练习方面略高于女大学生。这种性别差异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开展大学生深度学习的性别研究,根据性别差异开展深度教学,实施多样化评价,是提高大学生深度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