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儒学内容更偏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而非宗教信仰。那么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要从儒学源头对孔子唯心主义思想进行考察。文章主要从孔子的天命论、鬼神观和人道观方面对孔子唯心主义思想被阐释为宗教儒学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力求进一步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全华相 《经营管理者》2013,(28):348-348
"为政以德"是孔子关于"官德"修养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论文根据孔子关于"为政以德"思想,分别从自修、用贤、施仁、刑辅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既挖掘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丰富内涵,又结合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欧敏 《管理与财富》2009,(3):101-101,100
本文分析老子和孔子对"水"的阐述,来比较他们二者在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上的异同.老子的思想侧重高等教育系统的人的内心管理,孔子的思想则注重高等教育系统的人的行为管理.虽然他们的管理思想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无论是对人的内心管理还是行为管理,实质上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治深 《经营管理者》2013,(27):344-344
天命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与孟子都同样讨论天命的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孔子的天命思想对社会人生方面的思考和观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一定程度上去除了其中所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他完成了对天命报应论的全新构想,心性的价值合理性与天命的价值合理性之间的相互印证是孟子天命观中最具有创意的理论运思。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作出决定, 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国际“孔子教育奖”每年9月初在巴黎颁奖,并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律文件公布。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孔子所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孔子“仁”学体系中直接阐释人性论的思想因素,以及探索孔子天人观念中的人性映射,最后得出孔子人性论的特点及孔子人性论对儒家人性论思想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孔子 (公元前 5 5 1-前 4 79年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人。他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而且经他编辑《诗经》 ,订正《礼》、《乐》 ,推行音乐教育和音乐思想方面 ,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杰出的音乐家。孔子有很深的音乐修养。《史记·孔子世家》就记载孔子刻意寻求音乐的深刻内涵 ,追求准确掌握音乐形象的故事。孔子从师襄子处学习《文王操》 ,练了十日 ,不再向前推进。师襄子对他说 :“可以增加曲目了。”孔子说 :“我多次温习此曲 ,尚未领会此曲的意思。”一段时日后 ,师襄子又说 :“你…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何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  相似文献   

9.
李迎春 《领导科学》2012,(23):51-52
宋人赵普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对孔子为政观的肯定,凸显了孔子领导思想的高妙.孔子一生积极从政为仕,虽身处乱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凝聚在《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的精妙记述中,带给后人智慧的启迪.孔子说:"为政在人."作为领导者,知人识人是关键,孔子的观人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时至今日仍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行为观人法 行为观人法,即从行为入手观察人.孔子的行为观人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言行是否一致.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孔子从自身经历总结出的人生经验.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反复强调:"巧言令色,鲜矣仁!"满嘴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讨人喜欢的伪善神色,这种人的仁德是不多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慷慨大方,实则吝啬小气;表面上正直清廉,实则虚伪贪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说:"现在有些干部,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白天晚上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就是群众所说的多面人."领导者用人,如果只听信其表面言行,而不注重由表及里探求其本质,必然会导致用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郭蓓 《决策探索》2009,(22):76-77
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对孔子有个很中肯的评价,他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的,以教育为职业的‘教学老儒’;他开战国游说之风:他创立,至少亦发扬光大,中国之非农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土之阶级。孔子的行为,与希腊之‘智者’相仿佛。孔子的行为及其在中国历史之影响,与苏格拉底之行为及其在西洋历史上之影响,相仿佛。”孔子作为教育家,  相似文献   

11.
真实的孔子     
叶匡政 《领导文萃》2010,(10):103-107
<正>由于电影《孔子》巨大的宣传声势,很多人对了解真实的孔子有了兴趣。事实上,因为年代久远,今天我们已无法还原一个完全真实的孔子。关于孔子生平言行的记录,除《论语》和《左传》外,散见于《孟子》、《礼记》、《孔子家语》等典籍中。第一个为孔子写出完整传记的  相似文献   

12.
谗言     
鲍鹏山  莫言 《领导文萃》2006,(1):163-166
要说孔子平生最厌恶最恐惧的是谗言,大约不会太错,他自己就明确地说——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对这句话,我们不妨用语言学家的法子分析一下,按语言学家的分析,这个句子叫“兼语句”,即可以把它变成两个句子:我恶利口。利口覆邦家。前者说明了孔子厌恶的为何物,后一句则说明了孔子为什么厌恶利口,因为利口会倾覆我们的邦家。所以,孔子对利口的厌恶来自于对利口的恐惧。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而以失败告终,在他看来,与一帮小政客谗言大有干系。以致他愤怒地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大约是孔子被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谗言弄得失去了平常心了,在对语言问题上他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是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教育及于平民,是民主教育的源泉,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从"有教无类"的含义到它对民主教育的深远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4.
孔子被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只能靠吃野菜度日,整整有七天没有尝过粮米。孔子白天睡觉。弟子颜回外出讨米回来烧火煮饭。饭煮到快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抓取锅子里的饭吃。没多久,饭煮熟了,颜回谒见孔子并献上饭盒,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 孔子起身对颜回说:“今天我梦见先君。因此,请你把饭食弄干净之后去祭祀先君。” 颜回答复说:“不行。刚才烟尘掉进锅  相似文献   

15.
儒家学派自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以来在对后世的各个朝代都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汉代法制是中国法制儒家化的开端,本文从汉朝的立法、法律内容、刑法、民商、司法等各方面阐述了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林玮 《科学咨询》2009,(11):54-55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是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教育及于平民,是民主教育的源泉,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从"有教无类"的含义到它对民主教育的深远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虽然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直对我国当代的教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教育思想,仍旧值得我们当代的教育者去发掘和应用。本文旨在探究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将其与现代体育教学相结合,促进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  相似文献   

19.
最大的学问     
孔子曾经感叹说.颜回实在不是一个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啊.因为他对我昕讲的无不心悦诚服。孔圣人所要表达的是,一个有所反思、质疑的学生才是真正育助于老师自身丰富的好学生。但让人困惑的是,颜回英年早逝时,孔子哀叹说:“天丧予!天丧予!”这更让人感到奇怪,一个无助于自己的弟子之死,何以让孔子认为是天在灭自己呢?  相似文献   

20.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刚刚上映。电影未映,舆论已先声夺人,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