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湘大地产生过一个古老而凄婉的传说:上古仁君舜帝南巡,死于湘南一代,葬于九嶷山下。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追寻于洞庭湖上,闻舜帝死,双双投水以殉。至今九嶷山有舜帝陵,多古人题刻,而洞庭湖君山则有二妃墓,清人彭玉麟撰墓联曰:“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游人至此,多加凭吊。按:晋张华《博物志》“舜死,二妃泪下,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这种竹子多生于湘水流域,每当清风徐来,竹枝摇曳,飒飒有声,令人如晴二妃之倩影,如闻嘤嘤之暗泣,古今骚人,同为一叹。舜帝南巡,死葬九嶷,这是个古老…  相似文献   

2.
夸父逐日神话中的“入日”与甲骨文中的“入日”一样,都是关于太阳崇拜的祭祀仪式。这种仪式有比较固定的行事日期和祭祀场所,带有测度日影的早期天文学观察性质。夸父之“杖”及由此变化而成之“邓林”,则是用以观测日影的“圭表”的神圣化。从操蛇之神夸父与舜帝的关系来看,夸父神话为早商民族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泪竹、石枞、香杉,素有“九嶷三宝”之称。泪竹,又名湘妃竹、斑竹。相传舜帝南巡,久而未归。二妃放心不下,千里寻夫,来到九嶷。听说舜帝为民除害,勇斗孽龙,不幸身亡。二妃痛哭不已,血泪滴染竹上,便成了泪竹。泪竹又有两种:竹上有赤色三角形斑点的叫抹泪,说是二妃泪滴染而成;竹上有赤色指纹的叫罗泪,那是二妃泪指染成。两者中以罗泪竹见多。九嶷山现有斑竹丛生区约二千余亩。  相似文献   

4.
马蹄坳上的路马蹄坳在宁远县九嶷山舜源峰下,相传舜帝二妃寻夫在此歇马,石板路上留有马蹄印,故名。是蛟龙潜伏满山浪谷? 是历史抖开长卷一幅? 曲曲折折,坎坎坷坷, 斜挂在白云深处。舜帝曾在这里歇息, 足迹踏遍千里苍梧; 二妃曾在这里寻觅, 眼泪浇出丛丛斑竹。不要理怨它的古老, 古老得叫人难于起步, 但就是这条古老的石板路上, 却走过来一个伟大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湖南永州市道县一松树岭惊现石雕群,引得世人议论纷纷,推测不绝。有人认为,它可以与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甚至年代更早;有人认为,它与神奇的女书文化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有人认为,它与“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有关,是崩葬之地、祭祀之所;有人认为,它是原始越民族与瑶族关系的文化遗存,等等。一座普通而平常的松树岭,邻近村民眼中的“鬼崽岭”,外界传说中的中国式的“复活节岛”,为何竟变得越来越神秘莫测起来了?近日,笔者冒着寒风冷雨,明知山有“鬼”,偏往“鬼崽岭”,去实地一探究竟。一片苍翠的松树岭车行在古老的永州大地,扑入眼帘的,除了黄土,…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01,(1):33-33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宁远县于2000年11月11日〔即农历10月16日〕在九嶷山舜帝陵广场举行了盛大的瑶族“盘王节”庆典活动。这次活动由县民委与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联合筹备举办。前来祝贺的有市民委和本县各级领导40多人。县内少数民族干部、教师代表和瑶汉群众共1万多人参加了开幕式,观看了还“盘龙愿”、瑶族长鼓舞等民间艺术表演及郴州市百花艺术团带来的精彩节目。宁远县电视台录制了以“盘王节”为主题的专题片。开展这次活动,对于做好民族工作,增进各民族的团结,活跃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舜帝与舜陵     
“三皇五帝”一向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上古历史的开创者;湖湘大地有幸安息其中的两位。一是三是中的炎帝神农氏,陵墓在罗霄山脉西侧的炎陵县,另一位就是五帝中的舜帝,陵墓在南岭山脉北麓宁远县的九疑山中。相传尧和舜在位期间,人民过着国富民强、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这就是备受后世推崇的尧舜盛世。传说舜身高六尺一寸,黑脸膛,四万头,面颌无毛,眼睛里长着两个瞳孔,因此又名叫重华、仲华、直景、董明。他的父亲替史,母亲握登因看见大虹,感孕而生舜于绪冯(今山东荷泽市五十里处的姚墟)。不久母亲去世,父亲曾臾娶后妻生下弟弟象,…  相似文献   

8.
<正>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八月十五是西江民间的“龙母诞”和忌辰。在这前后的几天里,广东德庆县悦城镇龙母庙、广西梧州市龙母庙,霎时热闹起来,整个西江沿岸各市县与及珠江三角洲,甚至远及港澳地区的善男信女,纷纷水陆兼程赶来朝拜“龙母娘娘”。一时间万头  相似文献   

9.
洪洞地区有不少圣王庙,但其神主名目不一。据文献查考和实地勘察,圣王常与马王、牛王、龙王、八蜡等神组合出现,形成一个配套的"农事神团"。在洪洞县以南广大地区,圣王通常是指专职治虫的伯益,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洪洞县境内,由于汾河东西两岸分别有一个舜王的强势信仰点,"农事神团"中的圣王,越靠近上述舜王信仰点就越带有舜王的色彩。而越过洪洞县继续往北,圣王又变成了唐太宗,其功能并无变化,这与霍山地区唐太宗传说信仰非常强大有密切关系。可见,"圣王"这样一个普泛化名称的实际所指,是受到不同地域的强势信仰所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同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逐改为“铜里”。到了宋代,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断横,拆字为“同里”,同里镇名由此而来。这里距苏州城18公里,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镇上建筑依水而立,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刺绣工艺品店夹杂其间,这些工艺品店尤其以一种表现江南梦里水乡、大小不过13厘米见方的“画绣”最为有名。(一)“画绣”最早见《书经·益稷篇》,它记载着舜帝命禹做衣的故事:“帝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画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缓绣(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  相似文献   

11.
我们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约107万人,散居在省内外的还有50多万。白族所在的地方,有数以千计的庙宇,其中包括原始宗教信仰演变而来的“本主”庙,还有佛教、道教及行业供奉的师祖庙等,可以说“有村必有庙,有庙必有会”。白族的庙会其盛况通贯古今,早已闻名四方。其中大型庙会就有以下四项,都是几万人到几十万人的盛大集会。先说说朝山会。每年春节一过,各县市的白族乡亲便扶老携幼,走几十、几百里路去朝山。一路放歌白族调子,抒发情怀。最后在山顶的庙中聚会、朝拜,观看壮观的日出景象。  相似文献   

12.
一、苗族的来源及其早期的发展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也是亚洲的一个古老民族。苗族的来源与三苗有关系。关于三苗,《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根据这一记载,现就三苗的历史、姜姓与神农氏的关系,以及三危是什么地方等问题加以探索。(一) 三苗的历史。《尚书·舜典》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成服。”  相似文献   

13.
<正>“昭庙缘何建,神僧来自遐。因教仿西卫,并以示中华。”踏秋时节,香山红叶烂漫,揽尽京城秋色。位于香山公园内的宗镜大昭之庙,将古寺之静与古都之秋完美融合。昭庙内矗立的《昭庙六韵碑》刻印着汉、满、蒙古、藏四种文字的碑文,乾隆帝御笔“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见证着这位帝王与六世班禅的深厚情谊,更宣示了藏传佛教在安定西藏和蒙古诸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北山鹿,座落着一座巍巍壮观的“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整个寺庙的形象和布局,是仿照当时全国喇嘛教中心——西藏布达拉宫的样式修建起来的。乾隆十三年(1748年),弘历曾派两名官员,一名画师、一名测绘师,至布达拉宫测绘临摹。随后,弘历为了庆祝自己的六十岁生日和皇太后钮钴录氏八十岁生日,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月动工修建普陀宗乘之庙,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完成,历时四年半。寺庙周围山峦起伏,山下前临狮子沟;背后有高峻的山崖向东汇入武列河;整个庙宇被依山就势、蜿蜒曲折的虎皮石墙围绕,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在承德原有的十二座吉寺庙群中,可谓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5.
后稷本是其母姜嫄参加社祭后与某个姬姓男子野合而生,而史籍载为"履大迹"、"履大人迹"、践"巨人迹",完全是出于儒家崇圣心理而对野合的巧妙掩盖;为了更神异其事,乃日"履帝迹耳",因为当时尚无"帝"、"上帝"的概念.姜嫄生活的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传说的尧、舜、禹时期.当时盛行普那路亚婚(即外婚制),民"知母不知父",因而后稷被其母姜嫄抛弃,既不是因为他无父而生,也不是因为他要接受图腾仪式的考验,而是因为他出生时"胎生如卵"(带胞生),形体异常,古人以为妖异而不祥,所以被抛弃.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古史传说时代,中原地区有一个以“祝融”命名的部落,其中有一个称作“季连”的氏族首领,就是楚民族的直系祖先。关于这个问题,许多文献均有明确记载。《史记·楚世家》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  相似文献   

17.
在太平天国编撰出版的《太平天日》一书中,“逢九妖庙”等于“逢九庙”,也就是“冯九庙”,而不是碰见或遇到“九妖庙”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真一”是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核心概念,指真主的真实、独一与真主所具有的所有属性;天(帝)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是对宇宙主宰等的称谓。本文运用大量史料,对伊斯兰教“真一”说与中国古代天帝观进行了考证与比较,有助于对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在哲学层面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中原地区庙学兴盛的唐时,湘西尚无庙学。湘西庙学发展时间晚,数量少,分布地区窄小有限。改土归流前,湘西庙学主要集中分布于泸溪和凤凰两县。改土归流将湘西民族地区正式纳入国家直接管控的统治体系之中,逐渐实现了由“化外”到“化内”的转变。在流官统治的100余年里,湘西庙学得到了较快发展,其空间分布覆盖到湘西全境。湘西庙学对于推进儒家文化共相的构建、唤起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布努瑶庙规及其演变韦成球庙的种类颇多,凡供祖宗神位的房屋称宗庙、家庙;供神灵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处所称庙。各民族宗教信仰和行为规范不同,庙的种类和称谓亦不同。本文所说的庙是布努瑶雷庙(瑶语叫“浪卡波”)。一、雷庙建立的文化背景布努瑶是瑶族众多支系中仅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