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是经济、政治、资源、地理、历史、文化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以往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中,人们从政治、经济、资源、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论述。本文试从文化因素出发,对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一、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贫困虽然直观地表现为一种经济状况,但它也蕴含着一种文化体系。由于长时期贫困生活的历史沉淀,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就表现为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对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可以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本文提出了知识贫困的概念 ,并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论述知识贫困、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的定义、度量和相互关系。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知识贫困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仍有大量的人口处于知识贫困状态 ,而且知识贫困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在新世纪 ,知识贫困将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知识资源是贫困地区最稀缺的资源 ,也是其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减贫战略应该从单纯关注收入贫困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贫困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区域贫困的特征、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正永 《兰州学刊》2004,(1):114-115
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区域反贫困的过程。甘肃农村贫困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贫困特征 ,使解决农村人口贫困问题成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了区域贫困的特点、区域贫困的原因后 ,提出了解决区域贫困问题的对策 ,主张通过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基础实施建设和小流域治理 ,发展旅游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途径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决区域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都较差,因而自然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较小,但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人工生态环境,可以扩大贫困地区的人口容量,使贫困地区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减少贫困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和现有人口的矛盾,促进生态环境与人口的最优结合,获得最佳人口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至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贫困问题。如何缓解和消除这些弱小民族的贫困问题将是中国政府21世纪反贫困行动的重要议题。作者描述了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状况,分析了其贫困的原因,提出了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服务减贫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反贫困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均等化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发现,我国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十分滞后.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战略不统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部分“卸责”、财政资源非平衡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的作用机理在于:通过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率和贫困人口生产力水平、增强贫困地区人口的发展能力、降低贫困地区的脆弱性、减少社会排斥来降低贫困发生率.建议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反贫困框架,不断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倾斜力度,以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考核推动政府转型,同时将基本公共服务模块纳入贫困监测,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反贫困的民族社会学思考——以川甘滇藏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长期蒙受贫困之苦 ,在反贫困的道路上 ,中国政府和人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许多贫困地区相继脱贫 ,走上了致富小康之路。但是 ,贫困问题仍然困扰着一些老、少、边、山、穷的落后地区。据 1996年统计 ,到 2 0世纪结束 ,中国将解决 5 0 0 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 ,在这 5千万人口中 ,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 1/2以上。由此看来 ,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比重大 ,是一个巨大而广泛的社会问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因其贫困程度深 ,贫困面大 ,反贫困的条件差、能力弱 ,所以被视之为贫困的…  相似文献   

8.
广西贫困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经济状况、语言环境以及教育发展状况等社会因素对当地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形成多方面的制约 ,致使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从宏观的角度剖析这些因素的制约机制 ,有利于从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的层面为改进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状况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扶贫攻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脱贫不易;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使扶贫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贫困地区产生诸多矛盾,影响其发展速度;农产品与农用工业品价格剪刀差的存在影响脱贫步伐;贫困地区人口增长过快与贫困程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制约着脱贫进程;政府推动型的扶贫方法具有局限性;返贫现象突出,加大了扶贫任务;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扶贫脱贫只能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0.
关于山东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界定山东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度的内涵,构建山东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山东省经济系统、人口系统、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按照各系统所占的比重计算出山东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度,最后找出限制山东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高贫困地区女性人力资源质量,是消除贫困的关键之一。目前,影响贫困地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是:健康状况不佳、教育投入不足、生育观念落后、人口迁移迟滞。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创造一个贫困地区女性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开辟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途径;其次,要强化贫困地区女性的自我开发意识,增强其进取意识、拼搏意识和自信意识;再次,还要认识到贫困地区女性走出贫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有其特殊性,适合地区发展现状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运用有利于减轻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探讨集中连片贫困治理,是从公共产品理论本身出发,总结选择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公共产品性质的条件,结合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实际贫困情况,分析适合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需加强均衡性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以提高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劳务输出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湘西南一个贫困村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劳务输出对当地农村反贫困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了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有利于个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由此决定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综合考察自然、经济等因素,对三江源区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进行了测算,结论是该地区人口规模已超出土地生产能力的承载限度,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应尽快采取得力有效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制约和不利的科技、经济、政策等的主观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可概括为三对矛盾。 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难以控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近年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给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压力,生态环境面临  相似文献   

16.
遏制我国农村返贫现象的若干举措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村返贫现象日益突出.要使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积极实施开发式扶贫和科技扶贫战略,探索扶贫到户的有效途径,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监测系统,提高返贫人口的素质,降低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贫困文化视角下的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文化是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重要精神原因。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想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现状,实现农村富裕,除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变革外,关键在于要解决农村的贫困文化问题,应当着力实施反贫困文化战略,帮助贫困人口重构反贫困文化的价值体系,探索反贫困文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惟有各子系统都充分发挥作用 ,西部大开发才能有效实施 ,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在人口这个子系统中 ,人口数量固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但对于持续发展战略而言 ,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口素质 ,西部人口素质偏低是制约西部大开发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瓶颈之一。一、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自然资源等 ,这是经济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诸要素中最具决定性的要素 ,是经济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9.
能力贫困与农村财政扶贫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贫困的本质及度量贫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经济收入的贫困最终要靠经济增长来解决 ,但这是一个长期与缓慢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要求对提供和创造不同效率的人给予有差别的报酬 ,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社会公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现代社会 ,政府都有职责帮助贫困人口缓贫、脱困。因为如果贫困差距过大 ,温饱问题得不到长期解决 ,一部分人过着富足、体面的生活 ,享受着现代工业文明 ,而另一部分人却挣扎在生存线上 ,缺衣少食、受歧视、目不识丁而处于社会的边缘 ,那么社会就会存在着信…  相似文献   

20.
尽快帮助我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党在农村的富民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地区的政策效应怎么样?如何从政策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以榆中县的调查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脱贫政策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榆中县是我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全县拥有耕地面积1153,266亩,其中山地84,880亩,川地304,386亩;共有农业人口373,921人,其中劳动力166,193人。长期以来,该县干旱、多灾、低产,林牧业薄弱,生态和经济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该县约有近70%的乡村和80%以上的农民处于贫困状况,成为我省重点扶贫县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