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玉芬 《南都学坛》2007,27(6):35-37
1866年战败后,奥匈给予巴尔干特殊的关注,巴尔干是奥匈外交的基点。为保证巴尔干利益,奥匈采取了结盟政策。保加利亚危机发生后,奥匈先是与俄国在三皇同盟框架下进行合作,随着俄国对保国军事干预可能性的增加,奥匈采取了抗俄行动,并试图得到德英的支持。地中海协定的签订,是奥匈的一大胜利,它促成保加利亚危机和平解决,并保证了奥匈在保国的优势地位。但应该承认奥匈在巴尔干的优势潜伏着危险的变数。  相似文献   

2.
张玉芬 《南都学坛》2004,24(5):32-34
近东危机期间 ,奥匈帝国政府适时调整巴尔干政策 ,从维持巴尔干领土现状到有限瓜分 ,其目的是为了阻止斯拉夫人的成功和追求在西巴尔干的优势地位。为达此目的 ,奥匈帝国借助三皇同盟与俄国合作 ,双方达成某种协议。圣斯特法诺条约签订后 ,奥俄协调破裂 ,奥匈帝国在英德支持下 ,于柏林会议上赢得了体面的和平 ,成功地保护了奥匈帝国的巴尔干利益。但是 ,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优势 ,前景并不看好 ,这折射了奥匈巴尔干政策的基本缺陷  相似文献   

3.
帕比勒·普哈1905年末出生于早在奥匈帝国时代就已流亡到了维也纳的法兰蒂西克·普哈家族中的普谢纳·普哈娃家中。在他刚刚七岁时,他们就举家返回祖国,定居在因德尔吉赫夫——赫拉德茨城。1916年至1924年,普哈就读中学。从1924年起,他在名为卡尔的大学(在巴黎)哲学系学习。在此期间,他学习了德文、拉丁文、古希腊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角逐,一场世界大战已势难避免。但这场战争的爆发却有一定的偶然性。它是由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七月外交危机”引发的。(一)“七月外交危机”的序幕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奥匈在德国支持下选定塞尔维亚的哀悼日——6月28日队在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结果导致观察演习的奥匈皇赌斐迪南夫妇遇刺毙命。事件发生后,各国报界最初反映平淡,“尤其是在巴尔干地区,政法谋杀是不足挂齿的。”②某些报纸甚至认为好战的斐迪兰之死有助于缓和紧张气氛③。可是,一周后,形势骤然紧张,“全…  相似文献   

5.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对巴尔干地区的激烈争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政策,以及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反奥活动,是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了奥皇储斐迪南,酿成萨拉热窝事件;各帝国主义利用该事件蓄意挑起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6.
为解除1866年战败后奥地利帝国的危机,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于1867年就民族、宪政等问题进行改革,建立了妥协性的二元制君主国.二元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威胁王朝延续的主要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奥地利的国家结构和政治结构,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受二元制国家结构和保守型政治特征的影响,奥匈帝国的政治民主化困难重重,致使帝国政局不稳,也限制了经济发展.其结果是二元制虽保证奥匈帝国延续50年,却未能使帝国真正复兴,也未能挽救帝国继续衰落和解体的危局.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到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历时4年又3个多月。严格意义上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最后一场欧洲大战,其影响比其战场更具有世界性。一战的起源是个相当庞大复杂的问题,绝非一篇简短的文章可以涵盖。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一战之前欧洲列强之间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和他们之间秘密的结盟联合,正是这些秘密结盟最后导致了欧洲各国相继卷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相似文献   

8.
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先后有英国、日本、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匈帝国等九个国家,在中国沿海沿江的天津、上海、广州、汉口等十个开放城市,开辟了二十五个专管租界。除苏联政府于1924年放弃帝俄时代在中国划定  相似文献   

9.
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欧洲的“七月外交危机”。由于德国更需要战争来实现争霸全球的“世界政策”,便极力煽动、唆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使“七月危机”逐日加深,引起一系列走向世界战争的连锁反应。德国对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小新 《可乐》2008,(4):73-73
希特勒崛起于德国,但在前往德国之前,曾在当时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度过一生中最狼狈的时光。维也纳是欧洲艺术家的乐园。1908年2月,试图考取维也纳艺术学院的希特勒来到此地,唯一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音乐剧的前世该音乐剧根据一部同名小说改编。而小说《音乐之声》是基于真实故事加以创作的。剧中的真实原型人物冯一特拉普上校是个卓越的海军指挥官。他在奥地利的地位相当于二战中美国的艾森豪威尔。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崩离  相似文献   

12.
坦克小精灵     
《可乐》2009,(1)
20世纪30年代的捷克是中欧工业强国,传承自奥匈帝国的军工企业拥有世界一流的设计制造能力。他们用最简单的技术制造出最先进的坦克,命名为LT-38。纳粹德国吞并捷克后,将性能优异的LT-38纳入囊中,重新  相似文献   

13.
每到元旦,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总会引诱着全球各地听众如醉如痴一番,荡漾在那销魂的旋律中。也许,这就是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的这座欧洲历史文化名城,令人神往的又一年开始。 维也纳,位于欧洲中部,奥地利联邦共和国首都。面积415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阿尔卑斯山峰峦环抱四周,蓝色的多瑙河畅游其间,滋润得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满城秀丽。公元1世纪时为罗马帝国要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奥匈帝国首府,以后成奥地利都城。1974年起又成为世界瞩目的联合国第三会议城市。 和所有历史文化名城一样,维也纳是一座汇集各种经典样式建筑的城邦。然而,它又和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不一样,无论是古老灿烂  相似文献   

14.
《二六七号牢房》是伏契克不朽的遗著《绞刑架下的报告》的第三章。尤利乌斯·伏契克是捷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在1903年2月23日生于奥匈帝国所属的波希米亚的京城布拉格。父亲是旋工,母亲是裁缝。他同名的叔叔是捷克有名的作曲家。伏契克自幼受到捷克文化的熏陶,同时又是在真正的工人中间长大,  相似文献   

15.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人物简介参加长征的两个外国人──李德、洪水李德(19O0—1974),原名奥托·布劳恩,也叫过华夫。1900年9月18日,出生于慕尼黑附近的一个职员家庭。1914年欧战中加入奥匈帝国军队。1916年被俄军俘获,拘留于西伯利亚。卫9...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卡夫卡与蒲松龄之间,不论是在所处时代、地域、社会制度和出身教养及所属艺术流派等方面,都存在着千差万别,然而在这千差万别之中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现仅以他们的名篇《变形记》和《促织》为例加以比较辨析,便可从中看出端倪。 (一)体裁与题材相同。卡夫卡所处的奥匈帝国已是相当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蒲松龄所处的明末清初,虽还属于封建社会,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已有相当的发展,为表现这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两位艺术大师都采用了短篇小说的形式,对社会环境和人  相似文献   

17.
东方问题     
“东方问题”一词是被用来说明由于十九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混乱状态所引起的国际问题,当时它已面临内部分裂的威胁。1814—1815年巴黎条约的签订和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最后成果,为受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影响的那些地区提供了一种国际秩序。奥斯曼帝国置身于这个体系之外,因此,成了列强之间酝酿着冲突的地区。在十九世纪前半期,与东方问题有关的仅限于奥地利、法国、英国和俄国。但是,凭借着同奥匈帝国签订的条约,德意志帝国对巴尔干和土耳其事务的兴趣与日俱增。而到了世纪末,意大利也开始抱有牺牲土耳其而满足自己利益的野心。  相似文献   

18.
1908—1912年,德国外交的主要目的是离间、拆散“三国协约”。它是否如愿以偿?这是本文试图论述的问题。 一 1908年夏,英德交恶有目共睹。波斯尼亚危机是两国日趋敌对的“第一阶段”。 奥匈帝国外交大臣艾伦泰尔想以英德交恶谋利,以“某些惊人之举恢复君主国的威望”。其“惊人之举”是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吞并。  相似文献   

19.
问:历史上,奴隶对奴隶主的阶级斗争没有导致奴隶阶级专政,农民对地主的阶级斗争也没有导致农民专政,为什么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呢? 答: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是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而被剥削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历史上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统治的革命运动,对于推翻奴隶制度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奴隶阶级却不能获得最后胜利和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而取代奴隶主专政的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这是因为奴隶阶级并不  相似文献   

20.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在现场得到了广泛运用,其压裂过程中普遍存在缝间干扰现象。缝间干扰有助于形成复 杂裂缝网络以提高储层导流能力,但是也会导致起裂困难,甚至形成砂堵。因此有必要对分段多簇压裂的缝间干扰问 题进行研究。对此,基于弹性力学建立了分析多簇裂缝诱导应力的数学模型,从起裂压力、裂缝宽度、簇间距等多方面 研究了缝间干扰对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施工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诱导应力会导致起裂压力升高、裂缝变窄,严重 时将造成压裂施工失败。通过进行分析,给出了起裂过程及延伸过程中缝间干扰的影响关系。分析认为,利用缝间干 扰提高改造体积时应当控制簇间距防止对压裂施工造成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对优化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设计具有指 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