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揭祥麟在几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为了揭开地域文化研究地深入发展,他的文学成就应该得到评价。本文试图从他的文学的整体作一概观,对他的作品作全面的分析。笔者注重的是文本的研究,特别对他山城文化情结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对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色作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2.
萧红从1933年在哈尔滨初登文坛,到1942年谢世搁笔香港,虽然只有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却留下了百万余言的传世之作.由于时世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际,萧红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和鲜明的情感脉络.本文仅就她的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变化,谈谈萧红作品在抗战前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关于李显福的创作历程,早在他1978年进入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前的1972年。那些年,他写小说、写诗。读书期间,他开始发表报告文学,并加入了重庆市作家协会。1982年毕业后,凭着极强的文学创作优势,进入《四川日报》,开始了对他以后的创作有决定性影响的记者生涯。1989年,他调到新闻出版机构工作。在这些岁月中,如果说记者生涯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他的生活底蕴,那么,进入90年代以后,解开了纠结于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之间的艺术形式之结。他的创作就发生了一个实质性的飞跃。正是在实现了这一飞跃之后的1993年,他以卓越的创作实绩,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们不妨将他近年结集出版的主要作品列一个清单:  相似文献   

4.
东坡词作开创之功,世所公认,其影响后世之深远,亦为可叹。苏轼通判杭州期间,创作了其词作生涯中的早期作品。学界对这类判杭词的研究,多不为重视。本文试从苏轼判杭词创作概貌、原因、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揭示此类判杭词具有应歌体的浅近体式以及蕴涵的一些笔意深折的政治情怀,为后来苏轼革新词风提高词品、指出向上一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董广智 《理论界》2005,(10):166-167
悲剧意识是张爱玲生活中最重大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她的作品中。张爱玲的小说几乎无一例外地笼罩着悲剧的氛围,作品中的人物都生活在悲剧的阴影里。本文试从张爱玲悲剧意识的来源着手,通过对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深层次地探析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作为令人瞩目的旅美作家,在文坛和批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她的小说创作颇丰,作品中意象丰富,视域宏大,从多个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文将从政治角度、种族文化以及其近期的史诗性创作等几个部分对其作品进行探究,关注不同时期严歌苓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女性主义的观点。严歌苓不同时期的创作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女性主体渐次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黄春明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和人民作家,就其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而言,“土地”和“人民”始终是黄春明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与动力。他曾一再强调:“我是绝对地赞成以真挚的人生态度为基础底关心人,关心社会的文学。”因此,他的创作有一种深深吸引人的力量,因为他始终是紧紧贴着土地和人民的心说话,这是他坚持的道德立场。60年代初期,黄春明带着他的处女作《“城仔”落车》正式步入文坛,虽然早期作品中曾受到过现代主义的影响,但这类创作并没有继续下去。从1967年起,随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生活本质的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8.
淤梨华的小说 ,除了描写浙东故乡生活的《梦回清河》 ,以及反映台湾现实生活的《焰》、《母与子》等少数作品之外 ,多数创作属于留学生文学范畴 ,“留学生、留学人、自留人”成为她小说的观照对象。几十年漂泊海外的旅美生涯 ,淤梨华对留学生活与游子人生感同身受 ,她的作品人物往往带有自身的影子。为这“无根的一代”见证 ,淤梨华不仅反映出台湾留学生在学业、事业、婚姻等方面的奋斗与挣扎 ,而且揭示出他们“别人都是有家可归的 ,而我永远是浪迹天涯”的漂泊心态。她的小说贯穿着一条对美国幻灭、对台湾失望、对祖国大陆认同的思想线索 ,…  相似文献   

9.
江淹31岁时被贬闽北吴兴,三年的贬谪之旅对江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从个体生存来说是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他不得不凿山为室,与野兽比邻,忍受冬天严寒与夏天酷热的考验.从文学创作上看,江淹被贬之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再是此前的拟古,而是根据自我抒情的需要多数作品选择了植物意象中的青苔、人物意象中的屈原,创作的情感基调则以悲伤哀怨为主.贬谪生涯使江淹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其所有重要作品几乎都作于此时,贬谪吴兴对江淹的创作起了极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愿坚的短篇创作有着鲜明的特色。他从开始文学生涯时起,就一直在革命前辈精神光辉照耀下,迈着坚实的步伐,努力去开掘、探求这些宝贵的财富,用来滋养、哺育革命的后代;而作家的创作活动,也随着对革命前辈们的斗争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深入探索,在不断的发展中显露出自己独异的色彩。这里简略地来考察一下作家的刨作发展历程。一王愿坚初期的短篇,有着强烈的激动人心的敝事性。王愿坚短篇故事性强,首先因为他的作品选取的都是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题材。作家初  相似文献   

11.
莫言创作的儿童叙述视角前后出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1980年代的作品中,作家注重孩子的"听"和"看",展现外在于孩子的世界;1990年代的作品中,注重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出发,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21世纪以来的作品,以《四十一炮》为代表,作家让一个孩子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没有被政治、文化、经济所束缚之人对他进行阻拦和打扰。从1985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不说一句话,到2003年《四十一炮》中罗小通整篇的喋喋不休,经过了近20年的创作路程,莫言完成了其小说创作儿童叙述视角叙事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柳青的<创业史>与陈忠实的<白鹿原>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由于它们各自所反映的宏大的历史内容和独特的艺术追求而都被视为史诗性作品.然而,如果以史诗性作品的标准对这两部长篇小说从文化层面上进行分析和比较则不难看出,<白鹿原>的文化底蕴要比<创业史>更为宽广和深厚,因而,史诗品格也就更为鲜明和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柳青的<创业史>作为"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品,由于极左观念的束缚,突出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往往不是从丰富的生活实际出发而是从单一的政治视角出发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模式;而陈忠实的<白鹿原>则超越了时代和政治的局限,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广阔历史视野来观察、描写生活,从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度的历史真实与丰富的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从他1916年9月编译美国通俗读物《衣》算起,到他1981年3月27日逝世为止,在这漫长的六十余年文学生涯中,他始终不懈地以满腔热情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给中国现代文学宝库留下了数百万言珍贵的财富。他的每一篇、每一部作品,在第一次同读者见面的时候,并不都是以其原  相似文献   

14.
1720年,在西藏文学史上出现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就是著名的藏族文学家次仁旺杰创作的《旋努达美》,这部小说拓宽了藏族文学的道路,开创了藏族文学长篇小说创作的先河。这部作品透射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生活强烈的感受,是记录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真实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都是特定时代的政治和经济通过作家头脑的产物。”①次仁旺杰生活在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这对他的创作产生极大影响。(一)2O岁前的平坦求学阶段次仁旺杰,生于1697年,出自达隆的喀司宗…  相似文献   

15.
郭小川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创作了一些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主流要求相背离的作品,《望星空》是其中的代表。郭小川在多年的创作活动中形成了独立地观察、思考生活,彰显人性的趋势,《望星空》是这种趋势的延续与结果,更是郭小川对历史现实感受的必然选择;从对《望星空》全真文本可以看到,郭小川在当时那样一个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的历史背景下,是如何痛切地展示其对现实的探索与迷茫,以及从灵魂挣扎一直到屈服于现实的心灵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望星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现实生活以及特定的时代特征的独特反映,还在于它具有更大的超越性,在于诗人强烈的人性和独立的自我意识的创作根基给今人的新诗创作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於梨华对我国留学生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有其独特的贡献 ,其作品最为感人的是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寻根意识。在她的创作生涯中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傅家的儿女们》《三人行》三部作品 ,各有其独特的代表性 ,分别代表了她创作思想上的成熟、深化与升华。从给她带来声誉的“无根的一代”、到与以往段落告别的“寻根的一代”、并向新的目标迈进的“归根的一代”中 ,我们看到了作家创作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发表在《青海湖》(1985年第8期)上的《论鲁迅创作生涯》(邢孔荣作,以下简称邢文)一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因为他一反鲁迅研究界和广大读者的共同看法,对鲁迅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将鲁迅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准备时期(1906—1918)、创造时期(1918—1925)、衰退时期(1925—1936)。认为鲁迅在准备时期的“文学活动是失败的”,创造期中只有四、五篇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1925年鲁迅就进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密执安大学文学讲师梅仪慈,最近在上海与上海研究现代文学的数十位同志座谈。她在会上介绍了自己研究丁玲作品的情况和这次来华跟丁玲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的印象和体会。 梅仪慈认为丁玲从《沙菲女士的日记》到《杜晚香》长达五十年的创作历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汪曾祺创作了文学生涯中标志性的作品——短篇小说《复仇》。汪曾祺在创作思想上广纳各家,在艺术上积极吸收各种创作流派和作家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同时还在作品中对“复仇”的主题处理和小说文体的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从中不难看出,《复仇》的创作明显受到来自国外的影响,主要是意识流手法和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文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活"是一个颇有深意的词汇,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文学中的生活也经历着一番变化:从最初带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表现到后来平面化的客观再现,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宗璞的创作则提供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散文化的结构、优美典雅的生活化语言和细腻感性、节制内敛、从容恬淡的叙述节奏使她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宗璞的创作既反拨了长期以来革命现实主义规范之下对人性、人情书写的禁锢、对个性的漠视,又纠正了进入转型期后新写实小说等对于日常生活图景仅仅作平面化的客观呈现的偏差,彰显出作家主体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